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头”湘潭老县城有什么可看

时事   2024-11-19 15:00   湖南  


- 全文1830 阅读约5分钟 -


唐氏义门(记者 罗韬 摄)


秋访湘潭古建筑


文|欧阳准年


秋高气爽,于是随“中国风”书画艺术俱乐部的友人到湘潭“城里头”采风,寻访湘潭历史。
所谓“城里头”,指的是过去湘潭古城墙以内的湘潭县古城。说到古城,人们想象中的首先是它的古建筑。湘潭城里头的古老建筑绝大多数不复存在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残存,譬如明代的“唐氏义门”的门脸还在。唐氏义门原为唐氏家庙。1405年湖南发生旱灾,唐姓家族捐出家谷万担,赈济灾民。永乐皇帝为表彰其义举,令知府题赠“唐氏义门”四字。

龚府依然可见天井和青砖墙面(记者 吴珊 摄)

譬如城正街上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的龚承钧故居,虽然破旧不堪,但是还比较完整。龚承钧是什么人?他是癸亥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被称为“湖南榜眼第一人”。龚承钧故居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麻石板地面,大门上额有砖砌门楣,正面有泥塑造型,二楼有大型木板及小木条构成的桶槅扇。从石拱门进入,便可见原大宅院。宅院现被分割成若干小房子,给几户人家居住。那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那书写着沧桑风雨的青砖黑瓦、燕子檐、多个天井,依然保存着150年前城邑民居的原汁原味,依然保留着古代文人的那份清静、古朴和素雅。
湘潭城邑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了,素有码头文化之誉。于是,采风团队来到平政路十总码头正街,探访著名的“江西会馆”。江西会馆威武雄壮的石牌楼和夕照亭还在。会馆内部的大殿、花园等诸多古建筑已毁。幸存的牌楼有一个小遗憾,它门前的一只高大威武的明代汉白玉狮子的头部有严重破损。它那三洞门墙是典型江南牌楼风格,中门上方书有“江西会馆”四个大字,两侧是蟠龙浮雕和达官贵人。左右顶端的那些雕塑的人物故事,形象生动,是雕塑艺术的精华。

江西会馆(来源:湘潭在线)

会馆兴起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会馆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九龙台,它是一座宽约34米、长约45米、台阶高度达两米的石料建筑。九龙台上有能工巧匠雕绘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另外在台基上筑有镂空长廊、雕花石板、木结构亭台等,既气派又壮观。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里玩。我们的先辈都是会馆的成员。”同行的友人中有几人说道。时代变了,他们虽然没有继承祖业,却继承了先辈的进取精神和处世之道。交往中,得知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表现,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处世哲学: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其实,这就是明清时期湘潭之所以能成为药材之都的人文精神。我目睹会馆四周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和远处的湘潭钢铁公司,它们确证了湘潭古城从明清商贸时代走向工业时代的变迁。江西会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永远是湘江岸边一颗耀眼的明珠。
古老的夕照亭屹立在碧绿湖水中,又名水阁凉亭。千年古亭见证过数个朝代更替,见证过湘潭人民抵抗外来侵略者。据说,湘潭曾经两次被屠城……秋阳西下,夕照亭宛如一位沉默的诗人。我想起一副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关圣殿(陈旭东 摄)

江西会馆所在的老街上,还有一座建造于清康熙年间的北五省会馆,以关羽为保护神,俗称“关圣殿”。它是古建筑的经典,是会馆文化的“活化石”。特邀讲解员周彼德先生说:“阁楼前的这对汉白玉镂空龙柱是镇馆之宝,属国内罕见的珍品,除曲阜孔庙外,此处仅有。”
俄罗斯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这足以说明湘潭古城的古老建筑需要很好的保护。


作者简介

欧阳准年,退休教师,作为 “老三届” 的一员,1968年冬至1975年插队落户湘赣边区。近年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爱你》教师文学月刊、《湘潭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2022年12月在线装书局出版长篇小说《三月里的江南雨》,该作品荣获首届“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人民日报》多媒体平台及《齐鲁晚报》《山东商报》等对该书做过评价和报道。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李汉军:杨梅洲水上公园观香蓼记
建设北路新华书店——老湘潭闹市中一处宁静的港湾
这位湘潭新闻人,30岁生日在太行山跳崖牺牲
湘潭作家邱长林六十年前与老舍的一面之缘
诗人田翠竹一堂课折服湘潭中学的师生们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刘义彬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