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彭、陈美欣|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

文摘   2024-11-01 10:24   上海  

作者简介|PROFILE

臧志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

陈美欣,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摘要:2021年以来,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新业态新模式,然而与此同时,国内外大量元宇宙空间存在严重的“空城现象”或烂尾问题。相关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场景理论与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可基于场景理论构建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文章认为,文旅元宇宙是基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一种高度沉浸、强交互性、数实融生的新型文旅模式。文旅元宇宙空间包含了沉浸交互社区、物质结构、多样性人群、文化活动和文化价值观五大核心要素,同样遵循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基本维度,由此研究构建了“虚实场景—多元体验—创新价值”的文旅元宇宙空间建构理论逻辑路径。当前中国文旅元宇宙空间场景“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建构沉浸式交互社区,也未能形成创新价值持续集聚效应,更未能产生“蜂鸣生产力”。基于场景理论的创新拓展,文章从物质层到内容层,从感知层到意义层建构了四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完整体系建议。

关键词:文旅;元宇宙;场景理论;空间营造


全  文

引  言

当前,文旅元宇宙受到高度关注,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要“建设文旅元宇宙”“打造数智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部分省市也陆续推出涉及文旅元宇宙的相关政策或专项政策。随着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拓展,国内文旅元宇宙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出现,例如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24个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彰显出全国各地对文旅元宇宙探索实践和创新应用的蓬勃态势。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国内外元宇宙空间(包括大量的文旅元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着“空城现象”,即处于缺少用户、缺少内容、缺少体验、缺少技术、缺少交易、缺少生态、缺少互通(孤岛化/单机化)、缺少价值的“八缺”状态。例如,2022年澎湃新闻报道指出美国Meta公司的元宇宙平台Horizon Worlds活跃用户数不足20万,且数量在持续下降;2023年3月10日,微软正式关闭了3D社交虚拟空间AltspaceVR。与此类似,国内也有很多景区盲目上线“元宇宙景区”导致大量的“烂尾”项目。

目前国内外文旅元宇宙空间为什么会存在诸多“空城现象”与烂尾问题?应该如何建构和营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匮乏,还需要学界的理论研讨和业界的实践创新。场景理论聚焦于生活文化设施组合成的不同场景对市民文化价值需求的满足,与建设和运营文旅元宇宙空间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耦合性。因此,本文基于场景理论研究当前中国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理论建构、问题解析,进而探讨文旅元宇宙空间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文旅元宇宙产业实践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文献综述

(一) 文旅元宇宙及其空间营造相关研究

文旅元宇宙是文旅产业与元宇宙结合而形成的未来产业形态,是文旅产业在三维数字世界的一种重构和虚拟共生。它以智能通讯、芯片算力、交互设备等底层硬件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为支撑,具有虚实互融、高度沉浸感、突破时空边界、独立经济结构等特征,是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应用,将深刻影响旅游产业未来走向,旅游产业或将迎来一场以体验重构、形态重塑为导向的产业变革。元宇宙有望彻底改变旅游体验并改变旅游管理和营销,提升旅游沉浸式体验水平,实现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为旅游业长期存在的问题提供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例如信任和安全问题、旅行决策、排长队,以及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等。元宇宙推进文旅领域“人—场—物”的重构,将在游戏、演艺、旅游、影视等场景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促成文旅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当下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实践已经向纵深推进,应用路径也逐渐明晰。元宇宙赋能极有可能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体验的沉浸化、参与的开放性、个性需求的释放和虚拟技术的便捷化等四方面的融合为核心,驱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前景,但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资本炒作、虚拟沉溺,以及挑战道德伦理、市场监管和政治秩序等风险隐忧。

