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远山
(连载11)
文/魏少华
二十一 斗争中磨厉
毛泽东6岁跟八舅启蒙读书,然后又多次在乡里读私塾近五年,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
少年毛泽东记忆超群,博览群书,特立独行,颇有主见,不信鬼神,忌恶如仇。一次因违反私塾老师的规定,私塾老师告状到父亲毛顺生那里,让父亲来管教,毛泽东为避免被脾气不好的父亲揍一顿,于是离家出走避其锋芒,三天后,在父母万般耽心着急的情况下,他才悠然回家。这时回家不但没挨打挨骂,父亲反而客气起来。又有一次,少年毛泽东的新思想与父亲发生了冲突,父亲拿着棍子要想打他,他灵机一动跳入堰塘,以死抗争,这一招从此把父亲镇住了。
经过几次矛盾交锋,从私塾先生到父亲到感觉到毛泽东虽年少,但读书用功、思想敏锐、意志坚毅、非同一般,不是用体罚和打骂就能改变他的,反而对他的态度变得和颜悦色了,对他的学习看书,老师悉心指导,家里更是顺其自然了。这使少年毛泽东认识到,对不合理的事情,绝不能逆来顺受,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巧妙地反抗,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到自己 的权利!在他幼小的心目中,从此种下了一颗对一切不合理制度敢于反抗的思想。
1910年,湖南长沙湘潭遇大旱,饥民四起、举行游行示威,被反动政府血腥镇压。这使十六岁的毛泽东,从血淋淋的现实中认清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也认清了反动派的残忍手段。同年,毛泽东决心走出韶山冲的狭小山沟,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去求学。于是咏诗一首,迎着风雨,阔步出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势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1年,毛泽东进入湘乡驻省中学学习,恰逢辛亥革命爆发,中学生的毛泽东在校率先发起了“剪辫子运动”,敢于站到反对不合理制度的第一线。
1914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本科第8班,并认识了恩师、学者杨昌济先生,开始全面了解学习中、西文化。此后,又组织了新民读书会和苏俄研究会,便于广交朋友,寻觅知音,扩大眼界,深化认识。
1918年4月,毛泽东在长沙岳麓山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吸引团结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共同探求中国社会的未来,并立志改造中国。
同年,为“赴法勤工俭学”做筹建工作,并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接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并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同时也成为《新青年》的忠实读者,觉醒为一名无畏的革命者。
1919年7月,毛泽东以湖南学联名义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这时的毛泽东已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了。
1920年初夏,毛泽东在北京和上海与正在商议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李大钊、陈独秀联系过从甚密,受其影响很深。认识到,中国革命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是不行的。于是,回湖南后,积极行动,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志于同年十月,在湖南长沙发起组建了共产党组织,并任湖南党支部第一任书记!展露领导才能。
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代表参加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十三位一大代表,到四九年十月一日,只有毛泽东与董必武登上了天安门。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泽东曾担任过黄浦军校上海片区考生的复试工作、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在国民政府曾任代理宣传部长。当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时,毛泽东临危受命,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期的革命斗争已将毛泽东锤炼成雄才大略的领袖人物。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统一战线”等著名理论及方针策略,领导中国革命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革命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二十二 人民是江山
完成韶山的参观学习已是掌灯时分,我们点着马灯连夜向长沙出发。因只有去长沙才能乘火车返重庆回万州,这在当时是最近最快的路径。
经数天跋涉,赶到长沙己是1967年大年初二了。我们到接待站报了道,很庆幸要等三、五天才有可能安排返程车票到我们名下。于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先登岳麓山,去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艳,去领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然后参观“清水塘农运所”、“长沙师院”。
坐船过湘江,立“桔子州头,看万山红遍”。那天雪花飘扬,长天低垂,大江苍茫,一片混沌,岳麓山起伏的靓影,在飘逸的雪花中,更显青苍朦胧,尤如大海的波涛,有“浪遏飞舟”之势。当年,青年的毛泽东,透过岳麓山的枫叶看到的是神州万里的大好河山,胸中装着的是生死挣扎的亿万黎民。
湘江水清澈透明,簌簌的雪花坠入其中,恰似远方的游子投入母亲的怀抱,欢声跳跃幸福融融地奔涌向前。
半山腰的 “ 爱晚亭”,由唐至今,经历朝历代的重建与修葺,仍然保存着古雅的风格,尤如一位古典美女,若隐若现婷婷玉立于翠枝红叶之中。这里曾是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经常聚会学习讨论的地方。那些新潮的思想,从古今中外、从四面八方在这里汇集交融,点亮觉醒的睿智。就像那点点红叶在阴森森的莾林中闪耀着光芒。
青年毛泽东还“野蛮其体魄”: 爬岳麓山、搏湘江水、山顶畅怀吼啸、严冬井边沐浴、跑迎暴雨强体质、刻苦军训增智慧、处闹市读书以静心境、去荒野磨炼索求生存。他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明志。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大千世界,“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锦绣国土,大好江山谁是主人?
为深入了解国情、体察民心、1917年夏,他同萧子升一道“游学”长沙、宁乡等五县,考察广大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生活情况,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土地问题的重要;1918年夏初,他同蔡和森一起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等县考察民情;他还经常去人力车夫、菜贩子、建筑工人、码头力夫等下层劳动者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他越深刻地调查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越深切地理解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愿望,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中,他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建立在底层人民的愿望之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2月,毛泽东等领导组织湖南学生罢课,并通电全国,成功发动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逐步积累了斗争经验,认识了民众的巨大力量 。
1925年,针对党内否定农民运动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在韶山进行农村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主佃关系。1927年初,他考察了湘潭、长沙等五县农民运动状况,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指出了农民问题是决定中国革命全局的问题,阐明了建立农村政权和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形成了《宁冈调查》;1928年2月下旬、5月上旬在永新形成了《永新调查》;1930年5月进行的寻乌调查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都源于此,这就是历来毛泽东创立的党的优良作风。
在调查 和体察民情及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认识到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是干柴、是烈火、是排山倒海的力量,是旧世界的掘墓人!他们的觉醒,要依靠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的领导,才能推翻旧世界。人民群众才是“江山如此多娇”的真正主人!要依靠人民群众打江山,坐江山,坐稳江山,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必须“党指挥枪”!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毛主席亲手题写的“为人民服务”,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无往而不胜!违背这个宗旨,就会被人民抛弃!就会被历史淘汰。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