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周谈 |高铁上“择菜”可以让“熊孩子”停止闹腾吗?

2024-07-16 12:00   云南  

2024/07/16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每周一谈媒介新变,用敏捷的眼光捕捉,用朴实的文字表达。本期内容将探讨高铁儿童“择菜”行为背后的争议。


近期,小朋友乘坐高铁时择菜的视频在网络中引发了热议。


放暑假了,出游孩子们也增多了,“高铁上的熊孩子”“小孩吵闹”话题时常引发网络舆情,一些父母为了防止自家孩子出行时吵闹,就想出了在旅行途中“择菜”的办法,以此分散小孩注意力,或让孩子安静下来。


从网络视频中看到,家长买上一些清理起来耗时较长的蔬菜,喜欢扒蒜的买上三斤蒜,愿意剥豆子的买上一袋子毛豆,小朋友们从上车开始,认真对待自己手里的菜,乖巧又认真的模样让网友直呼可爱。打开评论区,发现这样的方法并不在少见,父母为了这一路上的孩子的安静稳定,脑洞大开,有网友调侃:下车都可以炒一桌菜了。


小朋友们“高铁择菜”

图源网络


一旦遇上假期,总少不了“熊孩子”吵闹的新闻和互联网上纷纷扰扰的喧嚣,出声制止的乘客,不管不顾的父母,尖叫捣蛋的孩子,大人们互相对骂,甚至双方大打出手,孩子们手足无措,如惊弓之鸟。是乘客太敏感,还是父母不尽责?是乘客太苛刻,还是父母太纵容?乘客有乘客的委屈,父母有父母的说法,一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并不吵闹,一些父母则是表示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难道我掐死他吗?”一句话让人无可奈何。


高铁上“择菜”固然是一种方法,但这真的能让孩子们长时间地坐住吗?一趟高铁短则2、3个小时,长则5、6个小时,难道要让孩子们一直择菜下去?孩子的天性原本就是活泼、调皮,安安静静地择菜是不是有点委屈孩子了?旅行的第一课难道就必须要从择菜开始?高铁“熊孩子”的吵闹真的就无解吗?


有网友认为,高铁之争源于社会的“厌童”情绪。其实,在高铁这类封闭的交通工具中,社会与大众讨厌的或许不是吵闹的孩子,有研究表明,“厌童”现象并非单纯对儿童的讨厌,表象之下是空间的挤压和折叠、生育和养育观念的改变、文化流动下的思想冲击和舆情信息的无序流动。在高铁这个公共场景中,公众对于公共空间的平权诉求增大,很多人不认同“孩子还小应该让他”这样的观念,强调自己在这一趟车中同样花钱买了票,应当合法享受自己应有的空间。


另一方面,大众并不是要和孩子争个高低,而是将问题指向父母。熊孩子必有熊父母,家长的不作为才是事件的矛盾点。相关调查也表明,相比孩子的吵闹,82.7%的受访者认为家长装作没看见不进行管教,让他们更难以接受。对孩子的纵容和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敏感,让许多大众越发厌恶孩子的吵闹。


无法接受“家长忽视”行为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图源 澎湃美数课


尤其是年轻人,并不接受对“你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我”这种说辞。社会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养育不再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未育和已育的人群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有过养育经历的人呈现出更多的对孩童吵闹的容忍度,更能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也对孩子多一份宽容,但没有孩子的乘客未必就没有宽容和接受。只是理解应该是双向的,换位思考之下的共情是更需要的。


高铁上择菜,其实已经从侧面展现出父母解决孩子高铁吵闹问题的诚意和善意,这种“脑洞大开”的做法呈现了父母的有所作为和向好的教育观念。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之举来化解现实中的矛盾和纷争。但是,父母的努力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高铁方其实更应该有所作为。


12306“静音车厢”提示

图源 铁路12306


高铁可以设置“静音车厢”,让乘客在购票时先行选择,对于带孩子的乘客,屏蔽选择“静音车厢”的选项。对于集中了孩子们的车厢,可以在车辆里开展游戏活动,设置安静乘车奖励;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沿途旅行知识介绍,让孩子们的旅行第一课从高铁开始;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让孩子们利用高铁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还可以将同车厢来自天南海北的的孩子们组织起来,交流沟通自己的学校、学习和旅行趣闻等。总之,高铁方面才更需要“脑洞大开”,引导和引领双管齐下来解决“熊孩子吵闹”问题。


 新媒鉴 


主编 | 詹新惠

副主编 | 薛柯 徐依灵 余昭漩 李佳慧

本期编辑 | 李佳慧

内容来源 | 李佳慧


16

07

新媒鉴:关注媒体新动态,探索深度新观念,发出鲜活新声音!


新媒鉴
观察新媒体现象,反思新媒体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