在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方面,目前学界仅有少量研究。理论研究多是探讨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概念意义、建设逻辑、内在机理等,有学者从真实性、戏剧性和合法性三个主维度探讨元宇宙文旅空间建设的逻辑;部分学者针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对文旅元宇宙空间中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等具有参考价值。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不仅仅是传统旅游和虚拟旅游的简单结合,而且是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组合,打造出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平行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文化,感受不同地域和时代风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对于旅游供应商来说,元宇宙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动态和创新的数字平台,用于展示旅游目的地、景点、活动和酒店服务。在实证研究方面,有部分学者从游客体验和感知的角度,研究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例如有学者通过对459名Zepeto巴西用户的调查,探讨了元宇宙体验与旅行决策之间的关系,指出文旅元宇宙空间中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可能不会影响场所依恋或行为意图,但强化了用户未来使用元宇宙平台的意图,文旅元宇宙空间应超越简单的视觉复制,增强旅游目的地情感吸引力,与潜在游客建立联系;还有学者通过实验检验文旅元宇宙空间中虚拟旅游视听条件和环境温度对游客热感和温度舒适度的影响,这些实证研究对文旅元宇宙空间沉浸感的营造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元宇宙空间存在的问题研究

目前学界有关文旅元宇宙空间的专题性研究较少,但元宇宙空间及其治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对探讨文旅元宇宙空间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启发。有学者认为,元宇宙在虚拟和现实交融空间中会产生大量人文问题,如现实跟虚拟无法完全交融、多重空间交互所产生的身份转变或许会导致用户自我身份认知的危机等;相较于元宇宙宏大的蓝图设计,当前元宇宙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用户群体较为小众化、体量较小,传播影响力不足以及空间活动规范不完善,用户暴力和性骚扰等问题引发元宇宙住民的道德担忧。而现有的元宇宙+文旅项目,呈现出来的效果距离大家的期待还挺遥远;元宇宙赋能数字文旅场景存在炒作、无序竞争、道德伦理隐忧等风险;还有学者认为,元宇宙不能仅被旅游城市视为一种营销工具,而应是一个集体的虚拟共享空间,居民、游客和企业可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验和互动中,而且需要具有包容性,能帮助弱势人群。

三)现有研究述评

国内外文旅元宇宙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旅游与元宇宙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文旅元宇宙的概念、模式,元宇宙对旅游业的应用与影响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建构,随着产业实践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也进一步拓展到对文旅元宇宙技术应用、设计实践,元宇宙游客行为和动机,企业参与元宇宙的创新路径等具有产业指导意义的研究。

总体上看,文旅领域元宇宙相关研究存在着数量偏少、缺乏聚焦,深度和系统性、针对性不足等问题。而且,目前关于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研究更为缺乏,学界需要将产业实践和先进理论相结合,分析当前我国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遇到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基于场景理论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理论建构

(一)场景理论及其与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耦合性

场景理论(The Theory of Scenes)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特里·N.克拉克(Terry N. Clark)研究团队提出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强调从文化角度研究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克拉克教授指出,场景是一种强有力的概念工具,能够辨别不同地方内外部呈现的具有美学意义的范围和结构,进而可以发现文化生活的聚集。根据场景理论,城市娱乐休闲设施和市民组织的各种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场景”,这些场景蕴含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进而吸引着不同的群体前来进行多样化的文化实践,从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场景包括五个要素:邻里社区、物质结构、多样性人群(比如种族、阶级、性别和教育情况等)、前三个元素以及活动的组合、场景中所孕育的价值——合法性、戏剧性和真实性。

文旅元宇宙是指基于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利用扩展现实(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一种高度沉浸、强交互性、数实融生的新型文旅模式,其旨在赋能旅游模式重塑并升级游客体验,激发文旅产业创新活力,引领传统旅游模式向智能化、沉浸式与跨界融合发展。文旅元宇宙空间,是文旅元宇宙中承载用户进行沉浸式体验、互动和社交的主要场所,其营造可能涉及数字孪生与仿真场景构建、虚实相融的混合场景交互体验设计、虚拟社区开发运营、虚拟数字人的应用、数字藏品的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当前常见的文旅元宇宙主要有三种空间形态:一是基于现实旅游目的地的虚拟再现空间,利用数字技术精准复刻真实景区,用户通过电子移动设备即可实现沉浸式游览,如厦门的鼓浪屿元宇宙;二是完全虚拟的文旅元宇宙空间,独立于现实存在,如上海的“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用户需要借助特定VR(虚拟现实)设备进入该空间,体验一个全新的虚拟旅游世界;三是虚实结合的文旅元宇宙,即在游客实地参观旅游目的地时,通过AR(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使其能够进入现实与虚拟相互交织的新型体验空间,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层次的旅游体验,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

