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精通力”,如何成为自己领域的“庖丁”,做到游刃有余

职场   2025-01-07 17:09   上海  

在《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理想人生实现指南》一书中,罗伯特·格林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概念,“精通力”。

用书中的原话说是,“一种能更好地掌握现实、他人及自我的能力”。个人的理解,“精通力”是自己对外部环境的掌控力。

实际上,用《庄子》里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能够把这个精通力解释的更加清楚,一个屠夫对牛的骨架了如指掌,能够顺着骨架的缝隙,把一头牛给解剖干净,但是刀却没有变钝。

在高手眼中,刀成为了手臂的延伸,“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然而,我们如何在工作中,锻炼出如同庖丁一样的精通力呢?

一、精通力的三个阶段

人想要拥有精通力,一定会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学徒阶段,积极创造阶段,精通阶段。

首先,是学徒阶段,我们对于世界是一种混沌、模糊的概念,需要一整套看待世界的完整逻辑。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缺乏信息,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缺少对抗不确定性的系统。

因此,在学徒阶段,人们需要导师,一个将自己领入行的人。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学习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练就一番惊天动地的本领,这是他的学徒阶段。

第二阶段是积极创造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从导师那里离开,去寻找自己的道路。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离开中,闹龙宫获得金箍棒和铠甲,闯地府修改生死簿长生不老,踏凌霄得仙丹、蟠桃,炼成火眼金睛。

这是孙悟空的反抗之旅,也是他的提升之旅。

第三阶段,则是精通阶段。

在这个阶段,孙悟空从五行山上出来,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将自己的本领、人脉、眼界运用得淋漓尽致。

真经,不在灵山,而在一路上金箍棒闪烁,扫清天下妖魔鬼怪之上。

二、找到自己的原始冲动

孙悟空在看到老猴子去世之后,便萌发了想要求仙问道,长生不老的想法。

这个想法,不仅蕴藏在他学艺的过程中,也一路伴随着下地府、上天庭,西天之路上。

在书中,格林这样描述人的天生倾向,“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将其视为内心的召唤,常常支配着他们的思想和梦想。

这种强烈的渴望,会让他们度过自我怀疑、单调乏味的练习和研究、嫉妒者无尽的冷嘲热讽,从而练就旁人缺乏的韧性和信心。”

我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常常会有一种感觉,他人认为习以为常的职场潜规则,我会觉得有一种窒息感。

对于自由和独立性,我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原始冲动,才一步步让我自己走向创业的道路。

在创业道路中,我可以去思考市场的规律,从而诞生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

市场规则,其核心逻辑是价值交换。先是客户的价值,没有给客户提供充足的价值,企业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其次是员工的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因此因此获得幸福,那么这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可能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最后,才是创始人的价值,如果前两者价值都被满足了,其实创始人本身的价值也就得到满足了。最好的管理者,是服务者,是舞台的搭建者。

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民”是客户,“社稷”是员工,“君”是创始人、管理者。

三、精通力意味着永不止息

人,想要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就要永不停歇,不断寻找更高的目标。

真正,当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的时候,他其实回归到了最原始的石头阶段。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妖怪,也不是如来佛祖,而是没有战斗的理由。

所以,孙悟空如果还想要进一步变得更加强大,他还需要追求自己的内心。找到拿起金箍棒的理由。

在方寸山,他的愿望是长生不老,所以他成为菩提祖师最优秀的弟子;在凌霄宝殿,他想要齐天大圣,想要当玉帝,所以大闹天宫;在西天之路上,他想要真经,所以一路上斩妖除魔。

那么,当孙悟空取得了真经之后,成为斗战胜佛了,他还有没有更大的目标呢?

人,神,佛,不管取得过大的成就,一但缺乏新的目标,就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了。

篮球皇帝乔丹,在每次新的赛季中,都会将自己获得大满贯的次数,而且每一次都会多数一次。

也就是他一定要赢,而且下一次还要继续赢。

在《像乔丹和科比一样成长,想要成为球场的王者,就必须为之野蛮进化》一文中,我描述了乔丹这种近乎疯狂的,不断精进的冲动。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在学生时代,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在职业阶段,比我厉害的老师也比比皆是。

然而,有一点,我永远也不会满足现有的目标,一直会给自己、给学生提更高的要求。

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是不停地问自己,还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怎样可以教更多的学生。

这种不断追求的内心,自然而然也会传递给学生,这是老师给学生最大的礼物。

W同学,数学从19分提高到了60多分,那么下一个学期,我的目标就是让她考到80多分,乃至90多分。

切实地为学生,提供真实而且有效的帮助,不断激发她的潜能,这是我的“庖丁”之路。

橙君
写作,最怕的是长久稳定的输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