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展渝:冬天,儿时的童话

文摘   2025-01-05 16:46   广东  



冬天,儿时的童话

文/唐展渝

当五彩的秋林在萧瑟中淡去,当重陽的暖日渐行渐远,茫茫雾幕中,冬天悄悄地来临。初冬的清晨,走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湿气拂面。一袭冷风使人陡感寒意。树上枯黄的残叶飘然洒落,给小径铺上一层暖色;道边的草丛也已枯黄斑驳,随风飘来一缕腊梅的清香沁人心脾。此刻,我想到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诗:“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的浓浓诗意。

那天是立冬,朋友们约我到广阳岛聚会。晨练后,我与他们在洪崖洞汇合,登上了观光船去广阳岛。广阳岛,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好象从未去过,我想,应该与去过的哈尔滨太阳岛相似吧,风光秀丽,小岛风情。去广阳岛,水路约20公里,船行间,重庆大剧院的几何建筑,弹子石古镇的步道,轻轨交通的高架桥,铜锣峽的削壁,一一掠过眼前,展现出重庆奇特多彩的山城风貌。坐在船舱,我捧着一杯热茶,听着身旁一位导游在介绍着广阳岛,说广阳岛就是以前的广阳坝农场。我顿时呆住了,原以为广阳岛是新开辟的风景胜地,殊不知,却是那个遥远而深印在我记忆中的广阳坝农场!望着滚滚江水,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60多年前,那是我童年时代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在初冬,也是这一段航程,特殊年代中的广阳坝农场之行,却是那样的辛酸和苦涩……

1950年,父亲经地下党推荐,进入重庆市唯一的重庆市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父亲毕业于时为陪都著名的正陽法学院。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父亲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新中国法制事业中,为建设一个民主的法制社会,满怀激情,努力工作,很快入了党,被提拔为法院刑庭主审法官。


当时,有行政级别的干部,是实行供给制,我们幼时按政策应享受的奶粉及各种婴儿补贴,父亲因专注于工作,全然不知道去领,后来为这事,常被母亲责怪。父亲办案,遵循法律法规,法理性很强,但他不善审时度势,不谙人情世故,为此,有些个案,曾被视为缺乏阶级性,而遭非议。曾听父亲谈过一案例:一贫农醉酒后,无故暴打地主成份的农民,父亲判贫农有过错,贫农不服上诉,审判委员会则认为父亲缺乏阶级观点,其理由为,应考虑到贫下中农对地主有刻骨的阶级仇恨。哈哈!真是个理由。1957年,为充数完成指标,父亲竟被定为右倾干部,(即不戴帽的右派),开除党藉,下放改造。那时市委机关下放劳动改造的地方,就称为市级机关广阳坝农场。身为教师的母亲,忍辱负重,一人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我们三个幼年弟兄,全靠母亲一人照料。父亲下放后,我家被赶出法院大院,母亲学校领导,为我们争取到斗室一间,就这样,我们母子相依为命,家,在风雨飘摇中动荡。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维糸。为着热爱的教育事业,母亲背负着教学和家庭的重担,坚韧不拔,惮心竭虑。逆境中,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教师岗位努力耕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得到师生的尊敬。母亲是党员,在艰苦岁月里,她始终相信党,相信丈夫的无辜,她深信,前途是光明的!


