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清单:行走400公里,读20本传记文学,在迥异人生中探索自己边界

职场   2024-12-04 06:00   上海  

整个11月,我一共累计运动了350公里。其中,徒步约150公里,骑行约300公里。

之所以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是因为11月中旬,我换了一次手机。工作5年的华为nova5,变成了iPhone15,所以导致统计数据出现了一些偏差。

12月,我的目标将变为400公里。此外,计划集中阅读20本人物传记,并写相关的公众号书评文章。

一、简单到拿起手机就走

一个运动,只有简单到极致,不需要任何准备,才更容易被坚持。

也许,我每天出门,唯二的装备是一部手机,以及一副蓝牙耳机。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是我听书的好时间,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方式。

出门后,我不担心会口渴,也不用担心会肚子饿,反而担心自己面对大街小巷的美食,会不会顶不住诱惑,胡吃海喝一顿。

也不需要什么好的装备,衣服、鞋子,就穿平常时的就行,不需要额外购买运动款。

有两次,跟学生谈起我的骑行计划,学生都在晒自己的自行车,都是大几千、上万块。

我特别豪爽地开玩笑道,“我骑的自行车,都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因为滴滴、美团和哈啰,都是独角兽公司,市场估值数十亿美元。”

共享单车的好处是随骑随行,不会有人是背着自行车的错觉,万一骑得太远,随时可以转换成地铁站,或者打车回来。

我们是人骑车,不是车骑人,带着一个累赘,哪怕是停在餐馆外边,都会担心自己的车有没有锁好,会不会被人偷走。

运动的第一要务不是为了耍帅,而是自由。自由的运动,远远比帅气的运动,要有价值多。

二、5000公里游遍上海

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有三个泥瓦匠在砌墙,第一个泥瓦匠说,“我是在上班”;第二泥瓦匠说,我在专注于砌墙这项艺术;第三个泥瓦匠说,“我再建一座教堂”。

三个泥瓦匠做同一件事,有不同意义。第一个人,他是在完成一份工作;第二个人,在追求一个事业;第三个人,在完成自己的使命。

对于一件事,如果能够将其赋予神圣的意义,将更能够成功。

于是,我将其定为,一年时间,行走5000公里,游遍上海。5000公里,一年时间,平均到每天,只需要13.5公里。

算上天气因素,以及上班时间实在太忙,完成这个目标,不算太难。

我生在湖北,学在北京,工作在上海,如果问我是哪里人,可能会脱口而出湖北人。但真正去工作,发现自己还是更加适应上海的工作环境。

吾心安处,是吾家。如何心安呢?那就是尽可能去更多的了解它,用双脚和自行车的轮胎,去丈量上海,是我了解魔都特有的打开方式。

为此,我还新开了小红书的账号,分享运动时,在路边看到的风景。顺便,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一举多得。

三、在运动中读书

自从9月份开始,我就已经开始坚持每天都阅读,写作,以及运动。运动,从9月的130公里,10220公里,11350公里,这个运动范围再越来越远。

阅读,958个小时,1069小时,1175小时,共计202小时,平均日阅读时长超过2个小时。

写作,累计完成了70多篇公众号文章,按照最低1500字,已经有10万余字的写作量,比得上过去一两年。

运动,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好,以前看不进去的书,一下子就能够理解了。

阅读,也让自己对运动的理解更深,也许一两件简单的事情,很平常,但能够将有益且坚持的事一直坚持下,就能够不平常。

至于写作,完全就是一个展现、积累和思考的过程,如同奶油一样,通过吃草和喝水,要开始制造一些牛奶了。

我不确定这些事,一定能让自己有多么成功,成功本来也是一件由特别多因素组成,具有偶然性的事。

但,运动、阅读和写作,可以提醒自己着眼当下,爱护家人,积极行动。

四、尽快开始行动

本来,我是在做2025年计划的。但后来转念一想,为什么不从2024年最后一个月就开始实施呢!

既为2024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2025年开个好头,做一个可行性测试,一举两得。

如果有计划,就立即行动,不要等待,不要规划,可以边做边调整。

原本计划自己读“传记”,只持续一周,阅读7本传记就结束了。但后来,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没法一天读完一本,这样没有办法实现日更;第二,不知道怎么选,7本的容量太少。

改成一个月,就从容多。每一篇文章,不一定都要写一个完整的人,这样文章太长。

可以采取随笔的方式,既写一本书、一个人的故事,也学会从个人的故事走出来,写一写将其杂糅在一起的思考。

至于阅读的门类,就更加广了。一个月时间,足够将商业人物、科技人物、运动员、政要,只要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看一看了。

传记,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自己的兴趣,信马由缰,任由爱好将自己触及到,不断打破自己认知的边界。

【往期回顾】


如何更好地创造,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成为我内心挥之不去的问题。

因此,开启“超级正常人”专题。他们都是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但又结结实实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令一般人望其项背。

也许,他们的成长经历,更能够启发我们,该如何行动。


韩国自青的10年成长之路,从游戏宅男,到千万年薪
神人陈行甲,从农民的儿子到县委书记,再到辞掉公职转身公益
如果董明珠是格力的武则天,那么朱江洪就是打下大唐江山的李世民——读《朱江洪自传》
怎样读传记,破除个人崇拜是前提,不要给自己再造一个神明
三十不设限,30岁“大龄”学生的留学之旅,怎样突破生活重围

橙君
写作,最怕的是长久稳定的输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