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佣人家的孩子到功夫巨星,成龙是怎样练成的?

职场   2024-12-10 17:28   上海  

90后来说,成龙的名字耳熟能详,仿佛一出生,他就是大明星,在电影中威风凛凛,却不知道他,来时的路,这样艰难。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所有人的成功,都需要极大的努力和付出。

在《我是成龙》一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龙大哥的人生,窥见他的成长之路。

一、出生佣人家里

1954年,成龙出生在香港,故名陈港生。

母亲生成龙的时候,已经是40岁了,属于高龄产妇,因此在娘胎里怀了12个月,进行剖宫产才出生。

当时,父亲是法国领事馆的厨师,母亲是帮佣。用成龙的话说,一出生就是维多利亚山顶的富人公馆,只不过其他人是前面的气派花园,而他们家是狭窄而简陋的杂货间。

从一出生,小小的成龙就非常调皮,母亲一边在洗衣房里洗衣服,好动的成龙就在到处爬。

因为母亲的溺爱,小时候的成龙很胖,个头也比较大。后来父亲看不下去,45岁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成龙习武,在晨练中练习洪拳。

领事家有一个小女儿,出自教养,领事夫人让自家的女儿带着成龙一起玩。这个小女孩,把小男孩称作她的小男朋友。

每一次,在女孩子受到其他小孩子欺负的时候,成龙大哥的正义感爆棚,保护欲就起来了,自幼习武的他,自然是“战无不胜”。

即便是被父亲抓住,被严惩,关小黑屋,一旦小女朋友被欺负,成龙依旧会仗义相助。

直到后来,成龙打架打出名了,周遭的小朋友不仅不敢惹成龙,也不敢惹成龙这位小女友。

5岁的时候,成龙上南华小学,是一个非常好的私立小学,然而有多动症的男孩,非常讨厌上学,对学校的枯坐感到厌倦。

于是,上课的时候,捣蛋就是成龙的主业。有时,坐在椅子上向后摔倒,逗得全班哈哈大笑;有时,向同学做鬼脸;有时噼噼啪啪地敲桌子。

这些日后,都被成龙搬上了电影屏幕,在电影中搞笑的场景,在真实的世界中,可能就是老师的心腹大患。于是,被老师罚站,请家长就是家常便饭。

最终,一年级的时候,成龙就留级了,大失所望的父亲把他领回家了。

有时候,孩子的天赋,真的不是靠着单一的教育,能够改变的。作为一线老师,深深的感慨,尊重孩子的天性,在现行的教育系统下,是一种多么困难的事。

想要学校提供个性化教育,不现实也不合理,能够给孩子个性化教育只有家庭教育,由父母引入社会教育才有可能。

只能说,成龙有一个非常开明的父母,能够随时调整对他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成龙最大的幸运。

二、10年武行的戏剧生活

以前,我一直觉得《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和楚霸王的戏剧生活,是一种夸张。但看到成龙的学习生活之后,我发现电影还是非常保守的。

退学之后,成龙的父亲需要随着法国领事一起去往澳大利亚,担任厨师长。而母亲,则选择留在香港,照顾成龙两年。

这期间,父亲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将成龙送进了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院,一家武行。在这里,成龙除了陈港生之外,多了一个陈元楼的名字(其实,成龙一直后来成名之后的艺名,因为成龙更有名,就一直叫成龙好了。)

这是一家训练武术、杂技为一体的个人学校,程蝶衣小时候受到的那些苦,就是成龙小时候的翻版。

在刚开始的一年,母亲会从领事馆大老远提着一桶热水,来给成龙这个泥猴子洗澡。每一次,看到儿子身上各种伤痕,就一直掉眼泪。

在戏剧学院,除了各种严格的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体罚。其实,整个生活,跟军事基地,没有什么两样。

有一次,成龙八九岁的时候生病发烧了,在训练的时候报告给师父。于占元转过头,对所有人都说,大家都不要练了。

然后,让成龙左扫堂100,右扫堂100,左飞脚100,右飞脚100。完了之后,师父对成龙“和蔼”地说道,“好了吗?”