场景理论与文旅元宇宙空间具有耦合性。首先,文化空间营造是场景理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已有诸多研究基于场景理论对文化场景营造进行分析应用。场景理论强调空间、场所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文旅产业同样注重场景体验和文化空间营造,在体验经济时代,文旅产业需要与元宇宙融合发展,营造新场景、新体验以及新消费空间,而场景理论可以为文旅元宇宙空间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依据。其次,舒适物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表达,引导个体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等行为。不同软硬件舒适物和文化要素的差异化组合,营造出蕴含特定文化价值取向的场景,并基于相邻区域的文化舒适物集群营造空间。场景理论以整合思维探究不同舒适物的最佳组合方式,对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再者,场景理论注重人在空间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认为空间的意义和价值是通过人的参与互动实现。在文旅元宇宙空间中,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同样至关重要,是提升空间活力的重要策略。最后,场景理论关注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在文旅元宇宙空间中,也是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丰富的互动体验,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二)场景理论视域下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要素

场景理论的五个要素为全面解析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不过文旅元宇宙空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的物质空间或信息空间。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元宇宙是一种超越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超级数字场景,借助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社交、经济、身份等的融合,因而需要对场景理论进行创新性阐释。有学者认为数字时代的场景是物质空间与信息空间通过数字技术进行相互连接、切换与融合,进而实现人机物互动交流的场域,场域中的人、物品、时空环境、文化与情感、数字生态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同样的,文旅元宇宙空间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基于场景理论,结合文旅元宇宙空间建设的产业实践,笔者认为,文旅元宇宙空间需具有以下五大要素:

一是“沉浸交互社区”。沉浸交互社区是文旅元宇宙空间产生文化生活聚集的基础要素。用户是虚拟旅游社区中活动的核心,可利用数字分身在虚拟空间中自由穿梭,并能够在虚拟社区中与其他用户等进行深度交互。除此之外,文旅元宇宙空间要为虚拟与现实场景间交互、游客间(包含游客数字分身)交互、游客与文旅景区工作人员和商家间(包含虚拟数字人)交互提供可能与便利。

二是物质结构。构建元宇宙需要云计算平台、智能通信网络、算力服务器、数据中心等硬件基础设施和技术,以及显示器、传感器、VR头显、路由器、芯片、脑机接口等硬件,还有人机交互、GIS、3D引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智能合约、内容分发等软件基础设施和技术,它们的不同组合可以为不同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多样性人群。多样性人群是空间场景具备戏剧性的基础,是文化多样性和创意多元化的源泉。在文旅元宇宙空间中,不同国家、民族、年龄、身份、种族的人可以自由创建个性化的虚拟人物角色,与不同国度、不同背景甚至是不同时代的人进行交互。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空间,能够建构形成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为用户营造具有高自由度的数字环境。文旅元宇宙空间中不同类型用户组成的多样化人群,构成了文旅元宇宙空间的运行者、创造者和推动者。

四是文化活动。元宇宙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文旅元宇宙空间,旅游者可以参与多种“新奇”活动,由此将极大地丰富旅游目的地中的文化活动,如沉浸式游览体验、虚拟文旅产品的消费、数字化文旅社交活动等,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五是文化价值观。文旅元宇宙空间,更突出多元文化价值观的交融。在文旅元宇宙空间中,基于旅游目的地自身文化特质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投射,通过舒适物的供给生成特定场景,形成抽象化的符号和价值观传递给场景中的个体,无形中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而空间中的个体既是文化的接收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基于多样性人群的文化实践,助力文旅元宇宙空间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

(三)场景理论视角下文旅元宇宙空间建构逻辑

场景理论将真实性(Authenticity)、戏剧性(Theatricality)、合法性(Legitimacy)作为场景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主要维度,其中,真实性是指真实自我在场景中被确认或被否认;戏剧性是指看到和被看到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场景中能够得到确认或被否定;合法性是指在场景中可以对正确或错误行为进行判断。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同样也需要结合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个维度。首先,真实性是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基础。文旅元宇宙不仅仅是一种虚拟空间,其首先是建立在文旅现场实景基础上的文化空间,只有符合真实场景和历史事实的文旅内容才能取信于用户,才能获得用户真正的心理认同。“戏剧性”强调文旅元宇宙空间的符号感知,以引人入胜的特定价值吸引旅游者,并形成促使其参与体验的文化氛围。“合法性”强调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构建要符合道德法规和标准规范,同时也体现为空间中个体对场景的认同和自我表达。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需结合上述五大元素和三个维度,以及场景构建的逻辑,即各种消费娱乐设施和市民组织的组合形成特定场景,这种特定场景又彰显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不同群体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从而驱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虚实场景—多元体验—创新价值”的文旅元宇宙空间建构的理论逻辑路径,如图1所示。

