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时事   2024-11-21 15:27   湖南  


- 全文1601 阅读约5分钟 -


乡愁是什么?

乡愁就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

2024年1月起,湖湘源微信公众号重点推出了“怀旧湘潭文化栏目,以“怀旧”为重点,充分挖掘、展示和弘扬湘潭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以湘潭人的特色文化记忆为脉络,寻找挖掘有湘潭烙印、辨识度较高、有一定历史深度的具体事物来进行表现。目前已推出10期,还有两期正在制作中。



座谈会现场(记者 陈旭东 摄)


11月20日下午,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建设提质座谈会召开,总结2024年“怀旧湘潭”栏目运行情况,征集湘潭日报社2025年文化副刊建设建议和意见。湘潭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龙香玖为参与“怀旧湘潭”栏目创作的各位画家颁发聘书,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为栏目建设提质出谋划策



参会人员合影(记者 陈旭东 摄)


接下来
让我们跟随
参与“怀旧湘潭”栏目创作的
部分画家
欣赏他们笔下有湘潭烙印的古建筑
了解他们对湘潭文化的感悟
听听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独到见解






徐旭

文化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怀旧湘潭”栏目通过文字和绘画来宣传湘潭,将家乡的文化财富与艺术作品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义源当铺思“秋”》







姜向东

“怀旧湘潭”栏目用绘画的方式宣传湘潭,引发公众共鸣,形式新颖、独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通过联合的形式,多部门共同发力,提升公众意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罗银秋

湘潭文化底蕴深厚,值得“怀旧“怀旧湘潭”栏目可以扩充内容,与文旅广体等部门联合,题材选取范围拓宽至非遗、民俗故事和古诗词等,吸引更多人参与。


《寻幽湘潭文庙》







赵炽光

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应关注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议推出多种形式的文化作品,推介有代表性的画家等,多样化宣传湘潭文化。


《走进板石巷》







焦立强

我小时候在江西会馆(万寿宫)附近生活,对湘潭有很深厚的情感。我的根在湘潭。文化发展应更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多样化宣传,从而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风雨万寿宫》







王奇志

文化宣传要接地气,锁定更多受众,提升文化含量,为外地人来潭提供参考。栏目可以拓展内容、从不同角度出发,扩充作者及作品,立体化宣传湘潭文旅。


《东山书院》







谭杰

如何持续打造好“怀旧湘潭”栏目?关键是要坚持。提出好点子,抱团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话说洛口》







沈磊

增强文化宣传趣味性,将湘潭文化符号进行商业化的推广,如推出联名款、举办读书会、打造文化创意空间等。


《唐兴寺记》







龙建中

建议将“怀旧湘潭”作品制作成画册,集合文字+绘画+老照片等多种元素,打造一本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湘潭文化精品读物。


《乡愁漫雨湖》







黄照

多记录本地有特色的文化故事,以高峰塔为例,深挖建筑背后的故事。


《高峰塔说文运》








陈昱成

文化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力量,建议给新生代画家更多发展平台,助推湘潭文旅发展。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建设北路新华书店——老湘潭闹市中一处宁静的港湾
这位湘潭新闻人,30岁生日在太行山跳崖牺牲
湘潭作家邱长林六十年前与老舍的一面之缘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