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是产品。极具竞争力的产品背后,是研发体系和能力的支撑。虽然,重视产品和研发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但是,将认识转化为行动,从行动中获得实效,只有少数企业才能做到。究其原因,可能是“远水不解近渴”,可能是管理基础太薄弱,可能是行动不坚决,也可能是方法和路径选择不当。
一、研发的挑战
企业进行研发体系和能力的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既有管理基础薄弱、建设投资巨大等来自内部的挑战,也有市场变化太快、产品生命周期变短等来自外部的挑战。
1. 内部挑战
在做研发管理的业务调研时,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说法和抱怨:
1)零件编号混乱。研发阶段只有图号,没有料号,一号多料或一料多号的情况普遍。
2)BOM管理失控。研发部门给出的BOM指导不了生产和采购,生产部门自行维护BOM。
3)产品需求失真。产品的需求调研不能准确反映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产品需求难以追溯。
4)研发变更频繁。频繁的研发变更导致项目拖期,且缺乏变更影响分析和版本一致性管理。
5)项目管理失控。项目进度和交付文档的管理失控,进度拖期,交付文档不完整、质量差。
6)研发流程化差。产品研发流程没有进行有效地梳理和固化,研发工作“跟着感觉走”。
7)通用化程度低。表面看,产品的通用化程度很高;实际上,该共用的零件大多没有共用。
8)设计手工作业。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性能分析等工作还是手工作业,效率低,质量差。
9)数据共享不够。大量的测试数据保存在工程师的个人电脑中,不便于查找和参考。
10)成本管理低效。只是简单地通过物料控制成本,新品定义无目标成本或目标偏离。
11)知识跟着人走。技术、工艺等专业知识没有显性和沉淀,人员一旦离职,知识随之流失。
12)质量问题重复。由于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缺乏长效的“清零”机制,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13)产品验证不足。产品的测试验证不严谨、不充分,质量让位进度,将市场变成测试场。
14)产品规划缺失。产品缺乏科学的组合规划,产品型号繁多,很多型号只实现单次销售。
15)研发项目三拍。研发立项“拍脑袋”决策,研发进度“拍胸脯”保证,研发绩效“拍屁股”走人。
……
上述现象和问题涉及到研发领域的需求管理、BOM管理、数据管理、流程建设、变更管理、模块化、知识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产品规划、虚拟设计等各个方面,有些可能需求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比如,虚拟设计需要购买CAX软件),大多数则与标准化、流程化等管理基础有关。
2. 外部挑战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会变化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产品研发还面临着“新”、“准”、“杂”、“快”、“省”等多方面的外部要求:
1)产品研发首要是新。不管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功能,还是新模式,产品研发没有“新”,也就不是所谓的研发。但是,求新、创新,不仅需要长期的投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也不是靠简单、粗暴地砸钱就能解决。
2)产品研发务必要准。企业做研发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是要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是要服务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实现。然而,要想达成上述目标,就必须把客户和用户的需求,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精准地翻译并转换为产品需求、产品特性和产品功能。
3)产品定义愈加复杂。在智能互联时代,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已经成为机械部件、电子电气、软件、服务和数据等要素的复合体,产品研发自然就要和这些管理对象打交道。某位企业家曾经说过,21世纪只有一类企业——软件企业。实际上,这只是突出产品中的软件成份而已。
4)产品研发要讲究快。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新产品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以汽车行业为例,原来一个新产品推出后可以卖10年以上,现在则是上市3年以后就可能成了老产品。当制造业的产品大都变成了快速消费品,快速研发、快速上市、快速量产,就成了产品研发的基本要求。
5)产品研发要力求省。从财务角度看,产品研发的本质是投资,而且是制造型企业中最大的投资。一个新产品研发,少则耗费数百万,多则耗费数十亿。同样以汽车行业为例,一个汽车全新产品的研发,包括开发、测试、产线改造等在内的支出一般在3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不省着点花,甚至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资金流枯竭的风险。
产品研发所面临的外部挑战,要求企业必须能高效地整合内外部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为研发所用,尤其要以研发体系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
二、应对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既是导致竞争加剧的主要因素(因为竞争对手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做得更好),也是企业应对竞争的主要手段。如果把这个手段上升到企业的战略高度,那就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也包含研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1. 数字化转型
在拙著《重塑:数字化转型范式》中,笔者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归纳为:1-3-5:
1)1个中心。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借助微信、微博、用户社区/App、官方网站等社交媒体,企业可以直接与客户(用户)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实现客户需求的全过程闭环和及时验证,可以了解和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可以加快产品的迭代升级。
2)三项提升。实现以连接、整合、创新为代表的核心能力提升。借助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连接到更广阔的上游产业资源,可以触达到海量的下游客户,可以提高其将资源转为产品的运营和整合能力,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创新手段。
5)五种重塑。基于三项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服务、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决策治理、商业模式等层面的重塑,从传统企业转型为数字化企业,进而蜕变为数字原生企业。
2. 数智化研发
具体到研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可以扮演着使能工具和创新手段等多种角色:
图9.1 研发执行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借助信息技术的使能,可以建立协作的工作环境和敏捷的研发流程,从而实现跨职能的协作增强、知识共享的提高、研发效率的提高,研发成本的降低,研发周期的缩短等业务目标。
笔者将信息技术与研发体系的结合,将作为使能工具的数智化建设,称为研发数智化。
2)创新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产品的功能和形态创新上,可以实现智能互联型产品和产品生态。因为智能,产品就具备了感知和思考的智能能力;因为互联,产品就可以和后台进行实时连接,可以实现功能的远程更新,可以实现基于数据的产品服务,以及基于产品服务的产品生态。
笔者将信息技术与产品创新的结合,将作为创新手段的数智化建设,称为产品数智化。
三、数智阶梯
图9.2 产品研发的数智阶梯
1. 研发数智化
研发数智化的建设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研发信息化的核心内涵是:标准化、流程化、线上化。研发数字化的核心内涵是:模块化、虚拟化、集成化。研发智能化的核心内涵是:辅助创意、设计推荐、任务导航。三者的共同内涵是:共享、协同、互联。
研发信息化、研发数字化、研发智能化,构成层层递进的阶梯关系。理论上,企业要先完成研发信息化,再进行研发数字化,再进行研发智能化。实践中,只要涉及的业务领域不重叠,可以同步推进研发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 产品数智化
产品智能化的建设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智能产品、智能互联产品、产品系统和产品生态,它们构成了从产品功能创新到产品形态创新,再到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
智能产品、智能互联产品、产品系统、产品生态等四个阶段的阶梯关系,后一阶段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只有完成了前一阶段的相关工作,才能开启后一阶段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