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事会

体娱   2024-09-02 15:39   北京  

欢迎光临,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即便有时还能纳凉,那些老故事也不准再讲了,因为那是“四旧”,谁敢再讲就是“放毒”......


网络配图

说到乡愁往事,人们总是会想起炊烟,想起“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想起舌尖上那些妈妈的滋味,可是我想起最多的,却是夏夜星光下那些难忘的故事会。

我小的时候没有空调或者电视,甚至连把电风扇也没有。可是当每年七月流火气势汹汹卷土重来的时候,聪明的人们却总能想出许多避暑纳凉的好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在太阳下山之后,大家会在空旷的院子里、广场上,或者干脆在巷口、甚至街道上竖起躺椅搭起板床,再往地上泼上几盆凉水,驱走那些白天遗留的暑气,然后全家老小、左邻右舍们围坐在一块儿纳凉。

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满天星斗伴随着习习清风,撒落下满地惬意的清凉,无论大人小孩,这时侯心境都会毫无例外平静下来,于是话匣子便会自然地打开,孩子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人们会讲起祖辈相传的那些故事,晚风会把这些故事扯得很长很长,很远很远,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记忆里去。

说得最多的,自然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那时无论城里还是乡间,都没有现今这许多的高楼与街灯,你只要在躺椅上仰面抬头,满天星月便会像慈爱的爷爷奶奶一样,向你毫无保留地露出笑脸。而在天穹的正当中,可以看见一条长长的,一直划过天际的清晰光带,象一条金色河流一样波宽浪涌,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视线。

许多次年幼的我会指着它向老人发问:“那是什么?”“是银河。”老人告诉我,那是一条天上的河流,很宽很宽,河的这边站着织女,那边站着牛郎和他们的孩子。上天见他们可怜,便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让全世界的喜鹊都飞上天去,在河上面搭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织女和牛郎,以及他们的孩子们短暂相聚一天……

常常等不到老人讲完我就已经睡着了,不过那故事就会开始在梦里面延续:数不清的喜鹊搭起了一座桥梁,牛郎和织女便踩着它们前去相会……

后来“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城市里这样轻松纳凉的愉快日子很快消逝,换成了震耳欲聋的口号与呐喊。有些闹“武斗”的年份,大热天还得躲在家里面蒙上被子的桌子底下,听着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声发抖。即便有时还能纳凉,那些老故事也不准再讲了,因为那是“四旧”,谁敢再讲就是“放毒”,会被揪出来遭受批判斗争。


若干年后我离开家乡去东海前哨一个机场当兵,想不到在那儿,我又在星光下经历了许多次这样有趣的故事会。

军营的夏夜往往是寂静的,白天训练劳累一天的官兵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说笑。部队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人与人之间用不着那样处处设防,因此这样的闲聊往往轻松愉快。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时听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讲述战场的亲身经历,那些尸山血海,百死一生……那时候听来的故事,日后许多成为我文学创作的素材。有好几次讲着讲着,我借着朦胧月色,看到了这些老兵们眼角淌下的泪光,那是他们心底的银河在流淌。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参加上级举办的“读书班”,一批当时部队的“小秀才”们集中在机场边缘的一座独立营房学习。那里“天高皇帝远,”只有一个宣传科长负责管理我们。

晚上不准外出,大家便自发在月光下召开故事会,扯着扯着就违禁了,又扯到了“三国”“水浒”那些老故事上,却没人能够完整地讲完。这时候宣传科长搬着小板凳过来了,大伙一见他全都住了声,只怕他会批评。谁知这位“文革”前毕业的老大学生放下凳子,却兴致勃勃地开口说:“来,我给你们说一回‘水浒’”。”接着他便指手划脚,给我们讲起了“武松怒杀西门庆”的故事。毕竟是搞宣传的,科长讲得有声有色,精彩迭出,而且说完“水浒”又讲“三国,”一讲就是好几个晚上,精彩程度远远超过白天的什么“理论辅导课”。

几天后科长因事外出,正当大家犯愁,担心没有故事好听的时侯,伟大领袖的教导便立刻应验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用今天的话说,也叫“高手在民间。”一位外貌毫不起眼的普通战士自告奋勇,开始担任每晚故事的主讲人。虽然一开始大伙对他有些怀疑,不过只试讲了一二个晚上,这种怀疑便立刻象蚊香的清烟一样迅速消散,只留下一阵浓浓的信任与惊讶。

哇,原来他比科长讲得还要好,声音更高亢,语调更从容,表情更丰富,手势更有力。最要紧的,是他的故事内容也更丰富,更贴近时代,不仅有《三国志》、《西游记》,还有那时正在私底下悄悄流传的《绿色的尸体》、《梅花党的故事》和《南京长江大桥爆炸案》,一个个全都惊险离奇,激烈曲折。只听得大伙儿一个个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声。倘若有人不小心发出点什么声响动静,立刻就会遭遇周围一片声的谴责。那效果,可把今天横店拍出的什么“神剧”,远远地抛在了九霄云外。

不过不久,这位故事好手便暴露出“庐山真面目”来了,原来他不仅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更是个乘火打劫的高手。常常在讲到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时侯他突然停住了,装模作样地一摸口袋说:“哎哟,香烟没有了。”立刻就有人赶快掏出香烟递上,旁边还有人麻利地给点着了火,随即又有人送过来整包的香烟。

可是再过一会儿他又不讲了,一拎茶缸说没有水了,又有人赶快给他倒水,还掏出刚刚耗费珍贵糖票买来的白糖,专门给他泡上一杯浓浓的糖水给他润润嗓子。就这样他仍然不满足,没过一会儿又住口了,有气无力地说肚子饿,没力气再往下说了。这下子大伙可真急了,赶快有人回寝室拿来探家时带来,连自已都舍不得吃的食品,然后眼巴巴看着他老人家从容咀嚼,直到把最后一口也咽下肚里,才清一清喉咙,又继续往下说……

几十年过去,如今这样的故事会在城市已成为绝响。以至我越来越怀念那些星光下纳凉的场面,那些晚风中变得格外动听的故事,还有那条总是在我梦境里荡漾的银河……


作者:王晓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获作者授权刊登
小院欢迎您投稿,可以是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等。小院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情意绵绵+古韵悠悠)
微信号:GUYUNSHENZHO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征稿



"寻找·重逢"

人世间的相聚与分离,有时随着时代的漩涡让人无法回头,望尽天涯路,有时却在蓦然回首时,找到当初的痕迹。

我们近期特别策“寻找·重逢”征稿启示,您可以给我们投稿,讲述你们当年的故事,寻找当年的伙伴;您也可以把您与朋友重逢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0号院愿成为老知青相聚的平台。

投稿地址:sanshihaoyuan@qq.com

30号院
知青时代的流金岁月、逐渐泛黄却依旧温暖的年代故事、“80”后与父母的共同记忆、闲情偶寄谈天说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