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时事   2024-12-03 15:01   湖南  


- 全文2376 阅读约6分钟 -




叶嘉莹的湘大故事


文|刘建平

图片由刘庆云提供,前排左二为刘庆云,左三为叶嘉莹,后排左一为彭靖)


课后叶嘉莹与刘庆云、彭靖在一教学楼前留影。他们与研究生合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照片。叶嘉莹、刘庆云、彭靖都是我国著名的诗词大家、学术大咖,与研究生一起合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雷宜逊同学十分敬佩叶教授的讲课。
教授在湘大讲学一周后,彭靖教授及研究生方大丰、袁方等陪同她到了风景明珠张家界,开展诗词教学。他们一路吟诗作诗,给研究生很好的指导和人生的启迪。
方大丰同学先期打前站,后来又陪同一起学习研究,聆听了叶教授与彭教授的诗词教学。他们对古代诗词吟唱,音韵和谐,令人陶醉。
如李白的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们采用的是吟唱的方式,给了研究生很好的示范。他们吟唱了很多诗词,特别是在黄狮寨,给研究生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
方大丰回忆,他在美丽的金鞭溪发现了一株绿色的幽兰,叶教授十分感动,这株幽兰引发了她美好的想象。临别之际,他还送给她一个精致的小礼物,让她十分高兴。
后来又是姜书阁教授的研究生青年教师送叶嘉莹去到北京、天津,一路上深入交流,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这就是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图片由刘庆云提供,左为刘庆云,中为叶嘉莹,右为彭靖)


叶嘉莹后来还为湘潭大学主办的《中国韵文学刊》写稿,发表论文和诗词,我们对此深表谢意,感谢王小芳编辑专门找到了叶教授的作品。《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4期,叶嘉莹撰写了《神龙见首不见尾——谈<史记·伯夷列传>的章法与词之若隐若现的美感特质》一文,见解高远。她在《中国韵文学刊》2012年第2期发表了诗词《蝶恋花· 怀人》等,意境美好。附诗词,以飨大家。

蝶恋花 · 怀人


叶嘉莹

[序]一九七七年春,友人梅子既决志返回台湾,适值温哥华繁花如锦之季,因相约驱车外出,做竟日之游,且订他年京华聚首之约。年岁易得,追思昔游,瞬经三载,天涯遥忆,赋此寄之。


记得当年花烂漫。长日驱车,直欲寻春遍。一自别来时序换,人间几处沧桑变。又见东风牵柳线。聚首京华,此约何年践。独立花前心莫展,相思人在天涯远。



临江仙


叶嘉莹

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叶落漫随流水,新词写付谁看。惟余乡梦未全删。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鹊踏枝


叶嘉莹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遥,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拟追寻遍。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作者简介

刘建平,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湖南南岳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往期精彩回顾




怀旧湘潭⑪丨山何以“昭”
怀旧湘潭⑩丨风雨万寿宫
怀旧湘潭⑨丨义源当铺思“秋”
怀旧湘潭⑧丨唐兴寺记
怀旧湘潭⑦丨寻幽湘潭文庙
怀旧湘潭⑥丨高峰塔说文运
怀旧湘潭⑤丨话说洛口
怀旧湘潭④丨乡愁漫雨湖
怀旧湘潭③|雨中走进板石巷
怀旧湘潭②|望衡亭记
怀旧湘潭|杨梅洲的前世今生
湘潭城轨协奏曲
花石豆腐,不变的乡情与记忆
何漂:寻访齐白石故居
望衡亭边的这个文保单位变身了
怀旧湘潭:看画家笔下的城市与记忆





编辑丨喻言
审核 | 翁灵娜 叶汉民 
END 

欢迎关注湘潭日报社《湖湘源》文化微刊。本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凡投稿湘潭日报社文化栏目的稿件,本社有权刊发于湘潭日报及湘潭日报社二级机构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各网络媒体。如不同意网络媒体用稿,请在来稿时说明。湘潭日报采用稿件后将按时支付稿费,湘潭在线所属各网络媒体采用稿件不支付稿费。凡向本社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湖湘源》文化微刊投稿邮箱:huxiangyuan0307@163.com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

湖湘源
《湖湘源》文化微刊为湘潭日报社主办的精品文化内容展示平台,致力于弘扬湖湘文化,推介湘潭日报社旗下各媒体有关风物民情、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