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2轮预告

文摘   2024-08-22 18:18   湖北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2轮预告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22轮

主持:吴文光

论题:“新月”写作与影像(7)

创作案例:李新月“新月”

时间:8月24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具体可看公号末端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参与者身体+意念

一件与记忆相关的物件












工作坊论题

“新月”写作与影像(7)







探析要点


以“新月”为题,李新月打开的自我书写。其中有李新月的“长篇”写作,并有《新月一章》的影像创作。写作的“长篇”是一种意向,影像“新月”打算系列拍下去,“一章”是第一部名字(接下去会有“新月二章”“新月三章”等)。


“新月”创作,写作为第一步,之后影像跟随。一个离开学校“迈入社会”不久却内心沧桑年轻人的现实与往事缠绕,她困顿在现实中,她从父母的一盘婚礼录像带里试图看懂上一辈,她在自己幼儿园小学老照片中重新打量自己。李新月创作,可以看作是,一个九零后的个人书写或现实突围方式。


从创作特点来看,新月的文字语言,简洁干净,描述精到并有意味。有此写作打底的影像呈现着“影像写作”味道,写作语言转换为影片中自述与内心独白,延展出更为广阔并细节的现实空间。


片中使用了多种创作手段,比如:现实与往事交叉,运用家庭录像带及老照片的“阅读父母”“重现成长经历”,包括比较新颖的“桌面电影”(运用电脑录屏为创作材料)等等。


这是李新月在草场地写作与影像并行的“第一创作”,持续两年多。如何将“个人故事”与“社会时代”自然融入,是一个值得探析的创作案例。




创作案例7:哈尔滨现实4


内核

与父亲奶奶同居一个屋檐下,一家三代日常(包括疫情度过),考教资功课依然是生活的一部分,线上遇到草场地。


要点

4

生活现实从“母亲处境”转换到“父亲处境”,“不变生活”出现一道缝。

创作案例8:回忆线→童年成长(被期望与被塑造)


内核

一组童年照片过渡到一段幼儿园录像,“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一堂看图练习课。


要点


父母寄托在自己身上的憧憬,幼儿园课堂,社会塑造的开始。







集体讨论






吴文光笔记:第二十一轮工作坊小结



第二十一轮工作坊,想要小结的是四个“物件+记忆”出场者的“身体位置”。工作坊讨论时我当时反馈了,现在再文字记述下来。值得这么做的理由是,涉及某物件与自己记忆相关,重要的是这个“相关”如何被表述出来。这也是之所以为“创作”的存在。


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孰大孰小是个揪扯问题,重在“意义”者在乎表达的是什么,表现主义者们强调“形式”为先。我觉得,这是个没必要扯的事,表达什么当然重要,这个是前提,跟着的是,表达如何被落实。


这也是写作/影像工作坊不失时机引入“身体出场”,以“物件+记忆”为名,参与者带着自己身体出场。注意,在乎于“身体出场”,意即离开单纯的“分享”,推助朝向的是:呈现,展示——如果我们再以英文performance去延伸汉语“表演”的话,就是独具个性地“飞起来”。


海光呈现近尾巴时,他把笔记本电脑放在地板上(之前是在断续移动中),然后他平躺在电脑前地板上,双手打开,光脚短裤花衬衣的湖南冷水江李海光躺在慕尼黑租住公寓地板上。看到这里,我飞起来了。


郭郭黑屏打亮,光着的双脚一节一节楼梯往地下室走,楼梯走完,定住,扫视地下室。这是我觉得郭郭出场最具亮点的,如果顺着这个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会是什么效果呢?


小朱带着一堆口罩出场,简洁干脆,身体不挪窝,逐渐地一只接一只口罩从一侧移进画面(猜想小朱之前做好了功课),然后在面前堆成小山丘。一个身体姿势保持不变却蕴含“动感”的呈现,这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蕴含”走到“爆发”,小朱戴上了一个口罩。一个完美的句号。


佐蒂呈现复杂各种意味,一个未知女孩的一堆遗弃物落入自己房间,当事人怎么想(猜想假想遐想联想思想)最有嚼头。在有限时间里且还是隔着屏幕的线上,佐蒂呈现他如何处置这一些遗弃物,挑战着他是否举重若轻能力。佐蒂做到了,他用称重办法,把这些遗弃物一件一件放在一个箩筐(也是遗弃物之一),再放到一个称上(也是遗弃物之一)称重。按艺术说法,佐蒂完成了一个“观念”。


说到佐蒂出场的“身体”,我觉得也是很有佐蒂味道。画面出现地上排列的遗弃物时,佐蒂选择走入画面,并身置遗弃物中(这个非常关键,可以看作是佐蒂在这个场景中的“身体位置”选择,我想这是他事先想好的)。进入画面的佐蒂,选择的是蹲的姿势,虽然他的脸在屏幕之外,但大半个身子看得见,主要意思在了。还有是他站在称上,可能是佐蒂的设计,也可能是即兴之举,太妙了(与最后的“称遗弃物”对应)!


上面这些工作坊时我没有说到,我说的身体动作是戴手表。这是所有遗弃物中现场呈现时唯一被“使用”的(不算称的话),这是来自那个未知女孩身体的一个物件,佐蒂说他戴着这块表有一星期,他在说的时候做着戴表的比划。看的时候我心里想,他怎么不戴上呢?戴上就是一个新的意味出现了。


自然佐蒂有他不戴的缘由。我只是想顺着想,如果“戴上”的话,那个未知女孩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进入佐蒂身体呢?跟着想,如果佐蒂戴上那顶动物帽,围上围脖,拿起羽毛球拍……这么想下去,心里一震:这不就是佐蒂的“个人剧场”了么?


谈到佐蒂,没有像前面谈三位那样一段概括,是忍不住了。前面三位都憋着,想着点到就行,但谈到佐蒂,昨晚工作坊他的出场历历在目,话收不住了。联想到也是昨晚出场的海光(一个目光找不到落脚点的悲伤之人),还有之前一根系牛绳引出一次藏地之旅的阿敏……咱们工作坊是不是可以繁衍出线上“个人剧场”呢?

\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7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8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7轮预告
(工作坊第十八轮被删)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1轮预告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