被吓得呆住的成龙,自然忙说“好了!好了!”此后,再也不敢生病了。

在戏剧学院,除了严苛的师父,师兄们的欺负也是家常便饭。成龙有一个逆鳞,绝对不允许别人骂他妈妈(也是自尊感非常强的一种体现)。

有一次,一个师兄骂成龙的妈,他立刻骂了回去,师兄就打他一耳光。在戏剧学院,极其重视师兄弟的道德伦理,因此成龙不敢还手。

结果就是成龙一直骂,对方就一直打他耳光。最终,是一位师叔看到,制止,成龙已经被打成猪头。

在戏剧学院,成龙不只学会了武功,也学会做事坚韧,敢打敢拼的性格。

后来,于占元师父去世,大师兄洪金宝、师弟元彪等人,包括成龙都放下手中的电影,从世界各地飞回香港,参加师父的葬礼。

说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当时在戏剧学院,成龙他们一直被迫剃成小光头。成年之后,成龙就开始留长发了。

于是,电影《醉拳》里那个经典的长发造型就出现了。

三、死得最好的演员

17岁的成龙,离开了戏剧学院,开始在片场跑临时工。

此前,成龙谈了一个初恋女友,是戏院里的当家花旦,但是受到父母的阻挠,认为武行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行业。

被迫分手的成龙,觉得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不管是什么电影,哪怕是死这个戏,成龙也高标准的完成。日后,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将这个故事写进电影里。

有一段时间,就有导演直接脱口而出,“去把那个死得最好的人叫过来。”

当然,成龙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一面,就是抢镜。有一次,他在片场,无意中甩了一下头发,抢了女主角的镜头。

被导演黄枫骂道,“你他妈甩什么头发,你是哪里来的,给我滚出去”,一连串的打骂让成龙怒火中烧。

血气方刚的成龙,在片场外,拿着一把木刀,就要去活劈了这个导演。在关键的时候,被大师兄洪金宝死死抱住,这才没有惹出事端。但,成龙得罪了大师兄,很长一段时间成龙的都有些“声名狼藉”。

“单飞”的成龙,遇到了人生之中第二个贵人,那就徐二牛,成龙为了获得徐二牛的赏识。用牙签一点点将车身缝隙的垃圾都挑出来,将徐的车擦得干干净净。

如果只是会拍马屁,成龙就不是成龙了。慢慢地在片场,成龙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勤奋,能够不畏艰险,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这样很快成为了龙虎武师。

在这段武行的经历,成龙一下成长起来了。混社会的苦,和在学校里的苦是不一样的。学校的苦,是事先设置好,你必须要达成某一个目标。

有师父,有同学,跟你一起努力。有很多人在初高中的时候,觉得非常痛苦。但又有很多同学,会下意识地怀念,那段努力。

出社会后,我们所有遇到的苦楚,都是自己选择的,简单来说是“自讨苦吃”,这考验着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力量。

1976年,香港武打片遭遇寒冬,22岁的成龙飞到澳大利亚,准备去投奔父母。父母对成龙的宠爱,一直是他的港湾。

为了留在澳大利亚,尽管语言关还是不过,但他一天打两份工。白天在工地做泥水匠,晚上在餐厅配菜、帮工。

在工地盖房子、推水泥、搬砖之余,成龙就给老外展示各种各样好看的武打动作,把老外差异地一愣一愣的,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武功。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之后,成龙还是回到香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四、成为下一个“李小龙”

李小龙作为第一个国际功夫巨星,以一人之力,带火了整个香港的动作片电影。成龙的崛起,和李小龙离不开关系。

在《精武门》当中,成龙就和李小龙搭过戏,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武替。

一次,在打斗中,成龙被李小龙的双截棍击中脸颊,顿时半边脸就肿起来了。镜头结束后,李小龙跑过来看倒在地上的小弟,连声说sorry!”

成龙从小挨打习惯了,这个时候被明星关注,就算不那么疼,也要装作很疼的样子。

就这样,李小龙记住了这个工作卖力,动作出色的小武行。在拍电影的时候,给了成龙各种挣钱的机会了,过钟、补钟、接夜等额外收入。

1973年,33岁的李小龙去世,给香港动作片造成巨大的打击,这个时候,迫切地需要第二个李小龙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嘉禾电影公司,将这一希望寄托在成龙身上。只可惜,成龙永远都成为了李小龙。

例如,在打斗的时候,李小龙会发出怪叫,表达自己的愤怒。他的打斗干净爽利,硬桥硬马,拳拳到肉。

这段时间,成龙饰演了《剑花烟雨江南》《蛇鹤八步》《一招半式闯江湖》《神拳》《拳精》《龙拳》等电影,这里面都在尝试复制李小龙。然而,这些复仇的苦大仇深电影一直不温不火。