首先,虚实场景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基石。文旅元宇宙通过舒适物、文化和旅游体验项目,以及参与群体的实践,营造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新场景。元宇宙空间的营造一般需要符合“真实性”,尤其是依托现实旅游目的地构建的文旅元宇宙空间,是基于旅游目的地现实资源的开发,为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同时也可以突破传统旅游的限制和资源的约束,为游客创造现实世界无法体验的旅游经历。而具有“戏剧性”的场景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等,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此外,虚实场景的营造应具有“合法性”,呈现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其次,多元体验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核心。在文旅元宇宙中,游客不再仅仅是参观者,而是成为参与者、探险者甚至创造者。在“真实性”维度,元宇宙通过高度逼真的场景再现和细致入微的文化元素呈现,为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戏剧性”维度,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需要通过创意化、趣味性的艺术表达,以及通过构建开放的虚拟社群,以及虚拟导游的解说、与虚拟角色的互动等多元互动方式,增强游客参与感和满足感。此外,文旅元宇宙空间可以吸引多样性人群,实现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创。基于“合法性”维度,文旅元宇宙需要为游客提供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的旅游体验项目。

最后,创新价值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目标导向。元宇宙空间作为一种新的虚拟空间形态,未来可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真实性”维度,当用户沉浸于元宇宙空间中的文旅场景时,用户可更深入地了解文旅项目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地理特色,从而增强用户对文旅项目的认同感。同时,这种真实性的营造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在“戏剧性”维度,与传统的旅游和文化体验相比,文旅元宇宙创造了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如刺激新消费需求、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等。此外,“合法性”应该是文旅元宇宙空间建构的价值立足点,应具备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同时倡导支持个体自由平等,鼓励个性表达的文化价值观。

在场景理论视角下,文旅元宇宙空间呈现出“虚实场景—多元体验—创新价值”的基本发展逻辑。但随着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创新应用,对于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展望也将进一步深化。文旅产业对元宇宙的应用具有硬件依赖程度低、开发规模与算力需求小、以虚拟产品开发应用为主等特点,具备较早和较快应用元宇宙的天然优势。未来,文旅元宇宙将与其他产业元宇宙共同构建一个既超越物理限制又深植于人类文化根基的全新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人们对旅游、文化、社交乃至自我认知的传统理解。在经济层面,文旅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更深入的跨界融合,如与教育、娱乐、零售等产业的融合将创造出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服务模式,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融合将推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等。在社会层面,文旅元宇宙也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游客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体验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服务体验。此外,文旅元宇宙不只是游客进行虚拟参观和体验的平台,更将会呈现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用户通过虚拟身份进行社交互动、建立社群关系等,还具备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和价值观念,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也就是说,文旅元宇宙不仅是文旅产业的一次技术革新,也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和旅游体验,更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数实共生新经济形态与新人文社会,是人类新一代的生存方式。


三、 当前中国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存在的问题解析

当前中国文旅元宇宙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因素,尤其表现在文旅元宇宙空间场景“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建构沉浸式交互社区,也未能形成创新价值持续集聚效应,更未能产生“蜂鸣生产力”。

