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沿江风光带工作

时事   2024-12-04 15:02   湖南  


- 全文1476 阅读约4分钟 -


河东沿江风光带(记者 方阳 实习生 高隽谦 摄


行走的橙黄色


文|胡梦姣

没事喜欢沿着沿江风光带游走。风光带四季景色迥异,色彩纷呈,花草树木,天空江水,常看常新,不时让人眼睛一亮。
偶有人随意抛下手纸、果皮等垃圾,很快就会有一个穿橙黄色马甲的园林养护工走近,默默地清除。她一手持长柄夹钳,一手提着纸袋或塑料袋,一处捡拾干净,再推着单车,又去往下一处。
多次走近她,与之攀谈,得知她姓魏,农村人。夫妻俩随独生女来到这个城市,帮女儿将两个孩子带大。孩子们上学后,闲不住的夫妻俩分别找了一份工作。丈夫在滨江北路附近的一小区搞卫生,她则在沿江风光带做养护工。
她已年过花甲,头发花白稀疏,面颊皮肤光洁,额头、眼角、颈部镶着深深浅浅的皱纹。双手粗粝,拿夹钳的手指两处关节变了形。
她年长我一岁,同龄的我们有许多共同话题。多次交流后,我们开始畅聊,说到欢快处,会不约而同地打着“哈哈”。
其实她很健谈。她告诉我,做这份工,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在大家上班前,要将属于她的路段清扫干净。上午工作五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每月有两千多元工资,还有意外险。她说,现在人们都习惯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了,所以,每天不是很累。她说,这里空气好,又没有车辆,做事很安全。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在这河边上走来走去,不仅看了风景,还锻炼了身体。六年多来,她很少感冒,即使流感季节她都没有中招。
老魏说出来做事是为了消磨时光,其实不然。她说自己不打牌,没其他爱好。不带人,在家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很无聊。她说:“我们现在身体还好,总不能就坐等女儿女婿养吧。所以,趁着还做得动,就多做点,赚一个是一个,为他们减轻一点负担。而且自己赚钱花,没压力。你说是吧?”
老魏的交通工具是一辆二手单车,前面把手上挂着一个袋子,装着自己的水杯,车头上安了一个篮子,放她的工具。后座上绑着一个大的蓝色收纳袋,里面是能回收的矿泉水瓶、饮料瓶、纸质包装盒等,都被她捏瘪、踩瘪了。她说这些东西积少成多,也能赚点油盐钱。
我们边走边聊。她捡垃圾,我拍花草。路基下有一大片绿草开满了蓝色小花,我蹲下身子去拍它们。她告诉我,这个草叫“烂布草”,是草药。我用手机查了一下,这种草叫“婆婆纳”,确实是一种草药,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常做药引子。
与老魏道别,看到在一片浓绿中,黄色的金鸡菊,白色的一年蓬、野胡萝卜花、栀子花,粉色的木槿花,黄绿色的狗尾巴花等,粲然可见。
花无百日红。而老魏身上的一袭橙黄却一年四季鲜亮,在缤纷的色彩中很抢眼。


作者简介

胡梦姣,昵称念奴娇,湘潭市医疗保障局退休职工,湘潭市作协会员、湘潭县作协理事。曾发稿于《知音》《老年人》《妇女》《婚姻与家庭》《中学生百科》《湘潭文学》《湘潭日报》《湘潭作家》《白石文苑》等刊物。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湘潭城轨协奏曲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叶汉民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