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每周一谈媒介新变,用敏捷的眼光捕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本期内容将探讨如何理性看待高铁上的“精致生活”。
国庆期间高铁出行成为热门话题,或回家探亲或旅行放松,无数人选择高铁作为假期旅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从陌生到熟悉,高铁出行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一些短视频创作者也开始将镜头对准高铁,其中“沉浸式坐高铁”的系列短视频刷屏网络,让网友们看见了关于高铁出行的另一种可能。
在这类vlog中,视频创作者往往用第一视角记录自己高铁出行的经历,博主们在落座之前要拿出随身携带的酒精喷雾彻底消毒座位,有的博主会选择在旅途中插花、泡茶、画画来陶冶情操,有时博主们也会拿出红外键盘、便携鼠标在高铁上处理工作。视频中博主们坐高铁也充满仪式感,让网友们一起沉浸式体验了一次高铁上的“精致生活”。
“沉浸式坐高铁”系列短视频
图源小红书
“沉浸式坐高铁”系列短视频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款,一方面是因为这类短视频的确激起了网友们的共鸣和向往。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出行需求,开始追求旅途中的舒适与享受,谁都希望在旅途中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惬意与舒适。这类“沉浸式坐高铁”的短视频满足了网友的心理诉求,易携方便的各类物件,层出不穷的花样操作带给网友新奇的观感,吸引了众多追求时尚与品质生活的群体。另一方面,“沉浸式坐高铁”系列短视频的爆火也离不开背后的网络推手。不难发现,全网刷屏的“沉浸式坐高铁”大都采用雷同的叙事框架、拍摄手法,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节奏紧凑,博主有条不紊地向观众展现十几种带货商品的使用场景和用法用途。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传媒机构开始批量生产以“沉浸式坐高铁”为主题的爆款视频,对高铁上的“精致生活”进行铺天盖地的营销……多重因素下,“沉浸式坐高铁”系列短视频刷屏网络,短视频中展现的“高铁精致生活”也引发网友热议。
短视频中的“高铁精致生活”
图源小红书
“高铁精致生活”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的出现实际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场景延伸,意味着人们不仅仅希望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在行的方面也有了对品质的要求,对美好的向往。但随着跟风者的模版化创作,带货内容的增加,短视频中呈现的“高铁精致生活”逐渐与现实生活相脱离,错位反映了人们对高铁出行的美好向往,成为一种悬浮的“伪精致”。就拿视频中最常见的办公用具红外键盘来说,将带货商品放到实际生活中就会发现高铁上的小桌板完全没法容纳整个红外键盘,键盘打字的声音过大,极有可能扰乱车厢秩序。更别说在高铁上插画、弹琴、泡茶,这些操作在高铁上实施起来难度不小而且实在奇葩。
如果说博主的这些奇葩操作都是为了追求生活的精致,那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信服。因为透过“沉浸式坐高铁”的短视频进行深入探究,就不难发现这类视频的创作过程、剪辑手法都围绕“带货”展开。短视频中的“高铁精致生活”更像一场消费主义陷阱,以精致为名,通过营造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氛围催眠消费者,诱导人们通过消费实现高铁上的“精致生活”。
图源网络
客观看待高铁上的“精致生活”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将高铁和“精致生活”强行相挂钩实在没有必要。高铁本质上是一种交通工具,不是博主网红带货的舞台,将带货的场景放在高铁上,镜头描绘下的“高铁精致生活”的确精致,但不够真实。视频中的各类生活好物无法切实提升出行体验,短视频中的“高铁精致生活”放在现实生活实在有些让人啼笑皆非,这种“精致”缺乏实践的可能,也没有效仿的价值,网友们自然不会为这样的“精致生活”买单。
追求精致无可厚非,但精致不应仅仅是外在的物质展示,也应该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真正的“精致生活”不会被一则短视频所定义,也无法通过消费商品就轻易获得。我们没有必要套用他人的精致标准,盲目地将“精致”贯彻在生活里的每个场景。与其消费带货短视频中的鸡肋商品,还不如向内求索,追求内心的丰盈。心怀对生活的热爱,在高铁上的旅程自然会觉得美好惬意。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李佳慧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本期编辑 | 修牧月
内容来源 | 修牧月
07
10
“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