(一) 文旅元宇宙空间场景“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文旅元宇宙空间场景的同质化现象较为显著。在产业实践层面,许多文旅元宇宙项目盲目跟风、定位不清晰,加剧了同质化竞争。一是项目开发者追求短期效益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本地文旅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深入理解,因而难以创作出真正与当地文旅资源禀赋特质深入结合的特色内容。二是技术团队为了追求快速上线,往往倾向于采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导致很多文旅元宇宙空间内容在技术呈现方式上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三是市场调研和差异化策略的缺失使得项目难以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体,大部分文旅元宇宙空间缺乏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在政策引导层面,各地布局元宇宙产业领域时能够结合本区域发展实际和特点进行差异化布局的政策文件较少,能够精准对接本地经济、文化、科技基础,明确差异化、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文件则更少,因而难以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优势和差异化文旅元宇宙格局。例如近些年来各地兴起的AR灯光秀展演,存在大量的设计雷同现象,蛟龙、凤凰、巨鲸、飞碟等同样的文化元素频繁呈现在全国各地的AR城市夜景中。另如前文所提及,全国政协委员徐玖平在2024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就指出近几年来很多景区盲目跟风上马VR、AR类沉浸式文旅项目,缺乏对自身资源的合理性分析,造成了大量“烂尾”项目。

(二)文旅元宇宙空间未能建构沉浸式交互社区

沉浸体验是人们全身心投入一项活动时的整体感觉,可调动人的多感官参与,同时产生流畅不间断的身体、心理与情感体验,并能产生持久的心理和情感影响。文旅产业对于元宇宙的运用首先在于以其沉浸式体验和去中心化的能力优化文旅体验方式,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文旅元宇宙空间,主要还是停留于数字空间场地的建造,缺少沉浸式互动社交关系的建立,更缺乏对于虚拟社区的营造。部分文旅元宇宙空间文化舒适物组合未能营造出吸引多元化人群积极参与的氛围。此外,文旅元宇宙空间交互场景设计缺乏深度,未能通过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有效融合故事叙述产生互动体验吸引力,难以让用户实现强交互性的沉浸感。当前大部分文旅元宇宙空间的社交互动功能较弱,用户之间难以建立深层的联系和互动,无法产生良好的用户黏性;用户与虚拟场景的交互性也较弱,文旅元宇宙空间既无法像在现实世界中那样自由探索和互动,也没有给用户创造具有吸引力和想象力的虚拟旅游体验,限制了用户的参与意愿。例如“云游苏州”元宇宙服务App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应用场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文旅元宇宙休闲街区,在数字文旅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创新探索,但有专业用户反映其在社交互动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应用仅提供了“结伴”功能,缺乏类似文字私聊、群聊、动作、语音等基本的社交功能。此外,百度2021年推出的元宇宙知名产品“希壤”在2022年也落地了多项覆盖文化、旅游相关业务的元宇宙活动和空间,但也被市场反馈内容单调、互动冷淡、体验不佳等问题。

(三)文旅元宇宙空间未能形成创新价值持续集聚效应

文旅元宇宙空间作为新兴的数字文化与旅游融合成果,汇聚了各种前沿技术和创意内容等创新要素,应尽可能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价值集聚效应,以有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模式升级。然而,当前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创新价值尚未充分呈现。首先,文旅元宇宙空间作为新兴领域,其商业模式尚未清晰,大部分项目在盈利模式、收入来源等方面不明确,投资者和开发者在盈利模式和回报周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项目长期运营难度较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文旅元宇宙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其次,由于文旅元宇宙的发展仍处于概念化探索的阶段,部分用户对其接受度较低。再者,文旅元宇宙及其空间的营造都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元宇宙空间还处于“试开放”状态,功能有待完善。最后,一些早期出圈的文旅元宇宙产品项目,由于缺乏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能力以及高昂的成本等问题而昙花一现,引发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文旅元宇宙前景的质疑。正如被誉为“元宇宙商业之父”的马修·鲍尔(Matthew Ball)在2022年10月底就曾明确指出,大部分“元宇宙”(Metaverse)商业项目将在2025年面临失败风险。此外,在社会影响层面,文旅元宇宙空间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可能面临泄露风险,空间中不良信息、虚拟产品交易诈骗、虚假广告的传播等都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会抑制文旅元宇宙创新价值的集聚。

(四)文旅元宇宙空间未能产生“蜂鸣生产力”

