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庭是律师的主战场」,在这样的隐喻下,律师“战士”可能会犯什么错?
■
「法庭是个论文答辩考场」,在这样的隐喻下,律师“考生”心态应当如何?
■
有句话说,法庭是律师的主战场。
这句隐喻,一方面是说,区别于其他的法律职业,法庭,只有律师可以上场;另一方面则是说,在法庭上,才最能体现出律师的职业素养。从这两个角度来说,隐喻挺贴切。然而,在“战场”的隐喻中,律师是战士。
战士的目标,是不惜一切打胜仗,是让自己活下来。
你死我活的事情,可以用足手段,无可厚非。苦肉计、反间计、美人计……战场上,兵不厌诈,是被推崇的。战场上,也不容怀疑立场、不容审视正义,否则,是以性命陪葬。
那么,法庭的战场上,敌人是谁?是对方当事人和代理人?是,也不仅仅是。战场上没有裁判员。决定“生死”的,是法官,所以,法官也是敌人。
于是,在这个隐喻之下,确实,许多律师从一出庭开始,就把法官当做了“敌人”。若法官在审理中的发问挑战到了己方的观点、逻辑,抑或是诚信,便摆出决战状,不论对错,都要誓死捍卫己方当事人的利益。但,这显然不对。
如若法庭不应该是战场,律师不应该是战士,法官不应该是敌人,对法庭,还有更好的比喻吗?
■
如果,换个心态,把法庭当做论文答辩考场,律师把自己当做考生,看看会是怎样不同的结果。
考生的目标,是千方百计“踩到”出题者的得分点。
因此,考生要为考试做足功课——要熟悉自己提交的论文(法律文书),要熟稔支持己方观点的理论、法条,要了解不支持己方观点的案例、文章,还要全方面地预判考官可能的提问,做好应答准备。
论文答辩,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考官,心思难料。考生谨慎揣摩考官心思的同时,一分一分地赢下考官的认可。
好在,法庭这个考场上,总要给出通过名额。可能是一方满分毕业,也可能是双方都及格出线。
好的结果,一部分是因为立论站得住脚(己方当事人主张的权益正当),另一部分是因为论文写得妙(诉辩切入点准确、论证有效),还有一部分,是考场上的应答表现比其他考生更好。
因此,接受了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律师,在既定的立论之下,只管做足自己的功课就好。
无须假想敌,无须用兵计。
◇ 诉卡与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