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4轮预告

文摘   2024-09-07 11:12   河北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4轮预告
写作/影像工作坊第24轮

主持:吴文光

论题:“新月”写作与影像(9)

创作案例:李新月“新月”

时间:9月7日(周六)晚8-10点

线上腾讯会议室

(工作坊继续接受参与与旁听报名

有意者请发邮件至草场地邮箱

ccdworkstation2010@263.net

具体可看公号末端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想临时旁听者请在草场地公号后台留言







参与者身体+意念

一件与记忆相关的物件












工作坊论题

“新月”写作与影像(9)







探析要点


以“新月”为题,李新月打开的自我书写。其中有李新月的“长篇”写作,并有《新月一章》的影像创作。写作的“长篇”是一种意向,影像“新月”打算系列拍下去,“一章”是第一部名字(接下去会有“新月二章”“新月三章”等)。


“新月”创作,写作为第一步,之后影像跟随。一个离开学校“迈入社会”不久却内心沧桑年轻人的现实与往事缠绕,她困顿在现实中,她从父母的一盘婚礼录像带里试图看懂上一辈,她在自己幼儿园小学老照片中重新打量自己。李新月创作,可以看作是,一个九零后的个人书写或现实突围方式。


从创作特点来看,新月的文字语言,简洁干净,描述精到并有意味。有此写作打底的影像呈现着“影像写作”味道,写作语言转换为影片中自述与内心独白,延展出更为广阔并细节的现实空间。


片中使用了多种创作手段,比如:现实与往事交叉,运用家庭录像带及老照片的“阅读父母”“重现成长经历”,包括比较新颖的“桌面电影”(运用电脑录屏为创作材料)等等。


这是李新月在草场地写作与影像并行的“第一创作”,持续两年多。如何将“个人故事”与“社会时代”自然融入,是一个值得探析的创作案例。




创作案例12:哈尔滨现实6


内核

考教资继续,如影相随的“现实要求”;线上草场地创作交流进行中,与母亲一起参与。


要点

4

现实挣扎与精神攀登总是结伴而行。

创作案例13:回忆线→北漂记忆(1)


内核

大学毕业,投身北京,北五环外出租屋,谋职电视媒体。


要点


“新闻理想”遭遇现实拷打。影像手法使用“桌面电影”方式,跨越“无影像素材”阻碍,影像叙事的多种可能性打开。






集体讨论






吴文光笔记:第二十四轮工作坊小结



现在可以小结新月的创作探讨在工作坊感悟到的“味道”。从6月29日第十四轮工作坊进入“新月创作案例”,到昨晚第二十三轮,九轮工作坊走过来。想着该有的“味道”是不是熬出了了。


为什么把“新月”创作列入工作坊创作案例探讨?这次工作坊定为“创作田野/实验室”,创作案例选择并非大师名片经典而是“草场地创作”,意在出自“我们身边”的创作更有一种贴近肌肤的激荡。“新月写作+影像”即其中之一。


李新月,生于1996,其时父母卷入“人人下海”商潮,成长被憧憬被塑造,有过青春梦想追求,北漂两年切割碾压一路跌跌撞撞,25岁回到考大学拼命要离开的老家哈尔滨,住到单身母亲租住屋,“和母亲睡在一张大床”,觉得“日子回到小时候”,自己变成一个“空心人”。人生道路铺到脚下是“小学教资考试”。


25岁开始回忆自己的人生,这是新月创作的动力点。被割韭菜与拒绝被割的反抗动作,是贯穿新月创作的主线。当时讨论新月创作时说过,新月是当下这个时代的“浓缩版”。


还有,有关父母姥爷姥姥爷爷奶奶等等前辈人的往事,纠缠在自己的记忆里,混杂在当下的一地鸡毛现实中,自我书写,自我审视,自我镜像:我是谁?我该走向哪里?


所有这些都是新月创作可能会“最近距离”刺激工作坊创作伙伴的因素。“哦,我也有我的故事。”“我也可以这么写这么做我的影像。”

其中会有些“冒险”——一个人的处女作拿来分析来分析去值得吗?

不过可以转换为挑战——如何于无声处听到惊雷。


工作坊讨论时谈到新月创作的“狠”。依柔在邮件组有一段文字我看作是最好的回应:


新月的创作不是靠“狠”,而是对生活的审视,用刀把脓包戳破才有愈合和重新生长的可能。即使只是留下一些光,一些影子,一些声音,不为了证明什么,只是为了燃烧过后,这些都是我们像蜉蝣一样的生命存在过的痕迹。

\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7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8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3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4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5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6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7轮预告
(工作坊第十八轮被删)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19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0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1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2轮预告
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 | 第23轮预告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