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三千里 终是老湘潭

时事   2024-12-09 15:00   湖南  


- 全文2123 阅读约6分钟 -


千里湘江第一湾


云水三千里 终是老湘潭


文|村夫

归乡的路是多么的漫长,屈指间,我已天涯漂泊二十年。二十年来,我打工南粤,多少次登高临远,北望潇湘,关山迢迢,杳杳归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多少次梦回故里……我离开故乡数千里,却从未走出过自己的乡梦。

我的故乡湘潭,地处湘中,古属楚地,温婉秀美的湘江水穿城而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座具有20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湖湘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发祥地,同时,也是驰名中外的“湘莲之乡”。

故乡曾诞生与养育过很多历史名人,有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等革命家;有王闿运、杨度、齐白石、黎锦熙、张天翼等文化名人;还有陶侃、何腾蛟、曾国藩、秋瑾、刘道一等历史名人。他们曾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或叱咤风云建功立业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或翰墨遗香立德立言令文坛风生水起留下传世经典文章。

故乡是诗歌的文化热土,文风炽盛,英才辈出。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创作曾在这里大放光芒。历代湘潭本土诗人以及歌咏湘潭风物的名篇佳作,如缀玉联珠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蔚为大观。

屈子当年流连于这里的山水间,吸潇湘灵气,赋就《楚辞》名篇《离骚》,成千古绝唱;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漂泊于湘江之滨伤时感世,吟咏“乱年难自救,终是老湘潭”;唐代诗人杜牧于湘潭留下七绝《湘潭偶题》;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在湘潭写过七绝《山市晴岚》;孙中山先生为湘潭革命烈士刘道一之死写下《挽刘道一》;鉴湖女侠秋瑾在湘潭写下《大冲秋日感别》;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故乡的山水还孕育了一代代本土诗魂。仅歌咏故乡风物的诗句就很多,如唐代咸通进士潘纬的“潘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夕赋潇湘”;宋代著名经学家胡安国的“隐山名胜地,垂老亦登临”;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的“寺废苍崖耸,江回远岸明”;元代著名诗人燮理溥化的“耕钓每怀生处乐,驰驱未许老来闲。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明万历进士李腾芳的“轻风细雨温苍郎,低映沈潭送晚凉。夜半渔歌秋瑟瑟,孤舟莫以是潇湘”;清河道总督陈鹏年的“崛起自南服,诸岭非尔俦。平扪朱乌影,倒挂沧江流。拾镞悲残垒,栽桃想故丘。梦魂应恋此,麋鹿与同游”。


湘莲飘香(记者 方阳 摄)


在故乡的文化厚土里,不仅有诗歌文化,还有被人称道的槟榔文化与莲文化。

明末清初,抗清名将何腾蛟率将士于故乡潭城与清军浴血奋战三十余天,最后兵尽粮绝,以身殉国。当时,潭城尸横遍野,瘟疫肆虐。一位云游的僧人告诉难民,嚼槟榔可解瘟疫。说来也怪,仅此单方,却让饱受瘟疫煎熬的许多百姓从死亡线上捡回性命。于是,湘潭人爱嚼槟榔的习俗,沿袭至今数百年。民间有句顺口溜称:“湘潭人是个宝(意指傻瓜),口里嚼把草(谓嚼后的槟榔形同干草)”。现在的湘潭人,居然嚼出一个“槟榔文化”来。

故乡的湘莲,素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的美誉。自春秋战国以来,湘莲就成了历代君王享用的民间贡品。颇具农耕文化特征的“莲文化”中,人们将“并蒂莲”比喻恩爱夫妻或友好姐妹。王勃《采莲曲》:“牵花怜并蒂,折藕爱连丝。”以并蒂莲和藕丝不断,比喻男女爱情的缠绵和恩爱夫妻的形影不离。“莲心”指莲实中的胚芽,有苦味,因“莲”与“怜”谐音,人们以其比喻爱怜之心。如南朝民歌《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以“莲心”喻“怜爱之心”,“彻底红”指爱意深浓。用荷莲比喻人的高贵品质,如宋代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南朝江淹在《莲华赋》中写道:“著漂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莲文化的传承,故乡的湘莲以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品牌最响而誉满三湘,驰名中外。湘莲不仅成了湘潭城市的市徽标志,而且还是一张蜚声海内外的城市名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的“中国湘莲之乡”。

离乡愈久,乡愁愈浓,乡情愈深。云水三千里,终是老湘潭。我期待故乡的明天更美好。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湘潭历史名人与书的故事
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湘潭城轨协奏曲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叶汉民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