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领域教研之评课
- 评课 -
一、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纲要》和《指南》为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提供了方向指引。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评课中,需依据其对艺术领域各方面的目标要求,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等,来衡量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艺术发展的需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其中包括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与艺术领域相关的智能。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应尊重幼儿不同的智能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挖掘每个幼儿在艺术方面的潜力。例如,有的幼儿在音乐节奏感知上有天赋,有的幼儿则在美术色彩搭配方面表现突出,教学应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
(三)罗恩菲德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环境,引导而非干涉幼儿的艺术创作过程。
二、评课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目标的适切性
(1)年龄适宜
教学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例如,小班艺术活动目标可以是 “幼儿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变化,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能认识几种基本颜色,并尝试用涂鸦的方式涂抹”。中班目标可提升为 “幼儿能感受音乐的节奏韵律,用肢体语言有节奏地表现;能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大班则 “能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尝试用多种乐器合奏;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较复杂的美术作品”。
(2)个体适宜
考虑到幼儿艺术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于艺术天赋较高、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和独特元素;对于能力稍弱的幼儿,目标重点在于培养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目标的明确性与整合性
(1)明确性
目标要清晰、具体,便于教师实施和评价。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幼儿能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通过画圆的方式创作一幅表现花朵的作品” 就比 “幼儿能画画” 更具操作性。
(2)整合性
艺术领域目标应整合情感态度、认知和技能等方面。如音乐活动目标 “幼儿能感受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欢快的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将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演唱技能和创编能力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
1.内容的趣味性与适宜性
(1)趣味性
教学内容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富有童趣的歌曲,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歌曲的歌词简单、旋律活泼;在美术方面,像《好饿的毛毛虫》这样的绘本可以作为绘画内容的素材,其色彩鲜艳、形象可爱。
(2)适宜性
内容难度要与幼儿的艺术水平和认知能力相匹配。对于小班幼儿,简单的手指画、撕纸粘贴等活动较为合适;中班幼儿可以尝试更复杂一点的手工,如折纸、用剪刀剪出简单形状;大班幼儿则可以接触如版画、立体手工等有一定难度的艺术形式。同时,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如以家庭、幼儿园生活场景为绘画主题。
2.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1)丰富性
包括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融合。例如,在一个艺术主题活动中,可以既有音乐欣赏,又有美术创作;或者在美术活动中,涵盖绘画、手工、雕塑等不同形式。如开展 “春天来了” 主题艺术活动,幼儿可以欣赏关于春天的歌曲、绘画作品,同时用彩泥制作花朵、用彩纸剪出蝴蝶等。
(2)多元性
让幼儿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如介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西方的油画艺术等,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
(三)教学方法
1.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1)多样性
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听唱法、游戏法、乐器演奏法等。例如,教幼儿唱歌时,先通过听唱法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再通过游戏法(如唱歌传物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最后用乐器演奏法(如用木鱼、沙锤等为歌曲伴奏)加深幼儿对歌曲节奏的理解。在美术教学中,示范法、启发法、合作法等都很有效。比如,教师先示范画一个简单的物体,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也可以让幼儿分组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绘画作品。
(2)灵活性
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果幼儿对某种教学方法不感兴趣或者理解困难,教师要迅速改变策略。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果幼儿对单纯的听音乐不专注,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动作表演环节,让幼儿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引导与启发的适度性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与启发的程度。既不能过于限制幼儿的思维,又不能让幼儿完全不知所措。例如,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 “你觉得这个小动物在做什么呢?”“你想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个快乐的场景呢?” 来启发幼儿的想象,但不要规定幼儿必须画什么或怎么画。在音乐创编环节,教师可以提示幼儿根据一定的节奏型来创作,但要尊重幼儿选择的音符和旋律。
(四)教学过程
1.环节设计的合理性
(1)完整性
教学过程应包括导入、展开、巩固和结束等环节。导入环节要能迅速吸引幼儿的兴趣,如在音乐活动中,可以用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或一段与主题相关的音效导入;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展示一幅神秘的画作或一个特别的手工成品。展开环节是核心部分,要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展开教学活动。巩固环节可以通过幼儿的展示、互相欣赏等方式强化所学内容。结束环节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升华,如在音乐活动结束时,可以让幼儿谈谈对歌曲的新感受,在美术活动结束时,可以鼓励幼儿把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2)逻辑性与连贯性.
