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树砧板不是用铁树做的,说来话长

时事   2024-11-25 15:00   湖南  


- 全文1489 阅读约4分钟 -


铁树(资料图)


铁树


文|杨永安


铁树,这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亿万年的古老植物,原先只在南洋和非洲才能见到。郑和下西洋时,将其根部长出的球芽和顶端开花后留下的种子带回,中华大地才有了这种充满热带气息的树。如今,在黄河以南,到处可以见到它那独特的身影。
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铁树了解甚少,有时还闹出一些误解和笑话。例如,不少人认为,铁树的材质很硬,家中的“铁树砧板”,就是用它的主干制成的。其实,大家所说的“铁树砧板”,并不是用铁树做的,而是取材于来自越南等地的一种麻栎科硬质乔木:紫红杉。
对铁树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铁树的质地并不“铁”。如果削去其较厚实的鳞甲状树皮,便会露出雪白而粉嫩的可爱树芯,并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如果把这洁白如玉的稀罕之物,切成小块或薄片,捣烂后,可以滤浆制粉。用它做成的粑粑,比用葛根粉做的粑粑还好吃。所以,在印度尼西亚东边的新几内亚,铁树称为救命树,因为一到灾荒之年,他们就砍倒铁树,取淀粉赖以活命。
那么,既然铁树的质地并不“铁”,人们为何还要将一个坚硬的“铁”字套在它的头上呢?这就涉及中华文化与习惯等问题了。
自打春秋晚期出现炼铁技术后,与金银和宝玉基本无缘的广大老百姓,家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铁器了。
珍贵就得珍爱。于是,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忘不了一个铁字。例如,北方人家中添了个男丁,就会取个“铁蛋”“铁柱”之类的名字。南方人呢,也不甘落后,所以,一到湘潭,就会发现叫“铁球”和“铁光”的人,到处都有。
在生活中,涉及铁的词语就更多了。例如,称好友为“铁哥们”,把法律法规叫“铁律”,把坚决想办一件事叫“铁了心”等。所以,在明朝时就把远渡重洋才移植过来的新树,冠以一个铁字,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儿还要强调一点,在明朝,我国的中医中药事业进入了新一轮鼎盛时期。郑和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下西洋时,其中医官就有上百名之多。他们之所以把铁树移植回来,就是发现铁树开花分雄雌。雄花像一只棒槌,直指云天;而雌花呈球状,里面的种子,状如板栗,色如胭脂。医官们分析,这也许对治疗男女疾病有所帮助,于是才动了移植的念头。回国一试,那雄花确实有治疗男性疾病的效果,而美丽的果实,竟是一种保胎良药。当他们再次下西洋时,带回十几株整树和几百个球芽、两百多斤种子。历时几年研究,发现树叶可以治心脏病,树皮可以治皮炎、瘙痒,未取过淀粉的树芯泡酒,可以治风湿顽疾。
于是,铁树变成了宝树。


作者简介

杨永安,江苏苏州张家港人,196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退休于江南工业集团。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70余万字曾获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赛一等奖和纪念人民兵工创建60周年全国征文一等奖,出版文学作品集《给天装开关》《野山的葡萄洞》《蛇舅舅和降龙木》《最后一道弯》等。为湖南省作协会员,曾任湘潭市文联委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建设北路新华书店——老湘潭闹市中一处宁静的港湾
这位湘潭新闻人,30岁生日在太行山跳崖牺牲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