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庄 | 《天地》廿三:夫圣人,鹑居而鷇食

文摘   2024-12-15 19:18   安徽  

连山先生绘





摘自"庄子网上书院"讲学稿

口述:连山先生

整理:学人



“夫圣人,鹑居而鷇食。”

什么样的人才能“鹑居”?

不怀居,智者不怀居,仁者不怀居,不怀土。不择地而安,这叫鹑居,像鹌鹑一样。它是个比兴的手法。

“鷇食”,不是自己要谋道粮,不是自己觉得能养自己。我们若无意中一不小心冒出了自己能养自己的念头,要引以为戒。从表面上看,人当然要自养,人不能吃软饭,人不能啃老。但是一个真正自养的,不会有自养的自美感,哪里有呢?

吾身非吾有,乃天地之委形也——《阴符经》。人不过是成功地做了盗、做了贼而已。人只有彻底抖掉自伐自美之心,才能坦坦荡荡地与天地共美。否则的话,就会活得很丑陋。

这里“鷇食”就是小鸟张嘴而吃,有啃老的意思。每个词都上下勾连着,好像极为不堪又极具高明。小鸟不能自己去找食物的时候,由老鸟直接叼来放在嘴里面。

人是鷇食于天地之间的,人皆被天养,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啃老。但是,这跟世俗上的啃老,词相同,意相远。这里是要打掉我们所有自能的想法,这样的人才不敢不敬。否则的话,人一旦以为我谁也不靠,靠自己,人就会丧失对于天地的敬畏,对于长辈的敬畏,人不知不觉就会滑落,就会变得自大。一旦自大,祸患就会临近,人就不能得善终。人不能善始善终,就会成为流亡者,就回不去了。

人本身如来如往,来世间是一个大回环,我们称为人生的完满。回不去就构不成完满,就叫夭亡。

“鹑居鷇食”,看起来傻子也是这样,看起来宅在家里啃老的人是这样,在相上跟圣人看起来是没有差别。

我常说,无耻者看起来也常会显圣人相,圣人往往在世间看起来好像显无耻相,被人不待见看不起。所以,没有一个标准可以丈量谁是标准的人、谁是圣人。人在不同的心光中呈现,人因着心光的明暗程度,显不同的人生。所以君子不比,不要横向去比,没有任何可比的参数。夫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夫子常常也在这儿对自己一不小心出现的比、出现的参照表示慎戒。

连山先生绘

题识:八大山人,鸟如其人,冷逸孤迥。甲辰冬寒,连山。


“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这一段都是讲“寿”的,不是另外去讲圣人如何如何。也就是真正的正常人,在生命的寻常层面活着的人,能够践形惟肖的人,才能担得起这个“寿”字。否则的话,就会着寿者相。

这里我们要反省的是,读了两本书好像在名词概念上给圣人有了界定,然后就整天地装圣人,模仿圣人。明明没有那个金刚钻,却要假装能揽那个瓷器活儿,装作一个圣人的样子,什么时候都说无所谓、随喜、都好都好,腐朽的气息都熏人。只是显摆自己伪诈,只是刻意地做出一个决绝的样子。

一个人只要存心想养自己的德行,就没有德可养,就是在养贼了。当我们看夫子归于鲁之后,所谓无可无不可,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不再强力地去做自己以为好的事情,回避自己以为不好的事情。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这天下的兴衰存亡,我们内心可以有一个愿望,希望这天下是太平盛世。但是人若生于乱世,并不是人堕落的理由。

假如我们是活在有道的时代,也不显,叫与物皆昌,人家开花你也开花,人家收获你也收获,跟着走。

“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如果活在一个天下无道的时代,那么就修德就闲,也不要虚张声势说,我要干嘛。

上天选了舜,舜就就位;没选舜,舜就活在跟他那个父顽母嚣的家庭的交集中,这是舜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舜不是为了有一天成为天子而尽孝的,当下的时空就是我们的天下,正是我们需要打理的地方。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我们修德的进阶,都是我们涉事的功夫。不是一个人一天到晚讨论中美打仗、讨论台独港独就使胸襟有广度了。那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叫正事,得知道自己的正事是什么。

“修德就闲”,真正的修德不是让自己瞎忙着,人能越活越轻松,这叫“就闲”。不要没事找事,不要给自己上纲上线。这“就闲”,恰恰是修德的功夫所在。

“就闲”,不是懒散。所谓“无为事任”,不找事的人才有责任有担当,才能事亲,能孝友兄弟,能有朋友亲戚闾里的来往,闲着呢!

