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治愈(定义为有限时间治疗后 24 周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转且检测不到 HBV DNA)是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治疗结果,可能有助于降低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现有标准治疗包括有限期(48 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和终身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鲜少能实现功能性治愈,在治疗 12 个月后只有约 7% 的患者能够实现功能性治愈。
Xalnesiran (RG6346, DCR-HBVS,RO7445482) 是 Roche 与 Dicerna Pharmaceuticals 合作开发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一款GalNAc修饰双链 RNA 干扰疗法药物,靶向 HBV 基因组 S 区,沉默多个转录本。在一项 1 期研究中,xalnesiran 诱导了 HBsAg 水平的显著而持久的降低 ,这一结果支持将该药物开发为有限持续时间治疗方案的骨干药物。Ruzotolimod 是一种在肝脏中选择性激活的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其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应用进行评估。
PIRANGA(NCT04225715)是一项 Phase 2 期平台研究,旨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pts)接受包括一种或多种新型药物在内的新型联合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以期达到比传统标准疗法更高的功能性治愈率。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的侯金林教授携手国内外顶尖团队近日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有关接受 NA 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慢乙肝患者 xalnesiran 方案使用或不使用免疫调节剂 Ruzotolimod 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alfa-2a 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
受试者要求
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至少 12 个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艾拉酚胺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并且在筛查前至少最近 3 个月接受过相同的 NA 疗法。参试者的 HBV DNA 水平必须低于 20 IU/ml,并且在筛查前 6 个月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ULN)的 1.5 倍等。
用药方案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四个 Xalnesiran 组或 NA 对照组中的一个。包括 1) xalnesiran 100mg+NA;2) xalnesiran 200mg+NA;3) xalnesiran 200mg 与 ruzotolimod+NA;4) xalnesiran 200mg 与 Peg-IFN-α +NA;或 5) NA 对照组。
Xalnesiran 每 4 周皮下注射一次,共 48 周。隔天口服一次 Ruzotolimod 150 毫克,2 个周期各 12 周(第 13 至 24 周和第 37 至 48 周)。PegIFN-α 180 微克每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持续 48 周。在治疗后随访的 48 周内,所有治疗组的受试者都要继续每天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至少 48 周,直到达到 NA 停药标准为止。对停止 NA 的患者进行严格监测,如果符合重新开始治疗标准,则重新开始 NA治疗。
分层随机化的目的是每组至少招募 12 名筛查时 HBsAg < 1000 IU/mL 的受试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监测 HBsAg 阴转(< 0.05 IU/mL) 和血清学转换(HBsAg 阴转和anti-HBsAb ≥ 10 IU/L)率。
疗效终点
主要疗效终点是在 48 周治疗期结束后的第 24 周 HBsAg 阴转情况,即 HBsAg 水平低于每毫升 0.05 IU。次要终点包括与主要终点不同时间点的 HBsAg 阴转、HBsAg 血清学转换、HBV DNA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 IU(即检测的定量下限)、基线时 HBeAg 阳性参与者的 HBeAg 下降和 HBeAg 血清学转换,以及 HBsAg 和 HBeAg 水平与基线相比的变化。探索性分析评估了基线HBsAg水平低于1000 IU/毫升、同时出现HBsAg阴转和HBV DNA水平低于10 IU/毫升的参与者的结果,事后分析包括评估NA治疗终止的事件和结果、HBsAg阴转的变化以及随访期间HBsAg阴转的持久性。
研究结果
受试者情况
研究共纳入了 160 名患者。其中124人被分配到 Xalnesiran 组(第1组至第4组),36人被分配到NA组(第5组)。修改后的意向治疗人群包括159名参与者;第5组中有1名参与者在接受试验治疗前中止了试验,因此不包括在该人群中。总体而言,7% 的参与者中止了试验(10 名参与者退出,1 名参与者偏离方案),3% 的参与者在治疗期间中止了试验(5 名参与者退出)。
各试验组基线参与者的特征基本均衡(表 1)。大多数患者为男性(83%)和亚裔(94%),平均年龄(范围)为 42(24-65)岁。基线时,70% 的患者 HBeAg 阴性,98% 的患者 ALT 水平正常,血清 HBsAg 平均(SD)水平为 2.8 (0.9) log10 IU/mL。
有效性
主要终点
治疗结束 24 周后,HBsAg 阴转参与者比例最高的是接受 xalnesiran 加免疫调节剂治疗的组别:第 3 组为 12%,第 4 组为 23%,第 1 组为 7%,第 2 组为 3%,第 5 组为零(表 2)。
第 4 组的 HBsAg 血清转换率最高:治疗结束时为 23%,治疗结束后 24 周为 20%,治疗结束后 48 周为 17%。其他组的参与者在这些时间点的 HBsAg 血清转换率为 6% 或更低(表 2)。
只有在筛查时 HBsAg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00 IU 的参与者中,才会观察到 HBsAg 阴转和血清转换。在筛查时 HBsAg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00 IU 的参与者中,治疗结束 24 周后,第 4 组中有 47% 的参与者出现 HBsAg 阴转,40% 的参与者出现血清学转换,而第 1、2 和 3 组中出现 HBsAg 阴转的参与者比例为 7% 至 24%,血清学转换的参与者比例不超过 7%(表 2)。
