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周谈 | AI时代,还需要人类画师吗?

2024-07-08 12:00   北京  

2024/07/08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每周一谈媒介新变,用敏捷的眼光捕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本期内容将探讨AI时代是否还需要人类画师。


人工智能时代,生成式AI在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图像生成工具的迅速涌现与迭代,使得“文生图”与“图生图”成为可能。用户只需要在模型中输入关键指令,就可以即刻获得充满细节与张力的图像。


Midjourney页面

图源网络


AI绘画工具的底层逻辑,是通过大数据算法在巨擘级的数据中找出某种艺术的规律性,再经由对于图式的概括、提炼、分析,进一步生成图像。在此过程中,图像元素被不断地复制、裁剪、修改、挪用、拼贴……对某种风格或局部的训练越大量、精准,AI绘画工具生成的图像便越逼真。


网友分享AI生成作品并附“魔法咒语”

图源网络


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内容生产方式,AI绘画打破了人与媒介技术、数据资源之间的边界,将算法化繁为简,赋予大众。普通人创作的门槛被降低,不论是否有美术基础都可以以其为工具,用几行文字进行资源调度,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他们不仅能在虚拟空间里自如地进行艺术实践,个人叙事与创意思维的落地也成为可能。


然而,当普通人也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图像,学艺数十年的画师们处境不免显得尴尬。AI时代,我们还需要人类画师吗?


答案自然是要的。尽管AI绘画工具在技术层面有着重大的突破,但在创造能力层面仍然有其限度,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AI绘画工具虽然可以通过数据训练展开深度学习,但未能做到以人类思维梳理逻辑、分析画面。从图像生成的效果来看,AI在生成图像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识别故障或分析错误的问题。许多AI绘画爱好者都在社交媒体上表示,AI无法理解自己给出的指令。作为工具,它只是根据规律进行吞吐重构,无法完全复刻人类所输入的设想。因此,使用者能明显感知其作为机器的本质。在操作过程中,他们甚至需要先揣摩AI的理解逻辑,再用它可以接受的方式对自己的指令进行修改,不可不谓是一种本末倒置。


网友分享自己手绘和AI的区别

图源小红书@曹亚威_


就艺术创作的角度看,AI绘画最大、最致命的缺陷是它无法建立风格。对于艺术家而言,绘画的习惯、形象的塑造等过程无不体现着个人的艺术风格。它来自每一个人类在有限生命中获得的独特体验、情感与思考。而绘画,则是这些虚拟意象的具象化,是画师人生经验的重要记录。


然而,AI绘画工具在进行训练与计算时,捕捉提取的是过往画师现有的、已成体系的艺术规律。因为没有自我独立的人格,缺乏真正的人类生活经验,所以AI作品中不具备由精神所塑造的辨识度。可以说,AI绘画作品仅仅是对他人作品经验的盗用,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内核与风格,更勿论传递某种情感与意识,与真正的艺术有着无法逾越的隔膜。


AI绘画存在的“经验盗用”争议

图源网络


因此,画师们不必对人工智能的加入感到恐惧。AI绘画技术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供人使用的工具,本身没有创造性。艺术的创造性仍然要从使用 AI 的人那里生发出来。


当下更重要的,是需要人类画师用心地观察自身感知,通过艺术创作转述由生活经验与情感带来的思考与审美表达。倘若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开拓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让AI为自己服务,也是一种为创作效率赋能的方法。


只要有自己的深度思考,在AI时代就仍然有主导权。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李佳慧

本期编辑 | 薛柯

内容来源 | 薛柯


08

07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


新媒鉴
观察新媒体现象,反思新媒体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