否则的话,一天到晚虚头巴脑去做不切实际的梦想,红楼梦都不如,那个梦想是靠不住的。“就闲”两个字要着眼,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看到很多学人,学了好多年,不但不能就闲,还更忙,汲汲于读各种书,汲汲于思辨。夫子所谓学思,跟我们思虑营营的思是不一样的。在夫子那儿,“思”更多地是一种旁通,所谓能“举一反三”。不能举一反三,夫子不会教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能举一反三没法教,而这个“举一反三”即是能思,即是能够触类旁通,即是《周易》“感而遂通”者。这个感通是闲适的,是愉悦的,它不是蹙着眉头的。我们手托着腮帮子,眉头皱着,就像我一样,就是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以天下不能太平为忧患,以这世间那么多恶劣的人为忧患。

连山先生绘

题识:尔今尔后青蔬亦难得自然矣!甲辰连山。


从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每天皱着眉头,看不起老师,看不起同学,觉得这些人活得都没有责任感。十几岁的年轻人弄得像个小老头,凭空在头上弄个悬针纹出来,以至于看相的人说:“张老师,你这修的还不够啊!脑门上还有悬针纹啊!你这是伤妻害子啊!”

以前我听人这样说,会心情不愉快。现在听人这样说,会视为提醒,这都是自作自受。从此脑门上悬一个剑,会慎戒的。它构成了随时随地对自我的一个反省,不敢以为听课人多就觉得有自满心,甚至于如果哪一期报的人多就会有羞愧心。“我怎么又忽悠人家了呢?不忽悠人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呢?”

就闲,两个字,要在我们治学的过程中,活泼泼地成为一种机用。

“千岁厌世。”并不是一个人能活到一千岁的意思,是说即便寿千岁万岁也不会活成为一个拖累,不会成为老而不死的人,不会成为这个世界的添乱者,不会被这个世界是有道还是无道所宰制。

“厌”不是讨厌的意思,是饱满之状,千岁以后,人不会不想在这世间待了,是对生死、自由、来去的最大的赞词。

我们一般说“厌”,是不想活了。世俗上的“厌”跟寿者所谓“千岁厌世”完全是两个向度,称为圣谛和俗谛。

“去而上仙。”只有饱满才能够上达啊!不饱满怎么能上达呢?内心如果对这人世间讨厌了,是上达不了的,只是怨死鬼,只是屈死鬼。人若死的时候还有怨心,说这个世界太可恶了,我要走了。这会招鬼的啊!这不会位列仙班的。

“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人之生也,其质具也。要注意,不是一个肉身骑着白云飞升了。人化为一气,形同白云。我们看《西游记》里面,凡是从天庭下来考验唐僧,都化作一股白烟走了。反之,真正地妖魔鬼怪都变成一股黑烟。

有人说,夫子临走的时候叹息“太山坏乎!梁柱摧乎。”这是怨还是厌?

