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来了,记得先点后朴教育®关注我哦~
· 赵德成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周照林 罗宁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后朴幼教人专业学习笔记》专栏 · 第 2103 篇
7578字丨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教育改革最关键的是变革学习方式,因为这是与学生学习、成长最为紧密的因素。
正文
校长要与教师一道,深入钻研学习理论,分析学习过程,改进教学活动、练习、作业、测验任务设计,让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
最近,有学者指出,校长教学领导力不仅涉及领导学生学习,还应该关注如何引领教师的学习。
教师只有建立终身学习意识,并在专业发展活动中转变了自身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教室内真正转变教学方式。
3.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高质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体验,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当代,我们身处一个尊重差异、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化学习成为高质量教育的重要诉求。
这种个性化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因材施教,它强调打破学生学习在内容、进度、起点、目标、评价等诸方面的统一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在较大程度上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资源、方式,自行安排学习进度。
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全新时代,个性化学习不再只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
近来,作为知识供应的新兴形式,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 l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引发广泛关注。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自主学习路径,进一步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为此,校长要改善心智模式,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快速提升数字化领导力(Digital Leadership)。
一方面:
学校要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硬件设施配备,建设好管理系统、软件平台与社交互动平台,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另一方面:
学校还要加大数字化资源开发力度,用好各种数据平台,全力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互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及服务,力争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取得突破。
以大数据为基础,借助多种学习分析技术,数字平台之于个性化学习的价值可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 | 完善个性化学习者档案; |
2 | 分析预测个性化学习行为; |
3 | 优化个性化的教育决策; |
4 | 改善个性化的学习评估 |
5 |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与建议。 |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数字化尚属新生事物,学校在数字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避免发生管理异化现象。
有教师反映,数字平台广泛收集师生发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的负担,有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涉嫌侵犯师生的隐私权,让师生感觉时刻被监管、被控制。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不仅体现在技术赋能层面,而且要对技术应用场景中的伦理风险给予充分关注。
4.增强关系领导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然而,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职业倦怠突出,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困扰着学校教育。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整体上教师工作负担有所降低,但在有些学校,教师负担重以及由此引发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积极性下降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焕发教师队伍活力,成为摆在中小学校长面前的重要任务。
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除了增加教师收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之外,校长还要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增加人文关怀,增强关系领导力。
关系领导力(Relational Leadership),也称关系取向领导力(Relationship-oriented Leadership),它强调领导者与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对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这种领导力在理论上起源于20世纪初人际关系学派的研究,后来又融合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情境领导理论、情感领导理论的思想。
关系取向的领导者注重沟通、认可、人文关怀和员工发展支持,致力于创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这一领导力风格不仅关注任务完成,更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强调通过有效的人际互动实现领导者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国际成功学校校长计划”(International Successful School Principalship Project,ISSPP)团队通过对来自十余个国家众多成功校长个案的研究指出,“加深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构建”是校长领导力实践的重要经验。
在积极的社会关系和人际氛围中工作,教师精力会更旺盛,思想会更开放,思维会更活跃,工作绩效也会随之提升。
关键是,校长的关系领导力能够增进教师之间、干群之间的沟通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共建共享的学习型组织,使学校作为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5.发挥协作领导力,构建育人共同体
协作领导力(Collaborative Leadership)也重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但它与关系领导力旨在促进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同,其重点是在跨职能、跨角色和跨组织边界的人群中建立协作关系,促进各方共同成果的达成。
