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周谈 | 让仪式回归爱:年轻人的婚礼新主张

2024-09-23 12:03   北京  

2024/09/23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每周一谈媒介新变,用敏捷的眼光捕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本期内容将探讨当下年轻人的婚礼新形式。


众所周知,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不仅仅代表着假期和调休,还有婚礼。若是留心观察,在下周的这几天假期中,风中常常隐约飘来彩色碎屑和鞭炮的火药味,而各大酒店门口总是摆着两三个拱门。


即使如今中国人对婚姻的理解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年轻人们不再将其作为人生中的必然,不结婚也仿佛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某种“政治正确”。但大多数人们还是选择勇敢地踏出一步,进入婚姻。就像去年十一,有人戏谑说到自己八天假期参加了七场婚礼,相信2024年的数据也将不遑多让。


不过,年轻人们传统地踏入婚姻,却不传统地举办婚礼。没有凌晨早起的接亲、没有队伍庞大的车队、没有不合时宜的堵门游戏、没有煽情生硬的交接仪式、没有复制粘贴般的婚礼主持词……他们对婚礼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将婚礼的焦点放在新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让婚礼不再是一场应酬


“极简婚礼”词条登上热搜

图源微博


有的仪式中没有接亲。说起婚礼,最常见的形式是新娘天还没亮就需要起床化妆,接下来是堵门、问答、发红包、敬茶……人没到典礼场地,就已经累去了半条命。但如今,许多人的婚礼更加注重体验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策划的独特婚礼,他们把自己的仪式开成了一场游园会,在等待晚宴开始前,亲友们可以逛展览、参与bingo游戏、拍摄人生四格……无论大人小孩,都在游园会上玩得不亦乐乎。


有的仪式中不需要祝词。或许有人会发问,吉祥话谁不爱听,为什么要取消呢?答案大抵是,有些话其实并不真的“吉祥”。演讲者总是喜欢围绕“归宿”二字做文章,亲朋好友们说着:“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托付的人”“看到她结婚,我们才算放心了”。这样的祝词太普遍了,也太令人失望了,好似一个没有结婚的女人就是不完整的,于是我们宁愿对方在台上干瘪但真诚地说一句“新婚快乐”。而仪式上的其它环节也隐约对“归宿”这一关键词有所暗示,例如,父亲带着女儿走过红毯,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如果她没有生下儿子的话,这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是她的“归宿”。


但正如余秀华所说:“真正的归宿并不存在”,一个人本就无法拯救另一个,更何谈妻子必然是被拯救的一方,男人的怀抱总是女人的归宿?这种关于“从属”的暗示过于可怖,如果女性注定要被弱化,那么至少在自己的婚礼上,我们想要少听几句


图源《今生是第一次》


当然,现在有的年轻人的婚礼足够小型,或者直接选择不办婚礼。在他们看来,与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迎合不太熟悉的客人,不如只同真正亲密的人们吃顿便饭。


我在高中时,曾参加了一场排面十足的婚礼,男主人公是我的堂哥。带着家里人的滤镜看,宾客、鲜花与暖光簇拥着一对新人,他们足够夺目,笑容仿若新叶般生机勃勃,我确信他们真的幸福。不过,据我观察,那时台上的人说得哽咽,而台下的人大致分两种,一种往往坐在前排,认真地感动着,而大多数人则属另一类,一边看手机,一边想何时能开始干饭。我默默腹诽,好像一场表演。这样比来,还是《歌手》台下的演员素质更高些,毕竟人人都有些热泪盈眶。然后我和那时的早恋对象打字起誓:“无聊,我们以后的婚礼只要请20个人就够了。”意料之中,我们同80%的高中生情侣一般于高考后分手;意料之外,这句牢骚的保质期比我们对彼此的喜爱长久得多。既然真心祝福的人寥寥无几,那这件最重要的小事自然无需与过多人分享


网友自己策划的30人小型婚礼

图源小红书


仪式中删除和增加的环节各不相同,但不变的主题是爱。我曾看过的一本书中提到,只有轮到自己做婚礼主角,才知道对方到场,即是唯一需要。人们常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但现在的年轻人正积极地让它成为两个人之间的事。办婚礼,比起一场与亲友的应酬,更像是两人一同精心打磨的作品,是展示自我生活方式和表达生活态度的机会


此前,有账号在社交平台发问:“一对爱人办一场婚礼的意义是什么?”时,不少网友的回答都是:“因为爱啊”。既然如此,那么在这次珍贵的旅程中,我们不要强颜欢笑、不要当个提线木偶、不要像物品一样被交给他人,要让仪式回归爱,要自己说了算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李佳慧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本期编辑 | 徐依灵

内容来源 | 徐依灵


23

09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


新媒鉴
观察新媒体现象,反思新媒体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