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2024 | 阅读素材工作坊 | 预读⑨ | 景深

文摘   2024-08-27 16:46   湖北  




前言

1

阅读素材工作坊,始于2020年,由此成为草场地创作群每年创作基本动作。


2024年,阅读素材工作坊第⑤季,将于7月3日(周三)晚上开始,并固定在每周三晚8-11点(三小时),预计进行15个周三晚上。


报名参与有17个作者:章梦奇,胡涛,哈比,张盾,李新月,洛洛,庄炜,郑忞,郭旭宏,邵玉珍,高昂,危友华,刘晓倩,刘通,戴旭、王凯、郑鹤松。


方式:目前以关键词为指向,由参与者自己选择素材。(按照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延展发挥,关键词不作为限制素材选择,只是提供一种思考角度),每轮结束后共同讨论确定下一轮关键词。第九轮阅读关键词「景深」,主持人:郭旭宏。


每位参与者认领一次工作坊主持工作,并负责:

a.每周六前收集汇总参加者素材信息,将素材列表并发送至邮件组,并写一段对本周关键词的理解;

b.工作坊期间,决定素材分享顺序,把控时间与;

c.工作坊后,抄录整理工作坊文字稿。


阅读素材工作坊,开放旁听,感兴趣者后台留言✏️。


参与者


🔦  1、郭旭宏

第九期素材:白天,我与我的香港同事们一起行山

时长:19分钟44秒

认知:我与自己居住的地方建立连结的方式——与人的相处、与地的靠近。


🔦  2、洛洛

第九期素材:继续擦父亲留下的衣柜

时长:4分钟38秒

认知:这段素材拍摄于2023年2月13日,父亲离世后的13天,我将父亲房子里的两张书桌、两个小书柜、一个衣柜,和父亲留下的书、几十上百本父亲写满字的和没用的本子,搬到了我的房子。在这里,“景深”是我要留住、记住的记忆。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这一季洛洛提交的素材主要为两部份——自己的户外自由舞蹈,关于父亲的记忆。洛洛姐之前几部影片中,作为个人当下生活部份,父亲总是穿插其中,而父亲过世之后洛洛的记忆,在当下将作为怎样的形式出现?藉由父亲如何穿梭到过去的时代?洛洛与父亲的感情在「洛洛的xx」系列中如何展现,洛洛如何面对?



🔦  3、章梦奇

第九期素材:金宝吹泡泡

时长:2分钟

认知:从字面意思来看,景深与拍摄息息相关。如果说我有学到过什么最实用的拍摄技巧,那就是最早回村拍摄前吴老师指导大家说的:如果你不知道选择哪个角度时选择更有景深的那个。后来景深这个词变成放在了采访时就转换成,被访者与其背景所带来的生活现场的景深,对这种最常规的采访形式——“说话的头”进行多一层的思考。而景深从另一个意义上来想,是时空距离的深浅。所以我选择这段素材也因为这一次,80岁的老嘎成为她9岁孙子景深,画面的景深,时空的景深,想象力的景深。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梦奇这一季工作坊提交的素材依然聚焦在老嘎,以及「47公里」新一世代的金宝。一老一少的交集、互动,将引带出47公里人们怎样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自然、村庄的关系。



🔦  4、王凯

第九期素材:散步后我和妈隔着人群用眼神道别后,各回各家。

时长:1分钟

认知:妈妈当然也是美人,我持续对这位美人的看里,有约八年的“景深”。我觉得我们日常道别时的眼神交汇里,已经有这些“景深”发酵出的从容了。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王凯的创作围绕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探索。这条素材依然回到王凯与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母亲,在这场道别里,可以窥见两人内心怎样的情感呢?这场似乎关于「主客体分离」的课题,进行到了哪一步呢?



🔦  5、郑鹤松

第九期素材:敬拜时作为背景的会众

时长:3分钟

认知:最早意识到景深实际是在剧场,剧场的舞台象是一个巨大的取景框,景别基本是一个全景视角,要靠一些舞台技术达到特殊视角。而影像中着重注意景深是从母亲的哭泣开始,似乎背景成为母亲行为的重要因素,以及小姨的讲道的背景对面的是谁,以及走祷中所处的现实背景与他们的对话的解释,他们成为联系起来看很重要的线索,如果单一呈现,将更让人模糊现场的人是谁以及行动来源。

而我选择的这条素材,我很难分出谁是谁的背景。它的互为景深有一种撕裂,或是一种超出情理之中的部分,出生2个月的婴儿出现在会场中,生产了四个孩子的瑞瑞为了敬拜,将孩子放置在地面上,尽情的去追逐她所爱慕的。而张力终于不在于会众的舞蹈的身体,也不在嘤嘤而哭的婴儿,而在两者的之间构成了关系的纵深。对G的渴慕与婴儿天然的需求,嘈杂的现场与柔软的身体,他们的视线与他的视线。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这条素材的内容介绍,「舞台剧场」已经令人想到极具效果的画面,在这其中,有众人拜神,有婴儿啼哭,「神」在双方之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俗世的现实,精神的世界,是如何在同一个场面中产生割裂?