我们可以这样去做互证的,人的慈与悲是双运的。饱满不是我们想象的饱满相,若学力不达的时候,我们就会臆想一个圣人的状貌和想法,只是我们当下内心的一个印象而已。

舜也号哭于天啊!舜作为父母之子,始终希望父母能爱他,舜的从容是体现在他始终希望父母能爱他,他对父母有愿,既是愿望的愿,也有哀怨的怨,才有亲情在。父父子子,不是孤绝式的父父子子,不是孤绝式地谁尽好自己的责任就行了。为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要好,当孩子堕落的时候,他当然会痛苦,不会说这就是他的命,我是我的命。离开人,离开人的性情,讲认命,那就是活死人。这里面是丰富的、饱满的,这才叫活泼泼。

舜若丧失了对父母的怨,就叫不孝子了。正是因为舜做的再好,他内心对父母的怨不丢,亲情就在。圣人对于天下的怨不丢,圣人才饱满。这种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离不弃,这是大悲使然。

夫子在麒麟被人打死的时候,夫子之哀是圣光朗耀的,是圣人之心大慈的呈现。

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惧、不恐、认命,常常会陷入到孤绝。万类是勾连的,一旦孤绝,这人间就会变地狱,就变冷漠了。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因为如连山一样连绵不绝,正是因为万类是一体的,他才有恻隐之心、恻坦之情。庄子因为有这,我们才能在这儿共学《庄子》,他才会留下十万字,是恻坦之心的表现,并不是说庄子看开了,他就无所谓了。正是因为看开了,才有所谓。正是因为有所谓,才无所谓。所谓有谓无谓,无谓有谓,我们要慢慢去体会这样一个语境,才不至于一言以蔽之去总结什么。没有什么可以总结的,只有旁通。

连山先生绘

题识:神形莫偶,甲辰冬月,连山。


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当我们体贴到了以后,会发现难以表达,你会发现杳然难言也。但是你会发现你能善听,一听就知道谁在学舌,谁是在慈悲中,人生命的位阶就会灿然呈现出来。这叫“一言而知之”。到了这个时候,人就无患于寿和夭了。这里“千岁”是个虚指,当寿夭无挂怀的时候,无碍于饱满的时候,无益损乎其真的时候,人就必然三患莫至。

“三患莫至。”就是三患不会再出现,就与这种人不交集了。而不是这样的人有能力改命,不是这样的人学了什么法术能够逃掉。

寿、富、多男子,不构成引诱的时候,也就不构成祸患,那么就可以寿、可以夭、可以富、可以穷、可以多男子、可以一个人终老。子孙的绵延就不再单纯是禁锢在色身层面上了,就会变成一个有道的延续。

所谓“继之者善也”,道统就不会孤绝。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学一切圣人的言语,他往往是在显隐两个层面双关的互相交集中朝前推进的。它既可以在色相上以相来去印证,所谓上天垂象;也可以在不可闻不可见处来去体贴,所以君子才会慎戒乎那不睹不闻的东西。用佛家的话来说,无论是色还是空,他不会着上,他都会有,这就是《道德经》所说“观其妙,观其徼”。空有妙徼,互参。

“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人即便活得再长,也不会有外加的荣辱。不然的话,人会被羞辱的,你指望子孙养你,子孙也不养你,成了拖油瓶,那个时候你就会受辱,狗都不如。我们看到很多老人行动不便,然后子孙完全拿他当狗待,碗都不刷,饭直接扔过去。那就是最后活得受辱。

人真的活得能够修德就闲,再长也不会为患,再短也不会为夭。人就不会着于生死寿夭了,不着于生死寿夭就叫脱轮回。

“封人去之。”封人说完就走了,没有私话可以聊了。

尧随之曰:“请问……”还有什么好问的呢?都说完了。

封人曰:“退已!”当即闸住,当断能断,没有私情。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的人能够互为砥砺和启发,真正地为先觉觉后觉。真正的师徒关系,没有黏连,没有牵绊。我们知道颜回跟夫子那是什么样的师徒关系?但是颜子死的时候,门人要厚葬,夫子不同意,就是不会夹杂私情的。

颜回的父亲颜路说,能不能把你的车子卖掉给颜回做葬礼?夫子说不能,我还需要车子坐。这些看起来不近人情,这才是大情。无恩而大恩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要在这里着眼。




本文摘自庄子网上书院

讲学稿



关联文章:






先生介绍:

张真,号连山,蒙城移村白果人,客休宁白岳,师武隆萧中胤先生。



庄子知周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张真炮庄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