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遇到烦心事,总是把妻子的照片拿出来,心里头默默念叨一句,‘天底下还有比你更难搞的人吗?’”
这是郭德纲相声里的一句话,充满了诙谐、幽默和深意。
第一层,本以为婚姻是刻骨铭心,是爱的结晶,却不曾想妻子是天底下最烦人的人,猜中了爱的开头,却没有猜到爱的结尾。
第二层,为什么一个普通的人,可以成为最能够触动你的人呢?没有诸葛亮,周瑜活着也没有意思呀,原来这是爱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给了对方最能烦你的位置。
夫妻两人一辈子要遇到多少风雨,真的是数也数不清。有变化的经济环境,有养育孩子的痛楚,也有两人因为口角而产生的积怨。
能够做的,便是为对方改变,达到大家一起想要去的目标。人不是僵尸,灵活是最大的优势。
一、吵架也是一种沟通
“老程,你去哪里了,回来给我们讲一讲什么是《非暴力沟通》,赵雨又跟我吵架了!”
这是,同事的女友孙云发我的信息。18年,我跟同事一起在外租房,人家主卧,我次卧,他们两个人的恋爱,让我大开眼界。
有一次,孙云出差回来,大概是凌晨4点左右,因为男友将毛巾挂错一类的原因。对着男朋友一顿输出,把隔壁的我,从睡梦中吵醒。
给他们两人上了一课,什么叫“非暴力沟通”。哈哈,当时好为人师的自己,确实更适合当老师,当什么记者。
转眼间,已经过去6、7年,番茄都已经过了4岁生日。
以前,我觉得沟通是夫妻之间的桥梁,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我觉得沟通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解决问题前需要沟通。
沟通就像是做数学题,写了“解”字不给分,但是不写“解”字要扣分。
吵架是沟通的一种,而且是关键沟通的重要一环,至少要做到这样三点。
第一,要尽量缓和气氛,就算是吵架,也要心存这并非是争输赢,而是输出观点+情绪价值+接受洗礼。
首先,让对方听你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还要知道大家有想要用一种安全的方式发泄;最后,还有需要接受到信息,哪怕这个信息自己不想听,不想听也得听。
第二,尽量地去复述和总结对方的话,尝试用自己话去做阅读理解,即便是理解不到位,也能够起到安抚作用,情绪价值十足。
第三,不要避开根本的分歧点,从各个角度去描述问题的根源,角度越多越好,不然架就白吵了。
路边有一坨屎,如果不将它铲走,只是赶苍蝇,那是徒劳无功的。
二、行动是升级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提出一个水库理论,在下雨的时候,一定要多囤水,这样在干旱的时候,就有水灌溉。
商业经营如此,婚姻经营亦然。
每次吵架,都是一次剧烈的用水,这个时候水库里的水已经告急了,如果不赶紧囤水,下一次大放水的时候,水库就会彻底干掉。
没有水,水库里的鱼,都活不下去。婚姻中的孩子,财产,和梦想,都要重新清零。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单行道,只有一次选择,根本没法回头。
因此,积极行动是吵架之后,最需要做的事。不要赌气,气应该在吵架的时候,就消掉了,如果没有消掉,再吵一次。
近年来,我和媳妇的吵架,事情越来越小,主要都是围绕着番茄,如吃饭问题,卫生问题,家务收拾问题。
这也算得是一种进步,为小事而争吵,说明没有大事。其他方面的问题都解决比较好,唯独家务问题没有改善。
本身我自己也不爱收拾,不注意形象,更不喜欢家务。相比于腾挪在各种衣柜、桌子之间,我情愿将精力放在厨房美食的创造,写日记思维的创造,运动、听书自我的超越。
把东西规规整整的摆好,从这个地方放到那个地方,然后又弄乱,周而复始,没有KPI,没有价值感。
好比古希腊中被众神惩罚的西西弗里,把巨石推向山顶,然后又看着巨石滚落,周而复始。
我想,很多家庭主妇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当中,被消耗完的。
然而,这些都不是借口,说一千不做的理由,不如妻子说一个做的理由。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也不是一个判断题,而是一个解答题,一个作文题。
三、不如将其内化
如果行动,一直是别人推一下,滚一下,那么推的人觉得没有意思,滚的人也认为很痛苦。
吵架也是如此,好的吵架每次都能吵点新鲜的东西,这样山珍海味、龙肝凤胆都能够吃到,最怕就是吵了几年剩饭,最后大家都疲惫了。
因此,将相关的观点、行动,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行为规范,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想一想,不注重个人形象,脏兮兮,邋里邋遢是我想要的样子吗?我是一名教师,又不是行为艺术家,需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干净利落的形象。
当初下定决心减肥,也是如此,一个无法管理自己身材的人,怎么获得家长的信任,能够管理好孩子的学习呢!
相比于减肥,收拾是更加重要,也是更加直接的个人形象管理方式。至少,我见过不少成功的胖子,但是没有见过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成功人士。
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来家里找我玩,当时我穿着一件领口,油光瓦亮、满是黑色锅灰厚棉袄。
我看着一顶粉色的可爱圆球帽,同学一身白色的长款羽绒服,黑色的紧身牛仔裤,再加上一双白紫相间的网鞋,当时我的心里自卑到尘埃里。
尽管,对方不说,但是直到如今,那一幕都刻在心底,不曾向外人透露过。不是新旧衣服的问题,而是干净和邋遢的对比,我不想要番茄,再有那样的体会。
在陈行甲的《在峡谷最深处》,他写道母亲的教诲,“干净,是穷人最后的尊严,哪怕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也要干干净净的。”
这一点,深以为然。30岁前的人生,是爸妈给的;30岁后的人生,是自己给的。
现在的我,自然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夸张,但要说有多么天翻地覆的改变,其实也没有。
养成一个爱收拾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卫生习惯,是为了媳妇的嘱托,更是为了自己的修养。
人生,在于修行,在写作中,也在家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