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 2024年6月热点事件评论

2024-07-04 12:01   新西兰  

「热点评论」专栏,旨在选取媒体对当月热点事件的评论,概括评论核心观点,呈现多方声音,透析事件本质,把握时代脉搏。

新媒2024

Jul.4


01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图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


评论认为,实现宏伟蓝图,科技有着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华社发表评论《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评论表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02

2024年高考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全国举行,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将开始首届“新高考”,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均有调整。6月23日起,2024年高考分数线于各地陆续公布,考生查分、高考分数线、填报志愿等相关话题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高度关注。


图源:人民日报




红网发表评论《为高考生减压打气,少点奇葩创意》


评论针对男老师穿旗袍为高考学生打气、老师穿旗袍组团为高三学生减压、学校设置捕鱼池,组织近千名高三学生抓鱼减压等现象指出,虽然学校初衷良善,但这些创意减压方式不仅可能对学生产生感官不适,还存在安全风险,可能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压力。评论呼吁学校采取更加科学理性的减压方式,避免过度“整活儿”和形成负面舆论,让学生在高考前能够安全、平稳地度过


澎湃新闻发表评论《热搜上能否少点“查分名场面”》


评论倡议弱化“高分热搜”,多多关注“非热搜考生”,即高考中的普通人们。高考不是一个区分优胜者的游戏,而是一个有全民意义的阶层流动机制:每一个考生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分数和名次又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相当的影响。人们不能像看一场比赛一样,去忽视中间名次的选手。这些大多数才构成了我们高等教育的主体,在数年后他们又会构成社会就业的主体。他们接受怎样的教育,取得怎样的成就,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形成怎样的精神世界,决定了社会的整体面貌,以及我们生活空间的温度和水位。

关注大多数普通考生需要什么,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赋予更多可能,并引导公共政策的改善,比盯着“查分名场面”更有意义


新京报发表评论《高考志愿填报,别全交给AI来做主》


高考放榜时,很多家长会收到AI辅助报考志愿的广告。评论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各种AI工具或可以给一时茫然的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份参考。其不仅省时省力,某种程度上,也能减少因信息差造成的盲目报考。但至于到底要去哪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合适,还需要在兴趣、就业、专业前景、自我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些主观因子恐怕难以准确量化,也并非AI可以做主的


03

中专女生姜萍在全球数学竞赛中

排名第12


6月13日,在达摩院公布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中,姜萍击败众多世界名校的选手,成为历史首位冲进决赛的中专生。姜萍,17岁,现就读于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在此次竞赛中拿下93分,位居全球第12名。更让人讶异的是,考题中涉及的高等数学、偏微积分等高阶内容,姜萍是花两年时间自学的。众多名校向姜萍抛来橄榄枝,不少企业和网红纷纷表示愿意资助姜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图源: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中专生闯进数学竞赛12强,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份热爱?》


评论认为,热爱,最动人心。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姜萍在数学方面有天赋不言而喻。但更打动人的,是“唯有热爱不可辜负”。她将数学视为朋友,而非应试工具,展现自身对数学的热爱和创造力。同时,姜萍的成绩,是必然与偶然共同造就的。引发人们正视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因时制宜,兼顾公平与个性,改革永远在路上。

此外,评论呼吁人们不应给她太大压力,社会也应给予她更多包容与理解。祝愿她在漫漫前路上忠于志趣、成就精彩。我们也期待,更多禀赋各异的“姜萍”被看见、受培养、放光芒


新京报发表评论《可以质疑姜萍,但阴谋论大可不必》


评论认为,姜萍当然是可以质疑的,学术领域有质疑才正常,但如果上升到阴谋论则大可不必。相比于合理的学术质疑,阴谋论往往难于自证、无从辩解,对个人名誉的伤害极大,也很容易对参赛选手的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既然比赛还在进行,人们不妨多一点儿耐心,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学术生涯是漫长的,姜萍还很年轻。人们倒也没必要在一个星期的新闻发酵里,就急着要发现一个天才,或是揪出一位“造假者”


