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庄 | 《天地》五: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文摘   2024-07-21 20:46   安徽  

明 徐渭





摘自"庄子网上书院"讲学稿

口述:连山先生

整理:学人



《天地》篇从“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到今天我们要讲的“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把每一节单独放出来,都是最纯然的诗,难以名状。这一段最后两句“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可能就是这个状态了。

因为是在网上讲课,同时在听庄子的人,各自的进阶和生命状态可能不同。有一些已经是很通透的人了,这一类人在听课的时候只是一个印证,在那言语不能到却能够感通的地方会有所触动。有一些是新进的学人,还在取大略大意的阶段。也就是说,大家的波流不一样,我们也不刻意兼顾谁,我只是把我能表达的勉强的呈现出来。

我们来看看今天这一条。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这一句要一气呵成的读完,否则的话很容易陷入到对“道”的思辨中去。我这些年读庄子的体会是,既要注重字句的过关,某个字某个词基本意思是什么,但是同时又要把它放到文字的山林之中,整体的去关注它,才不至于断章取义,才有可能知道文字在裹动中呈现出的应有的气象。否则的话,就很容易被字句割裂。所谓善学和不善学,人只要学肯定都会有收获,那么着眼于章句数数的人,会因小得而失大。夫子所谓“巧言而乱德”就是指这,你会因为关注字句本身的精微而伤整体,会破那不该破的东西。

首先,“夫子曰”,这里的“夫子”,历代就众说纷纭。有以为是庄子者,有以为是老子者。以为是庄子的人,是把外篇当成庄子的后学来看的。后世学者多半陷入到这一类的臆想中,他会把庄子内篇当作是庄子亲自著的,外篇就大量参杂了庄子后学的,以为是他学生所著,只是托庄子之名。这种说法,永无了期,因为不会有足够的证据来去证明哪一句话是谁说的。

就我们治学来说,重在“显明”。这一节的最后一句“显则明”,如何真正的成为一个明晰的人?真的是以文字为寓言,就不至于纠结所想像的真伪。都是寓言,我们能闻见的都是寓言,哪有所谓的真实呢?若不能在寓言处体会文字,就可能被文字所欺。当然这并不是说文字的真实不重要。

明 徐渭


庄子之所以明确的把自己的文字称为寓言,这里面本身就是提醒和接引。善教者,皆寓言;善教者,善譬喻者也。譬喻就是打比方,打比方就是寓言。

这里“夫子”,更加接近于是指孔子。庄子书中“夫子”出现次数很多,基本上都是指孔子。庄子对孔子尊重,称夫子,从来都不是问题。只是到了后世,人为的把老庄和孔孟区别开来,才仿佛出现不能理解为什么庄子称孔子为夫子。在《天地》篇的后面章节就出现“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这里的“夫子”大家没有异议就基本上都认为是孔子了。这里面,若作为孔子来看,顺理成章。不要固执的认为孔子不是道家,不说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大家注意这里的“覆”和“载”,即是天地。所谓天覆地载,即是阴阳。“道”不是个虚空,它是虚而不毁万物为实。我们后世学者喜欢把它变成抽象的理论概念,我们习惯于把“道”搞成虚空的东西,显得很高大,如本体、本源啊……总之把它当理论来看。就这一句话“夫道,覆载万物者也”,你就知道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是多么的宏大。

“洋洋乎大哉!”覆载万物者无乎不在,无所不包,无不妙,无不空,无不有。在先哲那儿,道是实实在在充满的。越到后世,道就越异化为一种空头的东西。在今天一旦有人说他在修道,你就知道他在修空。对于今人来说,你说你修啥都好,别说你修道,多半都是臆想。古之人,以修身为修道,所谓“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可以离开实去说那个虚,不可以离开有去说那个无,不可以离开身去说那个道。这个身不限于我们自身的百十斤这一堆肉,这个身囊括万有,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才是身体。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身。知道这,才可以讲“道”。把“身”视为自己一百多斤的东西,或者两百斤的东西,那是假身。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这句话不是单出,“君子不可以不刳心”和“洋洋乎大哉”,是直接的起承的关系。前一阶段因为君子刳心的事,在群里面还有一些讨论。在世俗的层面上,人们一提庄子都是逍遥啊,爱咋样咋样啊,快活啊,以自以为是的快活来标签庄子。“不可以不刳心”,这样的话和庄子仿佛不类。

在《论语·公冶长》篇,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这句话就是“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所谓内自讼,不止是自我后悔的问题,还有自我的审判。不是等法官审判你,也不是等最后阎王爷审判你,而是遇到过就能够自我有个审判、有个了断,这个真正的自我了断,才是勿惮改。“讼”这个字即是言公,言之于公。这种诉诸天理的截断才是内自讼,自己不会随便放过自己的,这才有自尊可言。我们就这两条可以互注一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君子不可以不刳心”,所刳者何啊?剔除掉一切自以为是的东西,就是接下来的君子十条。

