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糖友辛辛苦苦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却还是得了并发症,你有可能是忽视了它——血糖的波动。
血糖波动指的是血糖水平在其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也就是高峰和低谷之间的差距大小。
血糖不会一成不变,正常人24小时的血糖会随着进餐以及其他事件而波动,通常餐后血糖和餐前血糖的差值不超过2.2mmol/L;一天内最高血糖和最低血糖的差值不超过4.4mmol/L。
大高峰:三餐后食物吸收形成三大高峰
小高峰:黎明期间(4:00~8:00)形成一个小高峰
最低谷:夜间(1:00~3:00)由于距离进食时间较长,这个时间段的血糖最低
波动幅度:同一天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mmol/L,不同日之间的血糖波动幅度更低。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升高,如应激状态、药物因素或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糖分等。
血糖波动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虽能反映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但无法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
权威研究显示: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1]。
血糖波动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通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加剧慢性炎症状态等造成血管损伤,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3-4]。
血糖波动指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即快速上升或下降,这种波动可能会引起神经、心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损害,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血糖波动大,还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出现低血糖发作,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
季节更换,容易感冒
最近这段时间早晚温差比较大,这样很容易出现感冒,而感冒会使血糖升高,而最近肺炎支原体也处于高发期。所以在季节交换之时,注意保护自身健康。
2
饮食因素
有两种极端的饮食控制方法,一种是什么都不敢吃,不吃并不代表血糖就不升高了。当机体出现饥饿时,容易产生低血糖,这样反而会有反跳性的高血糖。
另一种是在饮食上不注意,遇到好吃的就容易超量,特别是在外就餐,很容易管不住嘴。这也是很多糖友容易出现的血糖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3
运动不恰当
部分糖友认为生病就应该休息,导致运动量减少或不愿多运动;另有一部分糖友存在急进心理,盲目加大运动量。使病情加重,血糖升高。
合理的运动可以起到恢复糖代谢,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作用。
4
药物剂量不足或用药不规范
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主要手段。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药物或胰岛素。
但有相当一部分糖友由于服药不当而影响了疗效。有的自行将药物减量,并且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
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降糖药不能随意突然停用。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5
习惯睡懒觉
凌晨4:00~9:00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没有按时服药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增加对血管的伤害,并加重病情。
6
其他
糖友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等应激情况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
面对血糖波动,糖友要怎样处理呢?
积极监测血糖
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建立血糖监测记录,有助于发现和纠正血糖波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科学合理的饮食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如低脂肪食物;主食粗细搭配,少食精细粮;以非发酵面、半发酵面的主食为主,粥类少食;多吃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但不包括土豆等根茎类的“蔬菜”。
食物的种类尽量多
单独摄入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大,如果与富含蛋白质和适量脂肪的食材一起食用,够降低整餐的升糖指数。建议糖友每天吃12种食物,每周摄入25种食物,做到食物多样化。
注意用餐细节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蔬菜、再吃肉,然后再吃主食的习惯。
吃饭的速度放慢,中午和晚上的进餐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
坚持运动
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次30~45分钟即可,不要长期不运动,一运动就过度运动。
建议糖友将运动时间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为宜,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
不宜空腹运动,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若血糖<5.0mmol/ 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该用药时用药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友应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遵守用药时间和用药量等。
总之,糖友通过稳定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Ceriello A, Colagiuri S.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 meal glucose: a review of recommendations[J]. Diabet Med, 2008, 25 (10) : 1151-1156.
[2]Skrha J, Soupal J, Skrha JJr, et al.Glucose variability, Hb A1c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 2016, 17 (1) :103-110.
[3]Su G, Mi S, Tao H, et al.Association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and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J].Cardiovasc Diabetol, 2011, 10:19.
[4]Jin SM, Kim TH, Oh S,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tent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and glycaemic variability indices measur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J].Diabet Med, 2015, 32 (2) :274-279.DOI:10.1111/dme.12607.
本文内容仅做健康科普。具体诊疗请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