协作领导一词首次出现在1992年,当时一家服务于美国公共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协作领导研究所”成立,寓意公共部门和私营公司之间可以通过协作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私营公司之间战略联盟的增长以及公私伙伴关系长期合同的增多,协作领导力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走进管理实践和学术视野。
洛夫格罗夫(Nick Lovegrove)和托马斯(Matthew Thomas)对超过100位在多领域展现出卓越协作领导力的领袖人物进行了访谈,归纳出协作领导者具备的六个典型特征:
1 | 平衡的动机: 不论在哪里工作,不只是考虑本部门利益,还有为不同部门创造公共价值的愿望; |
2 | 跨领域技能: 掌握能够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作用的核心技能,比如沟通、定量分析; |
3 | 情境职能: 对部门内外各种细节差异有深刻理解,特别是语言、文化和关键绩效指标上的差异; |
4 | 整合网络: 能在各个领域建立关系网络,并在重大问题决策时使用; |
5 | 准备心态: 敢于迎接挑战,也愿意探索新道路; |
6 | 智力联结: 能站在每个领域的角度理解问题,并将各领域知识统整起来解决问题。 |
协作领导力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不能关起门办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家校沟通与合作,还要处理好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学支持机构、社区、辖区派出所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公共关系。
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对校长发挥协作领导力提出明确要求。
校长要重视公共关系管理,创建积极、开放、协同、互惠互利的教育生态,推动形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
三、长远思考:
新时代校长领导力提升
需要把握关键要点
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领导力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期待。
中小学校长需要具备并能够整合多种领导风格、方法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境与挑战。
本着要事优先的管理原则,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既要注重促进校长领导力的多元化发展,也要在其中抓住重点。
为此,我们针对研究者、培训者和校长群体分别提出如下建议。
1.构建校长领导力胜任特征模型,明确校长领导力开发的重点
关于校长领导力的研究要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启发。
目前,在校长领导力研究领域,理论多种多样、风格层出不穷、视角变化多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即便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校长通常也被要求展现和整合多种领导思想、风格、特质和行为。
然而,什么样的校长领导力更重要?如果不笼统地讨论领导风格或特质,而是操作化到具体的领导行为,那么究竟哪种领导行为对于实现特定目标更重要、更有效、更可行?
对此,研究者需要构建校长领导力胜任特征模型。
胜任特征模型研究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胜任特征是一个专有概念,特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中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深层次行为特征。
构建校长领导力胜任特征模型就是要探明卓越校长与普通校长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领导行为,明确校长领导力开发的重点,从而为分析与改进校长选拔、聘任、晋升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2.精准识别校长成长需求,明确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增长点
校长领导实践的改进与校长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优质高效的校长培训。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此后,教育部及各省市相继颁布了多个有关名校长培养的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校长培训工作。
然而,培训培养工作要取得更好实效,必须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也就是说,虽然校长需要掌握多种领导理论,具备多种优秀领导特征,整合多种领导风格,但培训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基于绩效差距分析,发现校长领导力表现与理想标准的差距,精准识别培训需求,明确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增长点。
而且在多个增长点中,培训者还要区分轻重缓急,要从最迫切需要关注的增长点出发,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名校长培养与校长队伍的整体提升。
当前,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均已发布,教育部2023年刚刚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深化落实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行动,可成为近期校长领导力培训的重点内容。
3.与践行教育家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提高领导智慧
未来,服务强国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领导力提升还要与践行教育家精神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9个教师节致全国优秀教师的信中,明确了教育家精神的六大内涵,表达了对广大教师和校长成长的殷切期望。
在六条教育家精神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是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基础,是前提条件,而育人智慧、躬耕态度则与领导行为和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是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扎根管理实践,提升领导智慧,应成为校长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点。
从本质上而言,学校领导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来不得半点空洞和虚假。
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校长需要紧跟形势,针对课程、教学、学习、数字化、教师发展、家校社协同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创造最佳领导实践,并将这些领导智慧概括成可以推而广之的标杆经验,带动更多的校长共同成长,不断提升领导力水平。
有品质的专业内容分享,尊重原创。
本文作者系赵德成、周照林、罗宁老师,文章来自“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在此仅为幼教人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章排版设计及“后老师®说”笔记解读版权为“后朴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明确备注出处。
快点亮这颗爱幼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