🔦  6、郑忞

第九期素材:在儿子房间给儿子理发,和儿子聊天

时长:6分钟

认知:全景,看得清房间的空间纵深。从叙事角度考虑,是另一层全景展示,我的另一个身份,母亲,以及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这条素材中,郑忞姐回到「母亲」角色,透过跟儿子的关系,去回溯以往自己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以及其中的不同及变化。



🔦  7、危友华

第九期素材:“瓦子园”原住户,87岁的危从普老人在我果园的田埂上讲述这块土地上的变迁

时长:6分钟

认知:我康溪坪现在的果园,原名瓦子园,上世纪60年代以前,曾是一个拥有三十多口人的“危家院子”,一个大家族的兴衰,通过危从普老人的讲述,才让我在想象中构建起一幅过去的图景。这就是我理解的“历史的景深”。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从普老人的讲述,去看自己的果园、宅院及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的变迁,从过去历史去「预见」这片土地是如何经受动荡。友华哥从自己亲人以及自家果园的视角出发,去看这个村庄,以及之外的更大的土地变迁。



🔦  8、李新月

第九期素材:在逄家崴子第三天第一次拿出摄像机拍乘凉房下的村民们

时长:5分钟

认知:乘凉房在八姥爷家门口斜对面,房子临水泥路,内里是院子,附近住的几户村民经常在房下面坐着乘凉闲聊,画面中的这些人也是我在村子见面最多的人,八姥爷、彦学叔、连英姥姥、立英姥姥。这一天是我第一次把摄像机拿出来,看到村人对拍摄的反应、我在其中的位置、移动寻找中的机位,景深在这段画面中是动态的。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新月从原本的生活环境走出,去到母亲的上一代所在的村庄,置身于一片陌生的环境,仿佛从「现代城市」去到「过去村庄」,用身体去感受其中的不同,用眼睛去看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及处境。



🔦  9、哈比

第九期素材:骑车回洗衣店吃午饭

时长:5分31秒

认知:一段日常即景,我从路上进到店里后被打招呼,被迎接。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我理解「景深」在这条素材里不仅是环境上的从路上进到店里,还是从外部的社会回到内部的家庭,以及洗衣店所牵涉的家庭环境及人际关系,或许哈比从「我」辐射出一个「圆形」,一面是内部,一面是外部,去看「我」如何成为我。



🔦  10、庄炜

第九期素材:老人采访,93岁的林裕贤老人一边抽烟,一边讲吃食堂的年代,“有暹罗”和“无暹罗”的人的区别

时长:6分钟

认知:这是家族里年纪最长的奶奶,留在乌石一辈子。对于她说,我爷爷的父母是“去暹罗”的人。在她的认知里,那个年代(解放前后)主动离开村子,就等于“去暹罗”。而“有暹罗”和“无暹罗”,意味着物质条件的天壤之别,差异在吃食堂的年代格外显著。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庄炜继续探进祖辈的乌石村,去看长辈的「历史」,作为「桥梁」连接祖辈的乌石过去与现在的广州生活,弥补自己生活中无法解释的空白与缺失,寻找自己在社会里的位置。



🔦  11、高昂

第九期素材:朝军姥爷坐在村口

时长:6分钟

认知:朝军姥爷在村口的竹林前面坐着,后面来了两个人。朝军姥爷搭话没人理他。这里深景深转为浅景深。后面的两个人成了虚焦的背景,镜头对准朝军姥爷。从他的身体看到落寞和孤独。我现在看着这个画面还很难过。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高昂透过朝军姥爷这个人如显微镜般去观察焦邢庄,去理解这座村庄正在经历的变化,物理的,人心的,去猜测中国人的「幸福观」,是如何随时代变化。



🔦  12、刘通

第九期素材:我和妈去观香

时长:5分钟

认知:这样的事件一般都是我妈去做,说来也怪,家里人到底信不信这些呢?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这也体现了人情世故在其中,我弟我爸只供家里的老天爷和财神爷、观音菩萨或者我们四队的庙里的神,但远路的神一概不信。

作为刘家的舵手(我妈),她会无时不刻心系刘家,把握着整个刘家方向,这一点似乎映射着我自己,这同样的也是一种“景深”,景深之外的一种景深,赋予了更多延展空间和想象空间。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这一季工作坊,刘通将镜头转向自己。围绕着自己所发生的日常、家庭、人际关系,似乎是刘通探究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关键点,自己所处的环境、被包裹在内的现实。



🔦  13、戴旭

第九期素材:我在书店活动现场录像

时长:20分钟

认知:从画面上来讲,此处的景深是具体的工作场景,和我同样的动作放在工作上和创作上的差异。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戴旭将自己拉出置身于内的书店一段距离,去看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戴旭如何面对这样的当代生活?



