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为什么学不会理财》一书中,作者李宁子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理财?
顾名思义,理财就是整理自己的财富,而财富是人失去所有的金钱之后,最后剩下的东西。
财富既包含物质上的财产,也包含精神上的自由。假如遇到了强盗,将所有的身外之物都给抢走,但没有人能够夺走精神世界的任何东西。
人的财产也分为很多,比如银行账户的储蓄,还包含手上所拥有的物品,大到房子,小到手上的一只笔。
尊重手上的每一件物品,让物品能够物尽其用,这也是理财的一部分。
一、财富的本质是自由
在书中的开头,李宁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富人到海岛上玩,看到渔夫躺在海边的岩石上晒太阳。富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打鱼?”
渔夫回答,“为什么要打鱼?”富人说道,“打鱼可以赚更多的钱?”
渔夫又问,“赚更多的钱做什么?”富人答,“赚钱可以享受生活呀!”
渔夫说,“我现在就在享受生活。”
富人回答,“你只体验了打鱼的生活,没有见过世界其他的样子,比如草原,沙漠,又或者城市。”
借这个故事,李宁子阐述了自己的金钱观,“财富,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是自由”。
人的自由分为三种,分别是时间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以及人生上的自由。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由的时间来自于工作的效率,自由的思想则来自于独有的消费观。
有人会觉得,自由思想肯定需要读万卷书才能拥有。其实,每一次消费,自由思想都在萌芽。
我们去超市,去菜市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而每遇到一件商品,自己心中都会有一个价格。
就拿一支笔来说,有的人觉得一文不值,有的人则愿意出100块买它,不同的心理价位,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自由思想。
理财,要求人能够审视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的自由思想,建立起个人独有的财富观念。
正如郭德纲所言,“人的耳根子,要硬!”
二、理财先要积累
理财跟投资很大的区别,投资者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如巴菲特、芒格、索罗斯、段永平、李录等专业的投资人,他们讲述的投资理念,是为了保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赚更多的钱。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对方那样的本钱,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理财,积累本金。
有人说,巴菲特99%的财富来自于50岁以后所赚取的。对我们来说,巴菲特在50岁之前的积累,比50岁之后的投资行为,更有参考性。
在缺乏本金的情况,哪怕是拥有巴菲特一样的资产回报率,其价值也非常有限。
理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基于自己的现状,如何更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
理性消费,是理财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就好比一个水池,有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在这方面,阿妈是其中的高手。在我上大学的期间,她的工作是在县城里的宾馆、医院做保洁,5年的时间她独自存下来了十几万。
在医院做保洁的时候,她一个人打两份工,有3000出头的工资。所有诸如买菜、水电费之类的花销,就靠卖纸壳、塑料瓶,一个月有三四百块。
夏天,饮料瓶很多,她的“外快”就多一些,这样她也会去给自己买一些好吃的,犒赏下自己。
先不谈生活品质,单纯从存钱、积累财富的角度,阿妈无疑是此中魁首。
三、理财的目的是生活质量
穷人,把金钱当作目的;富人,把金钱当作工具。把钱当作目的的人,一辈子都是金钱的努力;把金钱当作手段的人,则会成为金钱的主人。
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行为,不能够为了节约,舍弃自己的生活品质。
比如,为了节约电,买了电热毯,也不用,一直在那里吃灰。但其实,只要开了电热毯,就能够在盖中等厚度的被子,而不会寒冷。
自己的舒适度,是具有比一点点电费,拥有更高的优先级。
此外,我们还需要去探索一些省钱,但是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物品。
比如火锅,媳妇作为四川人,对火锅的热爱是刻进骨子里的。而外面火爆的火锅店,比如海底捞在高峰期,需要等一两个小时。
一些普通的火锅店,要么是食材不新鲜,要么是太贵不划算。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在家做。
前段时间,我花了200多买了一个插电的鸳鸯锅,这样就可以在超市买各种想要吃的火锅原料。
自己买原料,成本至少要少一半,因此在永辉超市、盒马生鲜,真的可以想吃什么,买什么。因为,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心里都会想,如果去火锅店,这些东西价格要翻一倍。
吃一顿满意的火锅,对我们家来说,就是热气腾腾家的体现。
四、理财是要追求事业
事业和工作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比拼的是劳动时间,看到的是眼前的收入;事业,拼的是资产,是长远目标。
比如说,补习班老师,做线下教育是我的工作;但是做教育,将自己在教育上的心得写成文字,是事业。
如果教育都不能称作是一辈子的事业,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是事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更短的维度来看,每一天的事业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空余时间,没有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时候,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李开复在身患癌症的时候,面对倒计时的生命,他无数次地想到,“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今天自己到底该怎么度过。”
最终,开复老师得出自己的人生结论,体验是最重要,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对我来说,每天1个小时的写作,并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完全是自己的爱好。而这一个小时,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结构化的表达。
也许,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够有很高的阅读量。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在写每一篇文章,自己的内心是自在满足,都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心灵之旅。
安德雷·卡内基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挑选一条道路之后,坚持到底。”
教育和写作,是我个人事业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人才能够走得稳。
【往期文章】
本期主题,是金钱,重新审视自己的金钱观,提高对财富的认知,从而修正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第3篇文章,是韩国富豪金胜镐对普通人的告诫,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一个富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详见《韩国“巴菲特”的投资建议,普通人该如何由弱胜强,积累财富》。
第2篇文章,是对财商四种能力的消费能力,进行阐述。我们无时无刻不是消费者,消费金钱、时间和精力,需要审视自己的判断力。详情,见《学会消费,是走向财富自由的必经之路》一文。
第1篇文章,主要对《从负债2000万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一书的书评,找到最高的宇宙法则,并遵从它,会让我们获得无穷力量。详见《通晓宇宙法则,打造人生外挂,如何从破产边缘到心想事成?》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