作为行业标杆,华为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供应链、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等经营管理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同样,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成功经验。本文中,笔者从华为公司的数字化历程回顾、战略主题的演变、数字化建设重点、数字化实践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华为公司的数字化战略规划做简要地解读,供大家参考。
一、数字化历程回顾
从1987年创立至今,华为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流程变革与信息化阶段、数据治理与全面云化阶段、数字化转型阶段。其中,流程变革、数据治理等工作是长期、持续性工作。
图3.16 华为公司的数字化历程
在流程变革与信息化阶段,华为公司成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始于1998年请IBM公司做IT战略与规划咨询项目,并以该项目为起点,开始了以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等为代表的流程变革。
将流程变革与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以流程变革引领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固化流程变革的成果,是华为公司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典型特征。
在那个时候,在很多企业还纠结于是先ERP(企业资源计划)再BPR(流程再造),还是先BPR再ERP,或是只做ERP而不做BPR等问题时,华为公司已经走在很多公司的前面,将流程变革与信息系统建设进行了很好的结合。
实际上,华为公司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之后又相继推行了集成财经(IFS)、线索到回款(LTC)等相关领域的流程变革,而流程变革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也一致是华为公司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2. 数据治理与全面云化阶段(2010~2015)
虽然通过流程变革和信息系统建设的紧密结合,华为公司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撑了华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但是,在数据质量,尤其是库存的账实一致等方面,华为公司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据时任CIO陶景文先生在某次公开演讲中透露,问题严重时,华为公司物料库存的账实一致率只有78.6%,意味着近20%的物料库存账实不符。
在信息化阶段,大量的业务数据是通过人工的方式,事后录入到IT系统中。这不仅难以杜绝人为地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质量也普遍存在录入得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物料库存的账实不符等问题也就难以避免。
华为公司认为,导致数据质量差和账实不符的原因,除了相关制度和要求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也与IT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差、传统IT架构的运算速度慢等硬件和技术的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为了做到数据的如实、全量、全要素的记录和数据质量的提升,华为公司分别于2007年、2010年,启动了数据治理和IT设施全面云化等相关工作。
在数据治理与全面云化阶段,通过数据治理和IT设施全面云化等工作的有序推进,华为公司的数据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账实相符,以及业务处理的“5个1”,即,合同/采购订单前处理1天,从订单到发货准备成品1天站点设备1周,从订单到客户指定站点1个月,软件从订单到下载准备1分钟,站点交付验收1个月。
3. 数字化转型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华为公司明确提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公司TOP1变革,华为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开始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在内涵上,华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可概括为:对准三个目标,做好三种创新,建设三个平台,围绕四类场景,进行四个重构,完成五个转变。
图3.17 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1. 对准三个目标
对准三个目标,指的是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要对准“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等三个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支撑主业成功,助力新的增长。
在体验提升方面,通过基于分析的客户群细分、多渠道的一致性客户体验、简化客户接触过程、数字化技术增强销售能力、可预测的市场营销、优化的客户处理流程等举措,准确理解客户,丰富客户触点,进而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和营收的增长。
在效率提升方面,包括运行效率的提升(举措包括:产品上市周期缩短、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工作、更广泛更快的沟通,等等)和决策效率的提升(举措包括:运营透明性,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决策授权,等等)。
在模式创新方面,包括新的业务(产品与服务的增加、数字化产品的提供)、开放、创新和生态(企业级整合、组织边界重塑、共享的数字平台,等等)。
2.做好三种创新
做好三种创新,指的是华为公司为了达成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等目标,在体验、流程、模型等方面所做的创新。
