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张岱:爷爷教我动手之乐
时事
2025-01-17 15:01
湖南
- 全文
1679
字
阅读约
5
分钟 -
资料图
爷爷教我动手之乐
文|张岱
我老宅十八总唐兴街95号,后改成99号,最后定成111号。2016年在湘潭老城区大拆大建时,唐兴街未能幸免,家里的物什搬的搬、扔的扔,最后只有那块生锈且已字迹模糊的门牌号码依然顽强地紧贴在门楣之上,像战士一般坚守阵地。我一回头,一阵凄怆涌上心头,两行热泪挂在脸颊,最是仓皇辞庙日啊,何况这一砖一瓦、一木一檩都是由我公公、娭毑燕子衔泥般胼手胝足打造出来的。怎么是一咬牙、一跺脚就能舍弃得了的呢?
经常在默然中、梦寐中、发呆中神思不由自主回到了昔时的故宅,回到了往日的时光。平行世界或许是存在的吧,不然为何一梦醒来,往事历历且又是那么真切呢?其中最真切的就是由双手创造一切的动手之乐。
未动手之前,寸物皆有贮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公公经常说做东东犹如用兵打仗,要有贮备,要有手位,不打无准备之仗。大匠无废材,寸木有寸用。我家二楼上竹、木、篾、铁各种材料分门别类堆放,好似乎一个仓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公公那时工资不高,一个月四十多块钱,每个月交三十块钱给我娭毑用于全家的生活用度,剩下的十块零用钱则不时从外收购一些竹、木、铁材回来,以备不时之需。如邻舍和自家需要什么东西,从楼上翻找一番,搬下楼来后,拿起工具就架得势。除了材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锯子、钻子、铇子、刀子、锤子、插子、钎子、绳子等各种用于制作的器械,像战士爱护枪一样,必时时勤拂拭,拆卸、擦油、磨砺、调试,不能因为不用就放在一边弃置不顾。一天不管,就一天不好用。
既动手之后,事事皆有谋划。一是留心。公公不动声色,观察入微,家里缺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用久了快坏了。他总是不声不响,利用工余时间,在家磕磕钉钉、锯锯砍砍、编编织织,总是在家里需要之时,篮子、沥米箕、涮把子、竹勺子、竹铺子、箩筐、箢箕、扁担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二是精当。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材料从不浪费。歪头扭脑的木材,看似只可当柴火的黄竹子,只要谋划用置得当,在公公手里三两下就可打造织就成一件得心应手的家用物什。七十年代,家门口一家街道厂子关门,丢弃了不少蓝白两色塑料废编织带子,到处乱堆,路人皆绕道而走。公公将其收集起来,洗净晾干后,似长篾片一样织成非常精美的菜篮、花篮、座垫、杯垫、窗帘格,不仅自家用,邻居看了喜欢的拿去就是。三是巧思。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公公总是讲长了这个脑壳就要运神,要把事做熨贴,不要让人家有空话讲。竹子廉价、生长快,天生具有韧性,柔软易于编织。竹器处处体现皮实、实用、审美于一体的特点。而体现这些特点,就靠一双巧手了。我公公编篾常用四种手法:一是平编底,二是四角孔编底,三是斜纹编,四是六角孔编。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要把一件日用品做成一件工艺品更难,这就需要在平时常练心法、眼法、手法,叫一日不闲过。
在动手之后,时时都有快乐。一是勤则不匮。“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勤劳的手,样样事情自己做。”我读小学时唱着从学校里学的歌回来。歌声漾进正在剖篾的公公耳朵里,他放下篾刀,伸出双手给我看,满是老茧、伤疤,有几个手指上还贴满了止血的胶布。他对我讲,勤劳是立身之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他的这一句话这一双手我记了一辈子。如今还在鞭策我早起三光、迟起三慌,为人在世懒不得。二是俭以养德。在今天看来,也许这些自己动手做的竹篮子、竹勺子、竹铺子不值几个钱。但这些竹器里蕴藏着不妄求、不奢侈、不胡用的俭约精神。不要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合手实用即好。三是乐在当下。看着一家老小用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器具,言笑晏晏、和谐幸福,公公总是坐在他自制的竹靠椅上,眼角含笑拿着长烟袋杆唆着旱烟。
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曾国藩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我公公一生可能没读过、没听过这些道理,但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些。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动脑动手,劳动最乐。
作者简介
张岱,湘潭十八总沙湾唐兴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先后在湘潭市下辖郊区、雨湖区多处工作,后至市人大就职。自八十年代起不时有小作刊于报章,尤以湘潭老城掌故系列为读者喜好。
往期
精彩
回顾
罗纳新:关于板塘区的零星回忆
“湖湘研学记”重大融媒体系列报道
"
怀旧湘潭"系列报道
湘潭仙女山:禅师和仙女从这里走来
湘江、涓水、涟水岸边,一群白色的精灵在起舞
张岱:戏说光头
我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婆婆
湖南湘乡走出的这位“飞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思想界的牛人,是他们父子开创了儒家湖湘学派
编辑丨江璐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
冬雪里的那些人和事
老物件烘笼子承载的岁月
赵志超:看黎氏兄弟是怎么“拼”的
艾明:腊月清韵
刘向阳:画岭花灯,灯头师傅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
张岱:爷爷教我动手之乐
刘光辉:尴尬的师徒关系
一把不友好的戒尺开启三代教育人的春秋
许评:说说湘潭县城路街巷的名称
罗纳新:关于板塘区的零星回忆
肖向民:左宗棠不该被泼这样的脏水
廖和平:傻姑
湘潭仙女山:禅师和仙女从这里走来
艾明:蛰伏的冬天
湘江、涓水、涟水岸边,一群白色的精灵在起舞
那件让我不男不女的花棉袄
张岱:戏说光头
怀旧湘潭⑫丨梦起东山
我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婆婆
湖湘研学记⑩丨碧泉书院,重焕文脉光彩
湖湘研学记⑨丨大儒王闿运和他的湘绮楼
湖湘研学记⑧丨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之谜
湖湘研学记⑦丨“蓝墨水”上游的天岳书院
湖湘研学记⑥丨寻梦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人生
湖湘研学记⑤丨巍巍船山书院,走近王夫之
湖湘研学记④丨蒸湘耒三水交聚,石鼓书院文脉一流
湖湘研学记③丨千年岳麓书院,文脉传承故事多
湖湘研学记②丨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源自这座书院
湖湘研学记①丨碧泉书院:吾道南来,厚德流光
湖南湘乡走出的这位“飞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你有没有追过月亮?
思想界的牛人,是他们父子开创了儒家湖湘学派
说起喝茶,我总会想到父亲
云水三千里 终是老湘潭
湘潭历史名人与书的故事
李元辉:登观湘门
她在沿江风光带工作
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湘潭城轨协奏曲
张岱:湘潭十八总壶山下的砂湾曾大放异彩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铁树砧板不是用铁树做的,说来话长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皮卡扎进深坑,父亲被撞断脊椎骨,他渴望……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我终于流泪了,但迟了......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