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时事   2024-11-27 15:00   湖南  


- 全文1222 阅读约4分钟 -


齐白石故居图作者:杨强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寻访齐白石故居


文|何漂


深秋时节,我和画家杨强立专程去了一趟齐白石故居。远远望去,老屋像一只猫,蜷缩在竹林树影之间。普普通通的农舍,透着历史的沧桑感。我静立老屋前,感受白石先生在这里度过的岁月。
老屋内陈设简朴。墙上挂着的画作,虽是复制品,却不难从中看到生活之气息和艺术之风骨。院落之后,翠竹摇曳,草木葳蕤;故居一旁,菜圃数畦;老屋门前,方塘半亩。
生活是白石先生艺术创作的源泉。众所周知,白石先生以画虾、蔬菜、瓜果而闻名于世。其笔下之动物,栩栩如生;其笔下之植物,生机勃勃;其墨色之浓淡,恰到好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细细观赏其画作,诚然。我最佩服他晚年孤身北漂,到了衰年而变画法。先生的胆识和魄力,就像故居一侧的这棵大树,苍劲挺拔。
故乡这方山水养育了他。出身贫农,勤劳是本分,他能一生刻苦钻研。家风传承,文化浸润,他对待艺术能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终成一代大家。来自乡土,不忘本色,他总是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早年木匠,一生以画养家,他必须要有洞悉物象细节、了解生活本真的技艺,方能画出活灵活现的作品。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先生不愧是人民艺术家。
杨老师感叹道:“非有天赋者不能成大器,然天赋与努力亦相辅相成。一个画家,要成就大业,勤奋和天赋都不可少。”
此时,脚下一块石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捡起来,将其洗净,圆圆滚滚,层层纹路,坚硬似铁,十分有趣,甚为喜爱。我想,这莫不是冥冥之中白石先生赠我的一块奇石,以鼓励我这个后辈,继湘潭文化先贤之壮志,不懈奋斗,取得成就,为家乡争光?石头在手心里沉甸甸的,就像使命和责任一般。我将好好珍藏这枚石头,以自勉。
回到长沙,我拜托杨老师,一定要画一幅《齐白石故里图》,就当献给湘潭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


作者简介

何漂,男,湘潭县人,现居长沙。文艺巢总策划,系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长沙市雨花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建设北路新华书店——老湘潭闹市中一处宁静的港湾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