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江自南向北,流经湖南全境,是湖南人的母亲河。它与汨罗江等一道汇入洞庭湖,构成了浩瀚的洞庭水系,也带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造就了湖南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为深入探索湖湘文化的源流与特质,深度挖掘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湖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湖南文化强省提供价值支撑,我们特推出“湖湘研学记”重大融媒体系列报道,逐水而行,奔赴湖南各地,探寻与思索“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这一时代命题。
碧泉书院:吾道南来,厚德流光
从碧泉潭到碧泉书院,只有几十米的距离。站在书院旧址前,思绪翻飞,一边是泉水依旧,一边却是书院不再,令人遗憾。
900多年前,这座书院究竟有何魅力?答案就在于胡氏父子的与众不同。
在碧泉办学期间,胡安国主张心性修养,强调通经致用、知行合一、实事求是,贯之以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以期通过“修身”“养性”,获得成道求仁、治国安邦的现实意义。
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胡氏父子所处的年代,经历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他们虽偏居山野,却依旧牵挂着冷落山河、凋残民物,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教授生徒、研究学术与救国救民的现实统一起来。
这一思想,有着正统的理学渊源。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周敦颐,号称“濂溪先生”,他以孔孟正统为主,兼综道佛思想,阐发心性义理之学,开宋代理学之先河,其学生程颢、程颐完善了该学说,胡安国正是“二程”的再传弟子。
有了胡氏特色教育思想的加持,碧泉书院吸引了一大批杰出弟子负笈求学。
胡安国共有弟子26人,除了胡氏子侄之外,还有彪虎臣等名士。胡宏游学讲道20余年间,湖湘之士多求学于其门,尊其为一代师表,弟子张栻、彪居正、吴翌、孙蒙正、赵师孟、赵棠、方畴、向浯等人,皆成有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因为一个书院,僻静幽远的碧泉,迎来“远邦朋至,近地风从”的景象。
在碧泉书院,还有一个意义非凡的工程——胡安国所著《春秋传》和胡宏所著《知言》均在这里完成,分别是当时的教学讲义和课堂语录。
《春秋传》主张“尊王”“攘夷”,前者讲“君臣为纲”的政治理论,后者提倡对抗外敌的民族精神,无不闪耀着胡氏“通经致用”的思想,后来成为元、明两朝“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考内容。
当时谁又能料到,偏僻的碧泉书院,竟蕴藏了如此巨大的能量。
碧泉书院(旧址)
概况:始建于南宋时期,后多次经历损毁、修缮、重建等,因孕育了湖湘学派而闻名。碧泉书院于1986年被彻底拆掉,目前正着手恢复。最后存在的书院已非宋时旧景,更多地体现为纪念性祠堂式建筑,为一个四合院,分上栋和下栋,由胡氏族人于清朝年间捐资重建,书院前曾有记录捐资情况的碑文。
位置: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
湖湘学展陈馆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至周五)
联系电话:1735265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