在治疗结束时,HBsAg 阴转的参与者比例通常最高:第 1 组至第 5 组分别为 7%、3%、18%、30% 和零。以治疗结束时出现 HBsAg 阴转的参与者百分比为参照进行分析,治疗结束后 24 周时,第 1 组至第 4 组出现 HBsAg 阴转的持久性分别为 100%、100%、67% 和 78%。治疗结束后 48 周,第 1 组 HBsAg 阴转的持久性为 150%,第 3 组为 67%,第 4 组为 56%,第 2 组在此时间点未观察到 HBsAg 阴转的持久性。
第 1 组至第 4 组的 HBsAg 水平都有大幅下降,特别是基线时 HBsAg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0 IU 的。第 1 组至第 4 组参与者的百分比为 9%至 17%,治疗结束时为 63%至 93%,治疗结束后 48 周为 40%至 60%,而第 5 组分别为 14%、20% 和 26%(图 S2)。在治疗结束时,第 1 组至第 4 组与第 5 组(参照组)之间的 HBsAg 水平调整后平均降幅差异为每毫升 1.4 至 2.1 log10 IU,在治疗结束后 48 周,差异为每毫升 0.7 至 1.1 log10 IU。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大多数参与者的 HBV DNA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 IU(表 S6)。除 3 名参与者外,HBsAg 下降与 HBV DNA 水平低于每毫升 10 IU 始终相关(表 2)。
在基线时 HBeAg 阳性的第 1 组至第 4 组的 39 名参与者中,51% 的人在治疗结束时、33% 的人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36% 的人在治疗结束后 48 周出现 HBeAg 阴转;13% 的人在治疗结束时、10% 的人在治疗结束后 24 周、21% 的人在治疗结束后 48 周出现 HBeAg 血清学转换。
停止和重新开始NA治疗
在第 1 组至第 4 组的 124 名参与者中,共有 58 人(47%)符合停止 NA 疗法的标准,40 人(32%)停止了 NA 疗法。在停止治疗的 40 名参与者中,有 19 人(48%)出现病毒学复发(定义为 HBV DNA 水平大于 2000 IU/毫升),3 人(8%)出现临床复发(定义为 HBV DNA 水平大于 2000 IU/毫升,ALT 水平大于 ULN 的 2 倍)。随后,40 名参与者中有 16 人(40%)重新开始接受 NA 治疗。
治疗结束 48 周后,40 名参与者中有 24 人(60%)不再接受 NA 治疗;11名参与者(28%)的可量化HBsAg水平和可量化HBV DNA水平低于每毫升2000 IU,6名参与者(15%)的可量化HBsAg水平和HBV DNA水平低于每毫升10 IU,2名参与者(5%)的HBsAg阴转和可量化HBV DNA水平低于每毫升2000 IU,5名参与者(12%)的HBsAg阴转和HBV DNA水平低于每毫升10 IU。
ALT 水平的变化
总体而言,54% 的参与者在治疗期间或随访期间出现了 ALT 水平升高,其中 6% 的参与者出现了 3 级或 4 级升高。所有 ALT 水平的升高都与肝脏合成和排泄功能的保留有关,与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无关,并且在没有后遗症的情况下缓解。随访期间,第3组患者在停止NA治疗后临床复发的情况下出现了一起ALT水平4级升高,随后在重新开始NA治疗后缓解。
不良事件情况
共有 159 名参与者囊括到安全性研究中。第1组至第4组97%或更多的参与者以及第5组77%的参与者报告了不良事件(表3)。第 1 至第 4 组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43% 至 8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20% 至 70%)、上呼吸道感染(12% 至 47%)和注射部位反应(7% 至 50%)。研究人员认为注射部位反应或流感样疾病均不严重。肝酶水平升高和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 alfa-2a 治疗的参与者(第 4 组)中最为常见。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第 1 组 17%,第 2 组 10%,第 3 组 18%,第 4 组 50%,第 5 组 6%(表 3)。最常见的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是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第 4 组中有 13% 的参与者发生了这种不良事件(所有事件均为 3 级),其他组中有 3% 或更少参与者发生了这种不良事件(表 S10)。在第 1 组至第 5 组中,分别有 10%、13%、6%、7% 和 3% 的参与者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同一参与者可能发生多起事件)。唯一一起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第 4 组,研究者认为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 alfa-2a 治疗有关的恐慌发作。试验期间未发生致命不良事件。
导致退出治疗、剂量调整或中断治疗的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第 4 组(表 3)。没有不良事件导致退出试验。
研究显示,无论是否使用免疫调节剂,Xalnesiran 都能在治疗过程中显著降低 HBsAg 水平,在治疗结束后 48 周,多达 60% 的参与者的 HBsAg 水平保持在每毫升 100 IU 以下。这一发现与之前的一项研究结果以及 N-乙酰-半乳糖胺结合的小干扰 RNA 分子在肝脏中的长半衰期相一致。
这项试验表明,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停药和重启标准以及严格的安全性监测,安全地停止 NA 治疗。在该试验中,使用或不使用免疫调节剂的 xalnesiran 治疗 48 周的安全性与单个药物的安全性相一致。所有这些事件均无症状,研究者认为并不严重,并且在没有肝功能异常证据的情况下得到缓解。流感样疾病和发热主要与 ruzotolimod 有关;这些事件与TLR7激活有关,是靶向药效学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这项 2 期试验表明,使用 Xalnesiran 加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使相当大比例的参与者 HBsAg 阴转,但同时也发现了 HBsAg 阴转的持久性和对 HBsAg 水平高的参与者的疗效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种可能的方法是专门针对适应性免疫,恢复 HBV 特异性衰竭 T 细胞。 (更多肝病新药研究信息敬请关注“肝脏时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