那时有政策规定,下放干部的亲属,定期可以去农场探亲一次。至于定期为多久,已不记得。那是在一九五八年初冬,刚读小学的我,与母亲第一次去广阳坝农场,探视我久别的父亲。那天清早,由市法院派专人专车,送下放干部亲属到朝天门,然后乘船去广阳坝农场。初冬的江边,寒风凛烈,大雾弥漫,江边趸船旁,停靠着一艘能容数百人的渡轮,多个机关的下放干部亲属在一起,集体赴广阳坝探亲。人群中,大多数是妇女,她们有的携儿带女,有的扶着老人,步履沉重,心情压抑。大家缓缓有序地排队登上了船。一声汽笛,轮船缓缓驶离码头。行进间,我口渴要水喝,母亲打开挎包,我伸手去拿里边的军用水壶,母亲说,这是给爸爸带的牛奶,并拿出一个装水的玻璃瓶递给我,我看见包里有香烟,肥皂和牙膏等物品,知道是带给父亲的。母亲平时省吃俭用,牛奶,对我们绝对是侈奢品。轮船行进在冬日的江面,浪花滔滔,寒风阵阵,用来挡风的帆布帘,在风中与栏杆碰撞,不时发出啪啪的声响,船舱里,仍是冷气逼人,探亲的家属们,情绪低落,心境沉重,船舱内显得冷寂,只有轮机的轰呜和浪涛的拍打声,不时的一声汽笛,给人一种悲沧凄凉之感。我紧靠着母亲,仰望着她美丽而清秀的脸,她神情凝重地望着前方,那是一种思念与渴望,亦是一种悲情与无奈。短短的水路,却象漫漫长河。一声气笛,广阳坝终于出现在船的右舷,所有人都挤在一边,渴望看到接船的亲人。船靠岸了,母亲牵着我,挤在前面,匆匆地下了船。眼前是一群前来迎接亲属的下放干部,他们急切的眼神在搜寻各自的亲人,有的在挥手,有的用手巾在抹着眼泪。他们佇立在寒风中,却一个个精神抖擞,各自的脸上,充满渴望和期待,又带有一丝愧疚和无奈。在那个敏感时期,身陷囹圄的那种复杂情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父亲个头较高,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牵着妈妈的手,快步跑到了他面前。一年多未见面,爸爸消瘦了,脸上胡子拉渣,黑了许多,身穿的旧蓝制服,已晒得白里泛红,左上兜还是习惯的别着一支钢笔,仍透着知识分子的那份儒雅。此时,我看见母亲,眼眶湿润嘴唇颤动地靠近父亲,把装有日用品的包递给他,父亲紧握住母亲的手,眼眶已盈满泪水,夫妻相见,没有拥抱,也没有语言,只有沉默和深情的对视,似乎彼此都在克制,克制着那份久别重逢的情感冲动。此时,周围的人群中,不时有抽泣的声音传来。我上前紧紧抱住父母,不知是激动还是依恋,那悲催伤感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父亲带我们往高坡上的宿舍走去。江岸边, 有一大片油绿的莲花白菜地,莲叶上,晨雾的露水,在初日照耀下,晶莹剔透,像珍珠,但更象是一颗颗伤感而落下的泪珠在叶面滚动。半坡上,一排排火红的枫树林,随风摇曳,仿佛在迎接登岛的客人,给初冬灰暗的大地,增添了几分色彩。到了坡上,在一片树林后,我看见一排排简陋的平房,爸爸指着其中的一间告诉我,这就是他们的集体宿舍。我进到屋里,依稀记得,房间很大,两边分别有四五张上下铺的床,都挂着蚊帐,使我想到夏日蚊子的厉害。父亲拉着我,掀开靠门边下铺床的蚊帐,让我坐下,妈妈则站在门口,打量着简陋的宿舍,没有言语,心中泛起些许酸楚。这时又进来几位父亲的室友和亲属。爸爸就带我们来到门外,我好奇的四处逛悠,发现离平房不远,有几个猪舍,听得见猪的叫声,还不时有味儿飘来。站在坡上的平房前,放眼望去,透过一片菜地,那是来时的江边。江上,不时有客货轮,呜着汽笛而过。往平房的另一边远眺,是一片开阔地,能隐约看见长长的跑道和建筑物,爸爸介绍说,那是抗战时遗留的旧机场,正在被改造。后来我听广阳岛上的老人说、很多下放人员当时共同的心愿,是好好改造,争取早日揭去右派帽子,重新工作。为此,文弱的他们,硬是用钢钎铁锤,撬开了坚固水泥铸就的机场跑道,他们肩扛手推,把昔日的旧机场,改造成了蔬菜基地,把约7平方公里的广阳坝,建成了今天看到的一个鸟语花香的蔬菜果园和旅游打卡地。这都是后话……