“蜂鸣理论”是与“场景”理论耦合的新理论范式,“蜂鸣”是场景实现持续的文化生产与红利的重要资源,场景的“蜂鸣生产力”代表着场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强调通过精准信息符号吸引人群关注,促成文化影响的质变,并释放兴趣信号引导人群聚集于“蜂鸣”区域,增强事件热议,实现场景文化价值的持续。当前许多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场景构建距离形成蜂鸣生产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文化内涵不足,部分场景的营造在文化表达上过于表面化,未能深入挖掘文化IP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时会出现文化元素的失真或异化现象,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符号,无法引起用户的强关注。二是文化影响有限,当前对于文旅元宇宙的实践更多侧重于技术革新与商业应用,而忽视了其在促进人类精神世界构建中的深远意义,文旅元宇宙仅被视为娱乐或消费的新形式,精神文化价值的边缘化,削弱其在丰富人类精神世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潜力,导致用户在文旅元宇宙空间中的精神体验趋于肤浅,部分空间成为精神文化荒漠或是纯娱乐化和游戏化的平台,难以发挥质变性的文化影响。三是文化事件的营造不足,许多文旅元宇宙空间在初期推广吸引了一定的关注,但随后未能持续更新与丰富内容,同时缺乏系统性的活动策划与有效的用户互动机制,未形成持续关注和黏性,难以实现场景的蜂鸣集聚效应。四是文化价值持续的困难。当前国内尚未有能调动群众参与空间建设和治理积极性的文旅元宇宙空间,其仍处于早期探索建设阶段,尚未构建多渠道、多手段、多触点的虚实互联体验生态,群众的参与度和创造力的发挥有限,难以实现场景文化价值的持续。此外,当前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推广仍受制于数字鸿沟等问题,如何利用元宇宙空间塑造出共享平等的社会关系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实践探索。


四、基于场景理论的中国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优化建议

场景理论可以为文旅元宇宙空间的营造提供理论框架和行动指南。从产业实践来看,无论是依托现实景点构建的线上线下融合、仿真度较高的文旅元宇宙空间,还是超脱于现实约束构建的“平行空间”,都需要基于不同舒适物和文化要素的组合,营造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文旅元宇宙场景,吸引多样性人群在文旅元宇宙空间参与各类文化或旅游活动,让用户获得全方位的感知,赋能文旅元宇宙空间意义,形成特定文化价值取向。基于此,从物质到内容,再到感知与意义四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了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的完整体系。

(一)物质层:物理空间和设施技术的优化组合

场景理论强调不同舒适物、活动与人群组合形成独特场景,赋予了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物质层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基础,文旅元宇宙空间以真实的物理世界为蓝本或载体,基于物理空间、设施设备、创新技术的优化组合,构建虚拟空间。首先,文旅元宇宙空间的营造应当根植于其自身实际发展需求,选取适配性的XR技术、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人工智能、5G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进行元宇宙内容的系统性构建,而非仅仅为了技术炫耀或追求短暂的眼球效应而贸然投入应用最新技术。其次,文旅元宇宙空间建设需要与现实旅游目的地实现有效的融合与功能性互补,对现实景点以高精度的3D建模、交互技术等实现高度融合,将建筑、景观等旅游吸引物的细节和特色以数字化的方式活化呈现,使游客获得高度沉浸感和新奇体验。其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场景的融合,将现实景点与虚拟空间相互连接,为游客提供更加完整的旅游体验,并通过具有“蜂鸣生产力”的文化舒适物组合,保持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文旅元宇宙空间还需要持续创新迭代,元宇宙的发展依赖于核心技术的迭代更新与多重配合。因此,随着技术进步和游客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内容和功能,当前AIGC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迅猛发展可助力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创意内容生成、个性化内容定制、智能导览系统和虚拟角色交互等。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XR技术在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中的创新应用,如历史遗迹数字化复原、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虚拟演艺活动等,为游客提供内涵更加丰富、精彩纷呈的情感体验。

(二)内容层:文化元素和创意内容的深度呈现

场景理论强调为场景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场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场景空间的归属感。内容层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核心,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打造应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确保所构建的空间既具有超现实的魅力,又符合现实的文化价值观。一方面,旅游景区、街区等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各个方面,打造与真实景点相通的,具备较强真实性、互动性、操作性与本土特色的元宇宙空间,更好地展现旅游目的地原有的文化特色,使置身于元宇宙空间的游客感受到真实旅游地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和独特魅力,例如大空间沉浸式探索项目“消失的法老”,以金字塔内外实地全息扫描为基础数据,以1∶1高精度重建还原,实现“内容+技术”的充分融合,让用户沉浸式感受古埃及文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文化和旅游元素的创新性组合,在保持文化元素真实性和传统价值的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创意,将这些元素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游客。以文化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激励创新、启发活力的群体行动,产生引人关注和让人融入其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场域,推动“蜂鸣效应”的产生。