🔦  14、邵玉珍

第九期素材:7月8号,刘学燕(她是村子的残联主任)带着残联的一个小姑娘来到我家,我正好手里拿着摄像机,和刘调侃。小姑娘跟我说话,说给我送礼物。

时长:5分36秒

认知:手持摄像机,镜头晃,我觉得拍到了“景深”,就提交这段吧。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只凭画面介绍去想象发生在邵阿姨家里的这段故事,「残联」与邵阿姨所生活的家产生交集,会影射出村庄怎样的现实?



🔦  15、胡涛

第九期素材:我和奶奶坐在门口吃饭,奶奶讲到村里青年的婚姻问题,门外下着小雨,远处是村庄房屋

时长:6分30秒

认知:这次的素材是“景深”,画面中的空间距离与层次。上一次分享了我们奶奶在院子里吃饭时,她谈到我小时候的记忆;这一次我们在屋里吃饭,奶奶聊到村子和我同龄人的婚姻处境。画面中,我和奶奶分别坐在门口两侧,门外下着小雨,隐约可见村庄的房屋。画面中的景深由远及近地包含了奶奶的房间、院子、以及村庄房屋。我和奶奶处于画面的前景,我们的视线在门外,谈话的内容从一种私人记忆转向了村庄的公共记忆,让人联想到超出画面之外的村庄现实,这属于画面内容上的景深。景深从一种视觉观感,逐渐成为一种想象的纵深感。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胡涛这期的素材描述以及之前的素材,可以想象到画面所引带出的祖孙二人的聊天,从私人记忆扩展到了这个村庄的公共记忆及现实。「记忆」不仅来源于跟奶奶,还有跟村庄的过去与现在。



🔦  16、刘晓倩

第九期素材:二舅在地里补种玉米,远处的山上有咩咩的羊叫声

时长:4分30秒

认知:对于“景深”一词的理解,我始终觉得这个词包含着很强的“空间性”和“距离感”,主体在这个空间里凸显出一些特性,“距离”作为补充或者衬托,也是为了凸显主体的特性,其实在选择这段素材时,我在想“距离”又有什么作用。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通过晓倩对于素材的画面描述,我在想前景的二舅,跟远景的山羊。人与动物的关系及距离,到人与土地的关系及距离,去看白家山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  17、张盾

第九期素材:父亲在疫情封城期间外出买菜 

时间:2分钟

认知:疫情作为景深中的背景,正在无限迫近我们前景的生活。


💡主持人-郭旭宏预读:

张盾这一季的素材主要是围绕「我」的现状及跟家人的相处,父亲是最常出现在镜头里的家庭成员。这期素材回到「疫情」「封城」「父亲」,这对于张盾的生活来说,是怎样的背景和影响?「寻人」之后会是什么,跟张盾的现状有何关系呢?



预读

1

王凯| 预读笔记


19世纪,一连串的发明。如果说打字机延伸了人的指尖;麦克风延长了人的喉舌;电话机模拟了人的耳朵,那摄像机便假装了你我的眼球———为什么西方人在人体官能的科技转化上,一直乐此不疲?于是随之而来的,是把人的官能动态,有序地模拟成机器的各部件,命名,给机器以身体,让它看上去像个“新”器官。所以,“我看到一美人出来一下就盯住了她脸庞上那双妩媚的眼”这么个视觉行为,便在机器上简缩为“zoom up”这么个按钮;而“我还想接着了解她容颜与整个身材的协调性”,便又可机敏地“zoom down”。还比如“我正死盯美人胸脯出神之际,余光却在一瞬注意到她正厌恶地看着我”,便可用一个适度的“光圈”操作来完成……那么,照此推演,“景深”会在我视觉经验的哪里?


可能,我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那么顺利地盯着美人看,她有时要么被遮掩在闲杂人群中,要么是尽管她就在我跟前不远,但我得分外注意周身护着她的人。所以,为了保持机敏和隐蔽,又不失去能充分欣赏美人的机会,是不是就需要“景深”呢?


但如果幸运的话,我和美人有了情谊,进入了她的生活,知晓了许多她过往中的人、事、物。那当我再次望向她时,眼光里会不会浮现许多之前不可见的“景深”呢?