在父亲集体宿舍的坡后,我看见很多方形的坑,上面浮着一些杂草,问爸爸是干什么用的,爸爸告诉我,那是供施肥用的粪坑,他们在农场劳动,是开荒种菜,挑粪施肥,坝上有奶场,还要喂牛养猪,每天都要政治学习,改造思想,每天早上还要出操。爸爸恢谐地说,这是对他们的锻炼,有利于健康。午饭,我们在农场吃的,爸爸说,这次农场特意杀了猪,招待探亲的家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没想到,我居然在广阳坝农场,吃到了久违的回锅肉,那顿饭,是我记忆中的一顿美餐。

午饭后,我们回到宿舍,父亲从床头拿出一包东西,是几个馒头,递给母亲,母亲推斥不要,父亲就塞在我手上,我知道,那馒头,是爸爸在饥饿时期,一口口省下的。这不禁又使我想起,困难时期,父亲调到重庆水轮机厂后,每逢周五的黄昏,我们三弟兄都要从市中区储奇门的住家,跑到河边,去等待从南岸海棠溪乘轮渡过来的父亲,期待他带回来的甜甜的白面馒头。童年不懂父母情,长大方知父母恩!父爱如山,母爱似海!

一天的广阳坝探亲快结束了,临别时,我见母亲眼眶湿润,她强忍着离别的伤感,牵着我的手,向江边码头走去,我转身看见父亲,正向我们挥手,瘦削的脸上,满是不舍和无奈,眼里已挂不住泪水。离别,是那样的悲伤,相聚又会是何时……

一声长长的汽笛,打断了我的思绪。船已靠岸,我与朋友踏上了广阳岛,迎面是一片绿茵的蔬菜基地,我们坐上观光车,东岛头到西岛头的观光车道两旁,是排列整齐的树木,非常美观。岛中央的车道与步道,纵横相间。我竭力想搜索旧时的印象,但见到的是岛上众多的娱乐设施,健身器材,有房车营地,有白色帐蓬的休闲茶座。有载着小朋友如童话中的小火车,处处是一片片绿茵,而坡上那昔日一排排父亲曾经住过的平房,已被颇有韩式建筑风格的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及酒店建筑替代。旧时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在与朋友聚会的席桌上,我谈到了此次旧地重游之感概,激起朋友们的共呜,那曾经的渡轮,那坡上的红枫林,那猪舍,那机场跑道,那一排排父亲曾住过的简陋平房,如今,都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

想起1969年,我下乡落户在涪陵南沱公社,知青的蹉跎岁月中,我无数次乘坐航行于重庆与涪陵间的东方红101轮,每次乘船路过广阳坝,我都要深情地遥望这个儿时难忘的小岛,这里曾经有父辈劳动的身影,这里承载着一段共和国辛酸的历史。雾䨪遮不住朗朗乾坤,使人欣慰的是,七十年代末,我党果断纠正了历史错案,众多蒙冤之士重获新生,他们重新投入到祖国的建没事业中。1979年,父亲平反,恢复党藉,由重庆水轮机厂重新调回了市法院,父亲专业而丰富的法律学识,终于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他感恩党的关怀,无怨无悔,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法治事业的建设中……


朋友们的聚会结束了,在返程的船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广阳岛,望着那奔腾东去的长江,我思绪万千;新重庆的掘起,广阳坝的变迁,令人感概。我曾试图在网上搜寻有关广阳坝下放干部的奋斗史,想多一些素材,丰富夲文,但一无所获。我凭着儿时的零星回忆,用今天的文笔,如实记述了我儿时的一次难忘之行,它所折射出的是,重庆广阳坝农场曾经的一段已渐渐被人们遗忘的艰辛史。往事回顾,心中充满感概与敬畏,它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苦难与教训,它是我们励精图治的史鉴,那段共和国特殊时期的沧桑岁月,亦是我们民旅共同的记忆。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那个年代我们父辈所展现的那样,苦难虽然沉重,但它永远不能压垮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

写于2024.元旦


作者简介:唐展渝,网名:云中子。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老年大学书法研究班学员,有书法、文学作品常在国内媒体发表。


黄桷小屋
黄桷小屋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公众平台,以发表原创文学作品为主,文字体裁不限,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摄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