(三)感知层:多维交互和沉浸体验的融合营造

场景理论强调场景在视觉上、行为上和情感上的吸引力,使人们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感知层是文旅元宇宙空间的关键。需要融合先进感知技术、创新设计理念,营造出一个虚实交互、多维感知、深度沉浸的元宇宙空间,同时通过空间与行动相互感染,文化设施与文化精神互相启发的创造活动引发社会热议。沉浸感的生成需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过程,可分为初步参与(Engagement)、全神贯注(Engrossment)、完全沉浸(Total immersion)三个层次。一是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感官刺激,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兴趣。以精心设计的场景、绚丽色彩、动态光影效果和精细的纹理渲染,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二是文化元素的戏剧化呈现,将体验者带入营造的空间和赋予的角色身份。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历史故事等元素进行创新再现,以及通过游戏、互动剧本、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游客参与感。例如2023年爱奇艺与上海沉浸机遇合作推出“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近距离互动感、与敌对战刺激感、悬崖峭壁惊悚感、花魁衣袖拂面飘香感……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全感官刺激,极大地增强游客的沉浸体验。三是构建社交互动平台,促进游客间的社交互动和情感共鸣,可以让游客完全沉浸其中。通过情感化的设计和交互方式,激发游客的情感反应,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空间的归属感。同时,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和虚拟社区共建等方式,激发游客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共同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旅元宇宙空间。

(四)意义层:实现与文旅消费者的心灵相通与价值共识

元宇宙空间场景营造的最高层次在于意义的生产,形成“意义的空间”。意义的空间包含了个体和集体两大维度。在个体维度上,意义的空间是指个体基于内心世界的信仰、价值观、意图目标等所主观建构的、独属于自己的、具有专属价值意义的空间;在集体维度上,意义的空间是由特定群体的社会成员共同构建的、具有集体认同共识价值的空间。文旅元宇宙在意义层面的元宇宙空间建构上要努力做到三个方面:一是需要营造文旅元宇宙空间的“精神价值性”,即通过各种符号、仪式、流程等让用户在空间里获得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二是需要建立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意义传承性”,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集体的仪式引导实现意义的传承与弘扬;三是着力打造文旅元宇宙空间的“自在性”,帮助文旅消费者从文旅元宇宙空间的体验中真正获得心灵的放松,回归多维多元多向度的自在与快乐。这是难度最高的特性,同时也是实现文旅消费者“心灵自在”的核心关键,更是文旅元宇宙空间需要赋予人类美好生活的深远价值与意义。


结 语

在当前技术革新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宏观背景下,文旅元宇宙空间作为数字文化领域的一项前沿探索,正逐步成为驱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尽管当前文旅元宇宙空间的构建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内容创新、用户体验优化等多重挑战,但文旅元宇宙的建设、运营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过程,而一些成功的案例亦预示着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文旅元宇宙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融合创新形态,旨在丰富并拓展消费者的精神世界,通过高度沉浸式的体验与交互式参与,为个体提供超越传统物理界限的文化探索与心灵滋养途径。文旅元宇宙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创新的经济活动与商业模式,从而构建出一种数实共生的新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随着用户社群的不断成长与多元文化的深度交融,用户将形成独特的社群文化和社会关系,这些社群文化和社会关系将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文旅元宇宙有望成为未来人文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

扫码阅读全文


原文文旅元宇宙空间营造: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刊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0期(第1-14页)。若下载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SQNd6s98mAztQmwHji6WxIHbnWkHtJyh3FtBOSh30nbuq2U9WpCq4XMDlyU-agGAiLKXiJZXdo-QSN0xX8nTxWLnVZ8fj01UB29vdBlQUsdWM-JDHys16sD8AwDymXGBRyEt50GcN-tF0vMALsb4kKumybVoy4TV3e1sYt6wZ0aZVWMP2_KW01wzxvWkv308&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编辑:黄艺聪

审校:孙启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CSSCI来源期刊,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每月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