明 徐渭


“君子明于此十者”,君子十条即是君子刳心之用。读书不要读一读就放过了,这可以视为君子刳心真正的下篙处、下脚处、下手处、动念处、知行处。

我们来看第一条。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君子十条分别是:天、德、仁、大、宽、富、纪、立、备和完,我们称为“君子十则”,无以复加了。初读的人很难把他们打成一片,很容易破碎的去一条一条的看。这十条是包裹的、互助的,我们要体会到那负阴抱阳的态势。这十条并不是排列的十条,仿佛是不相关联的排列,它们是轮转式的。

前两条即直接接天地篇开篇,“君原天德而成于天”,简称天德。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所谓“无为”不关乎干还是不干,有人说无为不是不办,是按规律办事。这种话基本上就是说废话。无为是天德,与你的想法没有关系。我们一般人可干可不干是想法,世俗的这种想法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抉择的。就像我们常常可以在小朋友那儿看到的:我不想干、我不喜欢、这个我不干、那个我喜欢吃……这是世俗上的选择。

至道是无择的,庄子文中有人名就叫“北人无择”。《信心铭》说:“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至道是没得选的,无为不是你想选就能选的,是你的天德决定的。如何才能见天德?那就不可以不刳心焉,刳心的目的是为了见天德,持戒的目的是为了见性,一切宗门教门都是围绕这来展开的。为什么儒门要讲礼、佛门持戒?都是为了刳心,最后能够显明。能够所谓的明心,能够所谓的见性。若离开天德,横说竖说无为,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在上一节出现的天德,在这一节继续击破它。把它转为我们的日用,把“中”化为“和”,能发而中节,能浸淫在我们的行走坐卧视听食息之中。这种读书才是消解式的,否则的话,只是记诵。所谓学必到心斋,那一定是把文字化于无形。前面说的把字读没有了。字一旦还以“有”的方式存在,就可能是巧言令色,不过是增添一个人巧言令色的能力而已。

“无为为之”,这一句很多人就变成了臆想式的,说“我是主张无为的”。我们在看古注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人触机,哪些人还没有触机。如郭象注这一条,他说“不为此为,而此为自为,乃天道。”郭象在“自为”和“此为”中做个选择,我们由此也可以窥见郭象在哪个界面上。这是我们可以体会到的。这里“无为为之”,没有内外彼此的取舍,只是天德、天命、天运的开张而已。子之事亲,不择地而安,这就是天;为人子者,不可以不孝,这就是天德使然。

明 徐渭


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理由。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好学人,即便是找到理由了,潜意识也能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一个善学者,他是有内自讼能力的。他不会陷入到无耻的自大状态中。这里“无为”与我们行为上的为不为没有关系,无为是指天德,若率性即是道了。《中庸》开篇即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君子不可以不知天,这里之所以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天”,就是为了把我们自以为是认定的头顶上的空空如也的东西是天的这样一个世俗分类式的思维中超拔出来。在日常方便上,我们说脚下是地头顶是天,但是这种方便在人成为人的道途中,反过来成为一种阻碍。这就是为什么要重新对天做界定,使文字的俗谛和圣谛得以自由切换。

“无为言之之谓德”。上一句是“无为为之”,下一句是“无为言之”。前提都是无为,“言之”和“为之”组成了知行合一。所谓言之,即是为之;是所谓为之,即言之。单独看是两个句子,天德是不可离的,所以言之和为之也是不能分的。这些都是我们要有所触发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陷入到文字的分裂之中,把言当言,把为当为。所谓无为言之之谓德,这个德,即是天德,也是德行的德。郭象注:“不为此言,而此言自言,乃真德。”这个基本上在文字上绕圈圈。

这一段夫子的话,我们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印证。“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巧言,即不是无言,一定是乱德的。唯有无言,才是有德的。这个无为言和有为言,和言说的方式没有差别。所以,庄子说:“终日言未尝言,终日不言未尝不言,孰知不言之教。”“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庄子和孔子互为诠释的地方。这里言不可以单纯作为我们日常的言说来看。

“爱人利物之谓仁。”这条讲仁,夫子论仁,仁者爱人,即所谓的爱人利物。每一条都与夫子所说完全相关。

《论语》中有: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些都关乎到爱人利物。在论语中大量出现,印证谁是仁者?在《公冶长》篇里面就有几条,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冉求仁乎,夫子说不知仁也。孟武伯问的几个弟子,夫子都称为能,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仁。一个仁者,不仅仅是能技术性的成事和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恻隐之心,这种恻隐心是有覆载能力的。所以才称为大人,洋洋乎大哉。这一篇的篇名《天地》,也是就天地之德和仁相互生发。唯有仁者充满天地,唯有仁者顶天立地,具有化均之德。此所以覆载天地、覆载万物、洋洋大哉的君子式表达。





本文摘自庄子网上书院

讲学稿




先生介绍:

张真,号连山,蒙城移村白果人,客休宁白岳,师武隆萧中胤先生,泾县查济修立书院山长。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张真炮庄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 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