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相声不是教育人,而是让人开心的

职场   2024-12-12 17:35   上海  

对于郭德纲,我的印象不深,仅限于电视节目里那个:顶着一个圆乎乎的脑袋,极短的头发,中间剃出一个桃心。

《过刚刚好》这本随笔式传记,让我对相声,对郭德纲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总有人想着教育观众,但是观众是教育不了,他们就是想要过来笑一下,‘寓教于乐’应该是乐在前。

这一席话,揭示了他对于相声最底层的理解。对郭德纲说,相声是他的命,一沾相声,寸土不让。

作为南方人,对相声的理解,可能就是一些电视节目,郭德纲可以说是相声的代名词。

一、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声音,不断地充斥在我们耳边,令人耳晕目眩,心智昏沉。

郭德纲说,“我这个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耳根子硬,别人夸我,贬我,都无所谓”。

能够隔绝到外界的声音,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解决执行,从这一点来说,郭德纲值得所有人学习。

最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对他儿子郭麒麟的教育上,初中毕业后的小郭看到风采卓越的父辈和师兄们,向父亲表达自己不想上学,想要进演艺圈。

郭德纲没有反对,对儿子说,“你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于是让儿子读完《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以代替学校。

比郭德纲更火的明星、演员比比皆是,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有这样信心的人却不多见。

老郭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在《过得刚刚好》一书中,随处可见在各处微博粘下来的打油诗。说句玩笑话,就怕流氓有文化。

也是这样一种手不释卷的探究态度,让郭德纲在相声领域,一路勇猛向前。“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就是一条路走到黑,小车不倒只管推。”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专注,郭德纲才敢说,“到今天,除了我自己,谁也害不了我!”

二、都是同行衬托的

郭德纲一度以“行内小钢炮”著称,嬉笑怒骂,性格鲜明,不留情面。

有人夸郭德纲相声讲得好,他谦虚的回答,“哪里哪里,都是同行衬托的。”

这样的言论多了之后,自然也让郭德纲在相声界有些声名狼藉,他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来自同行的冷枪,是最让人心寒的。”

尤其是,做为天津人,来自天津相声界的批评,特别多。在整本书中,对于同行的“骂战”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可以这么理解,郭德纲的灵感,有超过一半,是通过骂战激发出来的。

在他看来,同行之间相互拆台实在是没有意思,就像是在碗里争那几粒米,却忽略了碗外的稻田。

在任何零和博弈的困境当中,我们都该想一想这句话,我们是想要争碗里的几粒米,还是碗外的稻田。

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作者詹姆斯·卡斯说,“有限的游戏在于赢得游戏;无限的游戏,在于玩的时间更长。”

三、在传统找相声的生命力

然而,如果只是一个喷子,郭德纲做不到这么火。

他不是一次表示,相声不是一份职业,也不是玩具,是自己的生命。

在郭德纲的力主之下,相声回归剧场。他说,“电视是快餐,炖不出佛跳墙。”

然而,他也不是守旧派,对于传统,郭德纲认为,应该六分继承,四分创新。先继承,再发展,两条腿走路。

就像是从土里面挖出一个宝鼎,应该小心翼翼地将泥土刷掉,然后把破碎的地方补起来,最后用金丝楠木给镶起来,放在博物馆里才能说是文物、国宝。

因此,郭德纲认为,相声应该回归传统,回归草根,同时与时俱进。

也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一方面德云社依靠线下,大力发展、挖掘戏剧、评弹、大鼓等民间艺术。

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拥抱综艺、影视等线上媒体平台,岳云鹏、郭麒麟都是其中翘楚,为发展德云社的名声,打下了极大的疆土。

四、为苍生说人话


郭德纲是草根出生,成名之后,也没有忘本,也还是以草根自居。


在郭德纲看来,“什么是草根?草根很便宜,生命力顽强,论档次比不上人参、灵芝、冬虫夏草,论环境比不上大棚里的香椿芽、韭黄。”


不仅自己以草根自居,就连对相声的理解,也应该是起源于民间,是草根艺术。


这才有了前文所说的,相声就是给观众图一乐子,不是为了教育观众的。别人有500块钱,单单看这500块钱,没有快乐,但是用来看相声买票,就有了快乐。


如果说相声是语言的艺术,那郭德纲的草根思路,就是为苍生说人话。


草根藏于雪地,路边,怎么都踩不死、冻不死、干不死,只要稍微有一点雨水,就能够从犄角旮旯里茂盛地长出来。不需要人照顾,也不需要施舍,有的只是旺盛的生命力。


这让我想起清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草根应该有草根的觉悟,在没有伞只有大头的时候,就应该发腿狂奔,就像阿甘那样。

最后,说一句郭德纲的感慨,有人问,“说相声有什么秘诀没有?”

老郭回答,“这条路上有大量的二货,等你输,盼你死,所以要更加小心,拼命奔跑,永不言败。”

【以往传记文章】

07:成龙大哥的成长史,《我是成龙》一书的读后感,《从佣人家的孩子到功夫巨星,成龙是怎样练成的?

06:惊闻琼瑶86岁在家自杀,看了《我们的故事》,一连写了3篇文章,琼瑶一生唯“情”而已。《成就琼瑶的母爱,让人绝望而窒息,有着所有妈妈的影子》《不是琼瑶喜欢写狗血爱情,只因为她自身的情感经历,比小说更加曲折》《3次自杀未遂,言情鼻祖琼瑶,童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血和泪

05:李开复2009年写的自转,彼时刚从谷歌中国离职,《向死而生的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的精神导师》。

04:《李开复自传》第二作者,范海涛的三年留学生涯,《三十不设限,30岁“大龄”学生的留学之旅,怎样突破生活重围

03:格力创始人朱江洪,《如果董明珠是格力的武则天,那么朱江洪就是打下大唐江山的李世民——读《朱江洪自传》

02:传奇县委书记陈行甲,《神人陈行甲,从农民的儿子到县委书记,再到辞掉公职转身公益

01:韩国白手起家,宋明臻的创业故事,《韩国自青的10年成长之路,从游戏宅男,到千万年薪》。

另外,还有两篇关于传记阅读时候的随笔文章,分别是《12月清单:行走400公里,读20本传记文学,在迥异人生中探索自己边界》,以及《怎样读传记,破除个人崇拜是前提,不要给自己再造一个神明》。

传记阅读,是从别人的人生中,看到自己的方向,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橙君
写作,最怕的是长久稳定的输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