在体验创新中,将“体验”作为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准绳,这里的“体验”对象,不仅包括客户,也包括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围绕“体验提升”,圈定数据治理的目标和范围,通过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正向循环,让客户、 供应商、合作伙伴或员工真切地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
在流程创新中,以流程为中心, 提升组织的协同效率。通流程内部活动和外部接口的数字化,使得流程活动的定量评估成为可能,从而为持续优化和改进流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在模式创新中,在“体验创新” 和“流程创新” 的基础上,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
3. 建设三个平台
建设三个平台,指的是建设三个支撑数字化转型得以顺利实施的支撑平台,具体包括:变革治理体系、云化数字平台和统一的数据底座。
变革治理体系,包括重量级变革管理团队、数字化领导力等的构建和支持。
云化数字平台,主要指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好连接和保障安全的IT平台和基础设施服务建设。
统一的数据底座,指的是支撑各业务领域有效开展数字化运营的数据能力平台建设,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入湖、数据主题联接、数据服务等能力建设。
4.围绕四类场景
围绕四类场景,指的是华为的数字化转型要围绕数字化办公、数字化作业、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运营等四类场景开展相关工作。
数字化办公,是行政办公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核心目的是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让所有人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际价值,具体场景包括:远程办公、智慧园区、智慧差旅,等等。
数字化作业,是生产、物流等一线作业的数字化,包括作业现场和数据采集现场的统一化,以及研发、测试、安装、调测、运维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基础建设,是现场和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采集。
数字化交易,是营销、订单交付、供应链等领域的数字化,是以利润为核心,通过交易全流程的贯穿和数据拉通,把所有节点串起来实现数据融合,具体场景包括:数字展厅、客户在线协同、智慧零售,等等。
数字化运营,是在数字化办公、数字化作业、数字化交易基础上,实现华为公司整体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具体场景包括:财经大屏、交付运营指挥中心、区域数字化运营、IT运营指挥中心,等等。
作为实例,在华为公司的上述四类数字化场景建设中,实现了研发设计与制造数字化的融合,拉通了从客户需求到采购到生产到交付的供应链全过程,实现了基建项目的端到端三全(全过程、全在线、全数据)管理,通过华为云 EI 助力站点交付质量检查,相关流程实现了从人工开始迈向机器的智能审核,以及基于IoT的智能维护,可提供设备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OEE提升,等等。
5.进行四个重构
进行四个重构,指的是华为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用户体验的重构、作业模式的重构、运营模式的重构,以及产品与服务的重构。
重构用户体验,统一数字入口,实现面向对象的精益协同。以人为中心,智能推荐,打通多角色的信息割裂。通过对象/规则/过程的数字化,打破孤立的应用系统。进行事件流与Record系统解耦,兼顾效率与安全。在应用使用上,从“人找应用”, 到“应用找人”。
重构业务流程,重新定义产品生命周期,实现全业务数字仿真。数字孪生覆盖全业务链条,数字时代的“JIT”。“0”重复成本,“0” 规模成本,“0”时间成本。多态实时反馈,业务快速创新。
重构运营模式,用数赋智,数据驱动,实现真正的数字化作战。从数据看到机会、发现问题,用数据找到答案、指挥作战。数字化治理,无接触的风控。
重构产品和服务,实现数字产品的提供。以数字化技术重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智能互联的产品和服务,延伸价值链,助力商业模式创新。
6. 完成5个转变
对华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而言,5个转变,即,转意识,转组织,转文化,转方法,转模式,既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和结果。
转意识。要求从公司高层到普通员工,要提高自身的数字化认知,要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掌握相应的数字化能力,并以业务和IT的双轮驱动来推动数字化转型。
转组织。重点是业务与IT的一体化。华为公司建立了业务与IT技术的融合团队,将数字化能力植入到业务中去,华为称之为“支部建在连队上” 。在华为公司的每个业务部门,都建立了数字化技术和业务的联合团队,技术人员长期在业务现场,了解业务痛点并努力解决,建立反馈机制,加速业务转型。
转文化。通过知识分享等方式,不断在平台上汇聚知识和能力,再通过服务的形式反哺给每一个员工,最终形成大平台支撑下的精兵作战模式。
转方法。具体包括:业务对象的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业务规则的数字化。作为完成业务的方法,业务对象、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的数字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转模式。华为公司强调数字化转型过程要“立而不破” 。不是将老的 IT 系统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将它们嫁接到新的IT架构中,实现老旧并存,在保护已有投资的同时实现平滑过渡,帮助华为公司顺利完成从非数字原生企业向数字原生企业的转变。
二、战略主题的演变