观众,需要的是李小龙,而不是复仇类电影。

这个时候,成龙也很痛苦,他清楚自己永远都成为不了李小龙,偶像是神,他是人。李小龙打一拳不会痛,但成龙会,而且会很夸张的甩手。

成龙将这个想法和当时的新导演吴思远说了之后,得到了吴的认可。

在《蛇形刁手》中,导演吴思远给成龙放权,成龙既是男一号,又是自己的武术指导。他开始编出很多蛇形、蛇嘴、蛇头、蛇尾等动作,而且将自身的喜剧因素给放进去。

主角不只会整蛊,还会调戏女主,不再是一脸的严肃,而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样子。打斗起来,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术都出现了。

最终,《蛇形刁手》在1978年大获成功,彼时成龙24岁。

紧接着,《醉拳》横空出世。自此,成龙慢慢地摆脱李小龙的影响,在成为下一个国际巨星的路上,开始越走越稳。

五、成龙的成功之道

每一个现象级的人物,都有他成功的必然理由。

在当时,成龙的师兄弟,大师兄洪金宝,师弟元华(《功夫》里的包租公)、元彪都是后来有名的武打明星。

成龙自己也说,自己在戏剧学院属于什么都不擅长,但比较全面的人。而在当时,各类武打、动作的明星,都不在少数。

若论长相,成龙的大鼻子、小眼睛,一度被古龙吐槽,“我的小说主人公,不是写给他的。”

那么,在龙争虎斗的70年代,成龙是如何一步步脱颖而出的呢?

第一个原因,是成龙在电影能够找到自己的特色,他从小就喜欢打斗,有正义感,而且喜欢搞笑,这些都成了他电影的主线元素。

在打斗中,成龙会借助现场任何一个道具,进行武术设计。甚至有网友开玩笑说,“成龙的主场是家具厂,在那里永远不会输。”

成龙,开创了特色的喜剧、武打相互融合的元素,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位置。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周星驰了。

第二个原因,是成龙出生下层,对于武师、工作人员,都非常照顾,非常好。

当时,成龙遭遇邵氏嘉禾之争,当时捧红邵氏电影的罗维将成龙的违约金,从十万港币改为千万港币。

后来,一个主管财务的老管家,帮助成龙作证,是老板修改了合约。最终,成龙避免了天价罚款。

而这位老管家之所以帮助成龙,是因为之前,成龙自掏腰包,给这位老管家3000港币。也是这笔钱,救了日后成龙的命。

第三个原因,成龙敢打敢拼,经常设计各种危险的动作,然后不用替身,身处一线去拍摄。

成龙的电影,在剧情上,不算太精彩,没有周星驰电影那么多内涵。但是,动作、冒险都独树一格。

为了创造各种危险的动作,成龙每一次拍戏,都几乎可以算得上一次生死之旅,拿生命在拍戏一点都不夸张。

六、克服自己的自卑

阿德勒在《自卑和超越》一书中写道,“人的成长,都来源于自身的自卑,只有克服自己的自卑,才能跨越式的成长”。

在拍电影的时候,成龙就意识到自己是人,不是神。所以,他把自己普通人的一面搬到电影屏幕中,就获得了很多关注。

然而,自传中,肯定有很多关于成龙大哥自己讳莫如深,没有写得很清楚的地方。

比如,成龙出生底层,自幼长在佣人家里,虽然不至于缺衣少穿,但自尊心极为敏感。

成名之后,成龙非常喜欢热闹和排场,喜欢前呼后拥的大哥感觉,喜欢浮华。他自己也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看起来像是一个暴发户,恨不得戴10条大金链子出门。

成龙的豪宅里,有着诸如狮子、白蛇、浣熊等各种各样的宠物。

然而,对于这些因为财富、地位的提高,难免会有进退失据的失衡。电影内,龙叔是一个超人,永远都可以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身手,打败强大的对手。

在电影外,成龙凭借着对公益的投入,也打败那个傲慢、骄傲的暴发户。

有一次,儿子房祖名伸手要钱,买一辆豪车。成龙带着儿子去印尼看了地震灾区的儿童之后,小房再也没有提车这回事了。

目前,成龙已经将自身的家产超过一半捐入自家的慈善基金中,他的梦想是等到死的那一天,所有的钱都能够归零。

有这样的认识,成龙算是真的,找战胜自己的方法。

橙君
写作,最怕的是长久稳定的输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