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要过渡自然,逻辑清晰。例如,在以 “海洋世界” 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中,从导入环节播放海浪声和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到展开环节教幼儿唱关于海洋的歌曲、画海洋生物,再到巩固环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画的海洋生物的特点,最后在结束环节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符合幼儿的思维和认知规律。
2.幼儿参与度
(1)参与机会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无论是在艺术欣赏、创作还是表演环节。例如,在音乐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应有机会唱歌、使用乐器;在美术活动中,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进行创作。可以通过小组活动、个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
(2)参与质量
观察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以及他们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如在音乐表演中,幼儿是否能自信地表现,是否能与同伴配合;在美术创作中,幼儿是否认真投入,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运用所学技能。同时,要关注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3.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1)个体差异关注
教师要根据幼儿在艺术能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艺术表现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在音乐创编中增加难度,在美术创作中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材料或技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具体的帮助,如在唱歌时帮助他们找准音高,在画画时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形状。
(2)适时指导
教师要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例如,在幼儿遇到创作瓶颈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帮助他们突破;在幼儿在音乐表演中出现节奏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起练习等方式帮助他们纠正。
(五)教学效果
1.艺术技能的发展
(1)音乐技能
观察幼儿在音准、节奏、音色感知和运用等方面的进步。例如,在音乐活动后,幼儿是否能更准确地唱出歌曲的音高,是否能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是否能尝试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歌曲中的不同角色。
(2)美术技能
看幼儿在绘画、手工等方面技能的提升。如在绘画方面,幼儿是否能更熟练地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是否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手工方面,幼儿是否能更灵活地使用工具,是否能完成更复杂的手工制作。
2.审美能力的提升
观察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否增强。例如,在艺术活动后,幼儿是否能更敏锐地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是否能对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喜爱或独特的见解,是否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对美的追求,如色彩搭配更和谐、构图更合理等。
3.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1)兴趣培养
看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是否更加浓厚,是否更主动地参与艺术活动,如是否经常在自由活动时间唱歌、画画或进行手工制作。
(2)情感表达
关注幼儿是否能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幼儿是否能用欢快的旋律或明亮的色彩表现快乐,用低沉的音乐或灰暗的色调表现悲伤,在艺术活动中是否能更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绪。
三、案例分析
以中班美术活动 “美丽的花园” 为例。
(一)教学目标
教师设定的目标是 “幼儿能观察花园中花朵、昆虫等的形态和色彩,感受花园的美丽;能用多种形状(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和色彩(红、黄、蓝、绿等)组合创作一幅表现花园的绘画作品;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此目标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对形状和色彩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目标明确具体,涵盖了对花园的观察认知、绘画技能的运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整合性。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围绕 “美丽的花园” 展开,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花园,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内容趣味性强,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可爱的昆虫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元素。教师准备了花园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观察花园的细节,丰富幼儿的创作素材。同时,内容的难度适宜,多种形状和色彩的组合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
(三)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是观察法,通过展示花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昆虫的姿态等,为幼儿的创作积累感性经验。然后是示范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圆形画花朵、用三角形和方形组合画小房子(花园里的建筑),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绘画步骤。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法,如问幼儿 “你想在花园里种什么样的神奇花朵呢?” 激发幼儿的想象。此外,教师还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想画的花园内容,拓展思路。
(四)教学过程
1.环节设计
(1)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了一段花园里鸟儿鸣叫、风吹花朵的音效,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幅美丽花园的拼图,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幼儿们很快就被带入到花园的情境中。
(2)展开环节
教师先让幼儿观看了一段花园的视频,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花园里有什么。接着教师进行了绘画示范,并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创作。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启发幼儿。
(3)巩固环节
幼儿创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互相展示作品,并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花园里最特别的地方。
(4)结束环节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点评,肯定了每个幼儿作品的优点,如有的幼儿色彩搭配很漂亮,有的幼儿想象很丰富。然后鼓励幼儿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画的美丽花园。整个教学过程环节清晰、过渡自然,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创作规律。
2.幼儿参与度
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他们认真观察视频和图片,在讨论环节热烈发言,分享自己对花园的印象和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们都全神贯注,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颜色和形状进行绘画。有的幼儿还主动和旁边的同伴交流,互相借鉴。幼儿们在展示作品时也都非常自信,乐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鼓励他们在画面中添加更多的细节,如不同姿态的昆虫、花朵上的露珠等;对于一些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幼儿,教师耐心地引导他们从简单的形状开始,比如先画一个大大的圆形作为花盘,再添加花瓣。当有幼儿在色彩选择上犹豫不决时,教师会通过提问 “你觉得哪种颜色能让你的花朵看起来更鲜艳呢?” 来启发幼儿。
(五)教学效果
1.艺术技能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绘画技能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大部分幼儿能够熟练地运用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组合成物体,如花朵、房子、太阳等。在色彩运用方面,幼儿更加大胆,色彩搭配也更加丰富和谐。有的幼儿还尝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纹理,如画花朵的花蕊时用波浪线,画昆虫的翅膀时用直线和曲线组合。
2.审美能力提升
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增强。在活动后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欣赏其他艺术作品(如绘本插画)时,会主动关注画面中的色彩搭配、形状组合和构图。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会对周围环境中的色彩和图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如 “这个窗帘的颜色和花纹真漂亮,就像我们画的花园一样”。
3.情感与态度发展
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幼儿主动拿起画笔进行绘画。在情感表达方面,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情感。例如,有的幼儿用大片鲜艳的色彩和盛开的花朵表现快乐,有的幼儿在画面中画了一朵孤独的小花来表达自己偶尔的小情绪。而且幼儿在分享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喜爱。
总之,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研评课中,依据相关理论,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全面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