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时事
2024-11-28 15:01
湖南
- 全文
1865
字
阅读约
5
分钟 -
资料图(来源:湘潭在线)
难忘花石豆腐香
文|
刘斌
一阵雨,噼噼啪啪地打在雨棚上,赶走了昨天刚刚挂起的太阳。朦朦胧胧的帘布,遮盖了街道上平日的喧闹。
我已经习惯了定点起床。今天不能跑步,就到附近的菜市场去转转。也不知道要吃什么,红红绿绿,各种新鲜蔬菜赶着脚上来了。这里一年四季好像都是春天。看了许久,还是选择了两块钱的豆腐脑,再顺便买了一块钱葱。这是我习惯的搭配,习惯的味道,习惯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湘潭的一个古镇,因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名——花石。这里有神话中的十八罗汉山,各具形态,精致而有韵。有东汉时期的汉城桥,垒石独拱,特领风骚。有清朝建的观政桥,风火不朽,汇流通衢。这里涓水迤逦,商贾繁荣,人称小南京。更有碧荷万顷,莲香四溢,是全国最大的湘莲加工集散之地,产品通达四海,家家户户勤耕不辍。而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久远的豆腐,那不能忘记的味道,那不能忘怀的岁月。
我家离涓水只有200多米,到集市上也只有一公里。每天早上,我的爷爷就担着一担菜去观政桥一带卖。和大多数家庭一样,起早摸黑,手破背弯,也改变不了那个时代的贫穷。总记得他的一句话:菜完钱完。他的菜种得好,满满地出去,基本上都是空空的箢箕回来,却总有一个搪瓷盘里盛着白白的豆腐。那是5分钱的豆腐脑,是我的最爱。
把水烧开,放几滴油,加点盐,放点红辣椒,再把豆腐一放,撒上一些葱花,可以做三大碗,红的,白的,绿的,都极尽诱惑。这便是我们家五个人的早餐了。真的好嫩滑,一放到嘴里,就不打招呼地下去了,柔柔地穿过食道,润润的,似乳,五脏六腑都是熨帖的感觉。热气在体内升腾,汗珠在头顶渗出,一股力量在全身传递。嚼几口红薯饭,喝一口汤,满嘴的馨香,久久不能散去。打个嗝,全是葱花混合着乳汁的气息。肚子鼓鼓的,精神抖擞,多么奢侈的早餐,多么爽心的味道啊。
资料图(来源:湘潭在线)
为了这样的美味,炎炎夏日,我每天下午去浇菜。光着膀子,有的是力气,把菜地浇透湿,从不偷懒懈怠。寒冬腊月,我光着通红的小手指,从雪地里挖出芹菜,在冰冷的池塘水里洗去泥巴,摘去枯叶,认认真真地用草绳绑好。天不亮,爷爷就担着上集市。等我起床以后,热腾腾的美味,一下子就兴奋了我迷迷糊糊的意识。美美地享受一番,我背起书包,冲向学校。
隔壁家的叔叔、伯伯、阿姨每天也是这样的习惯,一小塑料桶的豆腐,一家人的早餐,一天劳作的开始。
“花石的豆腐,石坝的酒,浏阳的花炮个个有。”这是我们熟悉的民谣,传诵着古老的豆腐情怀。在浓浓的乡音中,在清白的世界里,在遥远的远方,总是惦记着无法改变的乡味,乡情。莫将腐乳等闲尝,一片冰心六月凉。
岁月的石板,磨得光滑了,也磨薄了许多,街道换成了水泥路。罗汉山下的水,流到观政桥这里,失去了很多的甘甜,以此为水源的花石豆腐,面临着挑战。可总有这样的人,执着地坚守着,在浮躁的人群中,在急功近利的时间里,默默地,慢慢地推着几代人的石磨。“转身一旋磨,流膏入盆徊。”流入的是君子的清廉方正,是诚实人的勤劳质朴,是工匠的坚持严谨。观政桥下还有几户这样的人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原始的工作,保持了没有改变的勤劳和味道。也只有这里才有不变的记忆。
离开花石,住到了县城里。偶尔才会回家,但每次都要吃花石豆腐,这是无法改变的习惯。
雨还在下,城市的忙碌开始了。我平静地做好了自己的早餐,一份清清白白的豆腐汤。
作者简介
刘斌,中学语文老师,湘潭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散文写作,有散文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
往期
精彩
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
冬雪里的那些人和事
老物件烘笼子承载的岁月
赵志超:看黎氏兄弟是怎么“拼”的
艾明:腊月清韵
刘向阳:画岭花灯,灯头师傅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
张岱:爷爷教我动手之乐
刘光辉:尴尬的师徒关系
一把不友好的戒尺开启三代教育人的春秋
许评:说说湘潭县城路街巷的名称
罗纳新:关于板塘区的零星回忆
肖向民:左宗棠不该被泼这样的脏水
廖和平:傻姑
湘潭仙女山:禅师和仙女从这里走来
艾明:蛰伏的冬天
湘江、涓水、涟水岸边,一群白色的精灵在起舞
那件让我不男不女的花棉袄
张岱:戏说光头
怀旧湘潭⑫丨梦起东山
我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婆婆
湖湘研学记⑩丨碧泉书院,重焕文脉光彩
湖湘研学记⑨丨大儒王闿运和他的湘绮楼
湖湘研学记⑧丨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之谜
湖湘研学记⑦丨“蓝墨水”上游的天岳书院
湖湘研学记⑥丨寻梦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人生
湖湘研学记⑤丨巍巍船山书院,走近王夫之
湖湘研学记④丨蒸湘耒三水交聚,石鼓书院文脉一流
湖湘研学记③丨千年岳麓书院,文脉传承故事多
湖湘研学记②丨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源自这座书院
湖湘研学记①丨碧泉书院:吾道南来,厚德流光
湖南湘乡走出的这位“飞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你有没有追过月亮?
思想界的牛人,是他们父子开创了儒家湖湘学派
说起喝茶,我总会想到父亲
云水三千里 终是老湘潭
湘潭历史名人与书的故事
李元辉:登观湘门
她在沿江风光带工作
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湘潭城轨协奏曲
张岱:湘潭十八总壶山下的砂湾曾大放异彩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铁树砧板不是用铁树做的,说来话长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皮卡扎进深坑,父亲被撞断脊椎骨,他渴望……
“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我终于流泪了,但迟了......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