南方日报发表评论《对姜萍最好的呵护,是静静关注、切莫捧杀》


评论指出,对姜萍来说,她之所以能够用心钻研数学,恰恰是因为她在这上面找到了热爱,也得益于此前处于没有干扰的环境。这是一份纯粹的美好,正如她参加比赛,压根没有想过会变成“天才少女”一样。但如果将她架到一个“天才”的高度,她还能保留那份平常心吗?说到底,姜萍只是一个17岁的姑娘,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对她最好的呵护,是静静关注、切莫捧杀




04

“旅游支教”被指过度商业化


近日,“旅游支教”“研学支教”等话题引发网络热议。有媒体报道,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承诺提供公益证书、助学报告等附加价值,以满足参与者在教育、留学等方面的需求。


图源:澎湃新闻




新华网发表评论《支教不能沦为圈钱的生意》


评论认为,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部分支教研学过于商业化,机构和志愿者们往往忽略了大凉山孩子的真正需求。嘴上挂着公益,心里想着利益,这些人,把假支教做成了圈钱的生意。做生意不该打着支教的旗子和公益的幌子。大凉山不能沦为伪公益的秀场,支教也不能沦为别有用心者圈钱的生意


光明网发表评论《大凉山支教七天费用上万,公益活动还是商业作秀?》


评论指出,支教需要双向奔赴,志愿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契合受教地区的实际需求。但商业化的“支教”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往往只是走个过场、拍个照片而已。同时,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短期支教活动对当地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些孩子一个暑假甚至要“接待”五六拨支教团,“被参与”的孩子们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帮助和成长,反而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中,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教育

因此,既要让大凉山的孩子们有幸福感、获得感,学到真材实料;也要让支教志愿者实实在在地献出爱心,从中得到成长体验。教育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让支教回归公益的初心、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一起携手,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真正的公益事业,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真正带去希望和光明



05

知名演员杨幂发表学术论文引争议


最近,知名影视演员杨幂在学术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2024年第六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的文章。消息曝光后,持续引发热议。


图源:网络




新京报发表评论《在C刊发表文章上热搜,杨幂成了“白雪乌鸦”?》


评论认为,杨幂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是个正常事情。杨幂在学术期刊发文章,成为社交媒体时代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行为的稀缺性与罕见性——如果有更多演员都在演艺之余争相写作,把学术期刊当作另一个竞争的舞台,那么杨幂发篇文章就不会如此“显眼”了。而其他演员是不是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为成为一名好演员而多读几本书、多写几篇文章?

就表演艺术而言,虽然演员更多是通过体验与表演等行为,进行实地、实质的发挥,但是如果能够掌握更多一些的理论与认知武器,相信会使他们的表演更加自信、更具深度,也有益于延长其演艺生涯


澎湃新闻发表评论《热议杨幂论文,究竟热议的是什么》


评论指出,杨幂在C刊扩展版发表论文之所以会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除了感到“意外”,背后也有从业者因为发论文难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和公平期待。因此,在确保学术期刊公平公正和学术含金量的同时,也要推动“唯论文”的单一、片面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过渡,让大家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就像杨幂因为工作有感而发也可以凝练成一篇严肃的论文。唯有如此,才能从“论文大国”转变为“学术强国”,造就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





上述评论原文链接如下: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http://www3.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625/d80bdc5c845a4131bfc091b54b29eecf/c.html

《为高考生减压打气,少点奇葩创意》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606/ed2e0a52e2524df9a9b2a7ddadc5525d/c.html

《热搜上能否少点“查分名场面”》

《高考志愿填报,别全交给AI来做主》

《中专生闯进数学竞赛12强,如何才能不辜负这份热爱?》

《可以质疑姜萍,但阴谋论大可不必》

《对姜萍最好的呵护,是静静关注、切莫捧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619/38f2cc48a05443269d71778e56b638da/c.html

《支教不能沦为圈钱的生意》

《大凉山支教七天费用上万,公益活动还是商业作秀?》

《在C刊发表文章上热搜,杨幂成了“白雪乌鸦”?》

《热议杨幂论文,究竟热议的是什么》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李佳慧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本期编辑 | 徐依灵

内容来源 | 徐依灵


04

07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


新媒鉴
观察新媒体现象,反思新媒体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