在最近几年中,华为公司的数字化愿景、使命、策略和目标,随着公司所处的背景以及公司战略的变化,一直在做调整。尤其是2019年以后,总体上以“保安全,促增长”为主要目标,在将B计划转正,实现自建系统或国产系统对国外系统的替代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2016年,华为公司提出,在未来5年,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TOP1变革。此时,公司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数字化愿景:“Digital First,实现全连接的智能华为,成为行业标杄!”数字化使命:“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华为也为企业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包括华为云),只有华为公司自己先用自己的数字化服务,才有可能说服客户用)。
数字化目标:“通过数字化变革,在客户服务、供应链、产品管理、流程型组织等方面全面提升效率,自身率先实现基于ROADS的体验,实现达到领先于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其中,ROADS的体验,指的是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 online)、DIY(自助)和社交化(Social)的客户/用户体验。
201 9年5月开始,华为公司受到了来自美国的一轮又一轮打压和制裁,在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背景下,华为公司将自身的数字化策略和目标从追求效率调整为“保连续、守安全”,数字化要确保业务稳定运行,核心能力不丢失,要做好Plan A 和Plan B的双运行。
2022年初,鉴于即使有美国的打压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华为公司也基本稳住了步伐。于是,在2022年初,华为公司将自身的数字化策略和目标调整为追求“有质量地活下来”。数字化要支持业务的“村自为战,又不各自为战;数字化要聚焦核心,放开周边。
2023年5月22日,华为公司官方宣布,完成MetaERP平台的全球上线。考虑到ERP是企业中最核心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它的实施或替换工作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对华为这种超大规模的企业巨人而言。由此可推断,在2019~2023年,华为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进行以自建系统或国产系统替代Oracle ERP等国外系统的相关工作。
三、数字化建设重点
在数字化建设重点和内容上,华为公司力求以“1+6+·1”服务好“1+6+N”。
在“1+6+1”中,第一个“1”,指的是统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其中的“6”,指的是服务于研发、营销服、供采制、人力资源、财经、行政办公等业务或职能的领域级数字化平台;最后的“1”,指的是统一的数字化审计/风控平台。
在“1+6+N”中,其中的“N”,指的是各子公司或各业务军团。各子公司或各业务军团,因为有其特有的业务模式和业务需求,要求数字化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撑。为此,华为公司提出了应用现代化、打造智能企业数字化操作系统、升级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举措。
应用现代化,指的是元数据驱动、多租户、沉淀通用能力、轻量化、可复用、可组合的IT SaaS化应用建设。
打造智能企业数字化操作系统,指的是打造统一的数字平台,沉淀企业IT Know How,练内功,快反应,释放数字化战斗力。
升级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指的是高效率、高投资回报、 低管理支出、绿色、可信任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数字化实践方法
在数字化战略规划方面,通过自身数十年的数字化实践,华为公司也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论,具体包括:“数字化转型七步法”、数字化转型“1234”和数字化战略规划制定的“三阶十二步”。
1. 数字化转型七步法
华为公司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归纳为七个步骤,分别是1)确定数字化愿景;2)强化数字化转型组织;3)启动数字化顶层设计;4)建设数字化平台;5)开展数据治理;6)依次开展数字化变革项目;7)持续数字化运营。
2.数字化转型“1234”
数字化转型“1234”,指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原则,具体包括:
1)坚持1个企业级转型战略。数字化转型本身是企业级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战略为指引开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内容包括:转型的愿景和使命,转型的定位和目标,新商业模式,新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战略举措,等等。
2)创造2个保障条件。创造组织机制与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结构支撑数字化转型,培养转型文化(数字文化,变革文化,创新文化),将数字化转型植入企业的文化基因。
3)贯彻3个核心原则。一是战略与执行并重,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总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二是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实现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入融合;三是自主与合作并重,立足自身,能力内化。
4)推进4个关键行动。包括: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落地,持续迭代,等等。
3. 数字化战略规划“三阶十二步”法
图3.18 数字化战略规划“三阶十二步”法(来源:《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
十二个步骤,分别是:1)理解企业的战略诉求,2)理解数字化背景(看战略、看客户、看行业、看自己、看技术),3)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4)现状和差距分析,5)描述数字化(转型)愿景,6)设计顶层架构蓝图,7)细化架构蓝图(规划和设计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8)定义数字化(转型)指标体系,9)识别数字化(转型)举措,10)制定数字化(转型)路标,11)明确关键举措,12)规划数字化(转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