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每周一谈媒介新变,用敏捷的眼光捕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本期内容将探讨影视综艺所讨论的原生家庭认知。
近日,综艺《我家那闺女2024》热播,其中女演员卢昱晓的家庭引发讨论,被称为原生家庭的天花板,不是因为家庭有多有钱,而是是她的家庭氛围令人羡慕。在节目里,卢昱晓家呈现的氛围是轻松充满爱的,父母情绪稳定,对她是鼓励式的教育。
再回顾前一段时间的电影《抓娃娃》,望子成龙的富豪夫妇为了让小儿子马继业吃苦成才,编造了一场贫穷的谎言,“没苦硬吃”的戏剧外表之下隐藏着控制型教育的悲剧内核,而马继业长大后见到矿泉水瓶仍然忍不住去捡,童年胆战心惊地攒钱和同学对他的嘲笑在他的内心留下了痕迹。电影也让大众对“控制型”的原生家庭有着诸多讨论。
图源网络
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实还是影视作品,互联网对原生家庭的讨论热情都不曾减退,人们认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行事影响是巨大的。为什么网友热衷于讨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吗?
原生家庭本指子女在成年、成家前与父母等亲人一起生活的家庭,是人们最初的成长环境,影响性格、习惯和观念等的形成。人在成年后依然避免不了原生家庭的话题,可以在“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中照见。
学者董晨宇提出:中国传统社会遵照严格的君臣、父子等级制度,对长辈的质疑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过去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大多会被遮蔽。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使得个个体表达得到鼓励,权力距离得到弥合,加之社会流动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成长的乡土来到城市,都使得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日益凸显。
在互联网的看见与对比中,人们对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关注,看到别人的父母不会责怪孩子会感到惊讶,以及意识到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和幸福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图源网络
例如在《我家那闺女》中非常典型一个画面,卢昱晓出门买菜回家发现钥匙不见了,她并没有着急,而是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安静地在门口等待。此时,屏幕前的网友已经紧张得捏紧了手,但她的妈妈完全没有屏幕前观众担心的“责备”,而是耐心安抚了女儿,这让大家震惊。她的粗心和马虎被允许,而身处观察室的母亲还为她打圆场,觉得女儿在生活方面欠缺一些是因为主轴在演艺方面,并且觉得她的粗心可能是自己把她从小照顾得太好了。
找不到钥匙但不慌张的卢昱晓
图源网络
曾有美国学者提出了“家庭沟通模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家庭沟通分为对话和服从两种定向,对话定向是父母对孩子自由表达的鼓励和支持,服从定向则是强调了对父母权威的顺从,其中,高服从高对话的一致性家庭是最理想的。在卢昱晓家,这种相处方式随处可见,屏幕前的焦虑和紧张并没有在她身上体现,父母和她能够有效地沟通,支持她的表达,同时情绪稳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家庭氛围非常和谐。
与此同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影响着年轻人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抓娃娃》中时代观点最强的碰撞便是“没苦硬吃”,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没福硬享”,可以看出新一代年轻人对“吃苦”和“成功”划等号的不认同。与此同时,鼓励式教育与打压式教育也不再绝对通向好的坏的那一条路,所以当面对父母的“这是为你好”,许多人发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也不禁向自己发问:我真的变好了吗?
许多人在长大后远离原生家庭,努力治愈着自己,可能做的大多只能是满足曾经不曾得到的物质。但究其根本,在原生家庭中,许多人渴望的是被理解和被爱。就好似网友羡慕卢昱晓的并不是妈妈给她毕业舞会买的那条贵的裙子,而是她觉得有点贵,妈妈却用“我以后没机会给你用钱了”来宽慰她。
还有网友羡慕全红婵、庞众望,他们本身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足,但家庭和父母的托举并不是希望有所回报,而是尽自己所能爱他们,无条件的给予他们向前的勇气。
但在“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吗?”这个问题上,或许互联网的渲染下“原生家庭”四个字总带点消极的色彩,但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
有些人深陷家庭带来的泥潭,一生无法释怀,但有人能走出曾经的阴影,学会爱与被爱,换一种方式对自己的子女。
互联网对原生家庭的讨论的初衷,也不是希望人们怨恨家庭,沉溺其中,更多的还是希望受到伤害的人找到痛苦的根源,走出阴霾,去治愈自己,善待别人。
回望过往,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展望未来,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李佳慧
本期编辑 | 李佳慧
内容来源 | 李佳慧
19
08
“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