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里的那些人和事

时事   2025-01-24 15:01   湖南  


- 全文978 阅读约3分钟 -


湘潭雪景(刘胤 摄)


冬天的雪


文|李静

有冬就恋雪,有雪才叫冬。冬天里的那场雪,纷纷扬扬随风舞,絮絮绵绵化尘埃,洁白而无瑕。


童趣


脑海里留存的雪之初印象,不是塞了红萝卜的小雪人,也不是和小伙伴们追闹着打雪仗,而是那个矮矮的屋檐边,一夜冒出来的“冰垢子”。20世纪80年代末的小县城,没有高楼大厦,我家的那条街叫三眼井,沿街都是红砖土砖相隔的平房,经常路过的小巷道只有一米来宽。交错的屋檐在大雪后,往往会有长短不一的冰凌,湘乡话叫“冰垢子”,细长而晶莹。我总喜欢掰下来拿到手上玩耍,或是拿着小棍子挨着屋檐一路敲过去,叮叮咚咚掉落一地。童年的乐趣其实很简单,充满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无畏一切风雪的阻碍。


归家


第一次离家远行是求学,等到陌生城市的第一场雪来临,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归家时刻。雪来的时候,我们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背着重重的书包,忙碌于备战年终大考,根本无暇顾及脚下白皑皑的雪,咯吱咯吱的响声被我们念叨的英语单词覆盖。雪化的时候,正式进入回家的倒数,也是火车票代购点生意最火爆的时候。那是个没有12306的年代,宿舍里的北方同学为了省钱还跑到火车站排长队购票。他们说,春运的火车无论怎么挤,就算是站着,只要看到窗外越来越厚的雪,就知道离家越来越近。


除冰


2008年的那场雪,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随处可见的白色、道路上的冰,还有各种被雪压垮枝条的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小心翼翼。从没想过一个城市也会停歇,没有电,没有水,没有公交。大家出门都是步行,上下班的途中偶尔遇到同行人,还会相互搭把手慢慢走。那年的冬天,我才到新的单位不足半月,每天的工作任务调整为铲雪除冰。作为年轻人,全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将铁铲扛在肩上,哼着小歌,哪里需要哪里去,单位院子、大马路上、小区巷道,哪哪都有我们的痕迹。


温度


2024年的第一场雪连续下了一天一夜,满足了湖南人的追捧,但是累坏了很多人。周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望雪,意外的是主马路上居然开辟了很宽的道。单位的同事说,环卫劳作通宵,用尽了15吨盐,是很多默默作为的人给了我们大家安全出行的保障。茫茫的雪天里,戴着白色帽子的交警挥舞双臂指挥交通,身穿小黄衣的快递小哥载着满车货缓慢前行,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拿着铁锹不断地哐哐当当,菜场里还有包得严实的大叔大婶,雪地里还有孩子们正欢快地玩耍,院子里已经有小雪人在向我们微笑。这个城市还是那么有温度,一切还是那么井然有序,真好。




往期精彩回顾




罗纳新:关于板塘区的零星回忆
‍‍

“湖湘研学记”重大融媒体系列报道

"怀旧湘潭"系列报道
湘潭仙女山:禅师和仙女从这里走来
湘江、涓水、涟水岸边,一群白色的精灵在起舞
张岱:戏说光头
我拥有这世上最好的婆婆
湖南湘乡走出的这位“飞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思想界的牛人,是他们父子开创了儒家湖湘学派




编辑丨江璐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