2

哈比 | 预读笔记


對我來說,這麼實的名詞反而困難。景深意味著空間,立體才有深度可言,不論這個景是景色還是景框,更進一步想,也就是說它亦是被包含在世界/地方裡面,由點向外,延伸描寫,看見層次。然而,現實景深有跡可尋,抽象的精神景深卻難以陳述。


以我的敘事脈絡來想,洗衣店的景深不在店內的樣子,在於它承載三代人的生活;我父母的景深亦不在他們的樣貌,在於他們承繼著過去也寫著自己的人生;我的景深不是我被錯認成誰,在於我的回頭與前進;祖先陳郭險的景深不是為她正名,是錯誤本身所顯露的意圖與行為;叔叔們與姑姑的死亡所呈現的景深在於顛狂時代裡被容許的野......景深抵達透視點,也從透視點出發,當你看向那個點,點與你之間會產生穿越表象的關係,這個關係即是景深。

3

危友华 | 预读笔记


百度百科中关于景深的定义是: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因为很早就喜欢摄影,所以我是能够理解物理意义上的景深的,景深有浅景深和全景深之分,也有前景深和后景深的区别,那么,我是如何理解素材里的“景深”的呢?


作为创作者,我想谈论视频中技术上的景深意义不大,我想到的是“历史的景深”。


我康溪坪的果园,为了让人看清一亩三分地有多大的面积,栽有多少种果树,多少棵果树,我可以用小光圈,全景深把它拍下来,我要表现果园的丰收,我就要把镜头光圈开大,对准那棵结果最多最大的果树,甚至特写其中的果实,这时,我得到的就是浅景深,强化突出我想让观众看到了而忽略不想让人看到的,但是我要了解这块土地的50年前,70年前是什么样子,发生过什么,我就必须找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请他来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迁,只有如此,这块名为“瓦子园”的地方,才能把记忆留住。当我的镜头对准讲述者,在他身上合焦,他的年龄越大,所能讲述的就越多,历史的景深也就更深。


瓦子园的如今是一块果园,我作为拥有者,焦点也可以移到我的身上,我1974年出生在这里,1976年“农业学大寨”搬迁到山上,1981年这里成为我家责任田,分田到户后再次回迁瓦子园,我8岁,那时候我才开始对这里有了记忆。我能看清的前景深,是它即将因为“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政策,退林还耕,在2024年下半年变成一片农田,但“瓦子园”最早的记忆却可以追溯到1949年前后。


4

郑忞| 预读笔记


阅读素材第九轮关键词“景深”,回到了影像拍摄最基本的层面,也是影像拍摄中最重要的概念,如何理解景深,以及如何控制景深。


2008年,我开始喜欢摄影,扔了卡片玩单反。我那个时候不懂景深与构图的关系,只喜欢大光圈浅景深主体突出背景虚化朦胧的照片,因为这样的照片背景干净不杂乱,我那个时候还不懂决定景深的三个因素,光圈大小、对焦距离以及镜头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味追求更大的光圈和更长焦段的长焦镜头。我经常用400mm的长焦拍摄,慢慢发现了长焦的短处,空间压缩太紧,丧失很多环境信息,不能把一个场景拍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思考,景深对一张照片意味着什么?


我换了一个24mm的定焦,构图不行的时候不能旋转镜头焦距,只能移动脚步来调整对焦距离,这样练习了一段时间,我开始理解景深与构图的关系,如何控制景深,控制焦点与焦点前景、焦点背景的关系,控制一张照片呈现多少信息,以及如何突出主体信息。我从一开始用虚化背景做减法的拍摄思路转向了做加法,尝试恰到好处地给拍摄主体增加更多的背景信息,丰富一张照片的叙事。


从个人经验来说,控制景深,是拍摄时依据现场环境做出的判断和选择,阅读景深,不仅在阅读单一画面、单一场景呈现的信息,同时也在阅读拍摄者如何理解场景中正在发生的情景,以及拍摄时他的关注焦点在什么地方。


素材有几条,我需要再想一想,我想把叙事推进到一个新的地方,希望打开一个新的层面。

5

郭旭宏 | 预读笔记


「景深」來源於攝影術語,如果單從字面來看,是畫面可以觸及的深度,或者鏡頭裡引申出的「意味」。這個詞會令我聯想到電影《公民凱恩》裡的那個經典鏡頭——凱恩的母親在屋內與人商討凱恩之後的成長問題,凱恩在窗外的雪地上玩雪,凱恩的身影被框在窗框中,形成了人物的前後關係及引帶出的更多意味。還有希區考克的電影《後窗》裡,鏡頭從一個屋內的視角透過窗抵達屋外遠處的一扇扇窗,空間、構圖,都顯示出人與人的關係及距離,以及主體位置的觀看視角,這種「透視」不僅是觀看他人,亦是如何審視自我內心。


编辑:章梦奇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点击进入「阅读素材工作坊2023」合集


👉点击进入「阅读素材工作坊2022」合集


👉点击进入「阅读素材工作坊2021」合集


👉点击进入「阅读素材工作坊2020」合集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