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 62 岁,患终末期肾病(ESRD),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 8 年,血液透析期间频繁低血压,近 3 个月出现透析后腹痛,通常发生在低血压情况下。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颈动脉和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查体:血压 120/70 mmHg,心率 76 次/分,体重 43 kg,皮肤干燥,肠鸣音减弱,深压腹部时右下腹有轻度压痛。
实验室检查:尿素 30.9 mmol/L,血肌酐 749 μmol/L,血清淀粉酶 34 IU/L,白蛋白 30 g/L,便常规未见异常。CT 增强扫描显示肠系膜缺血征象,无肿瘤、严重肠道感染或梗阻证据。
诊疗经过:入院后予静脉抗生素,病情无好转,进一步行 CT 血管造影(CTA),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考虑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予皮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减少透析超滤量避免低血压发作,以及予静脉前列腺素 E1 治疗,患者腹痛逐渐减轻并出院 [1]。
透析中低血压是血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拓展阅读:血透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紧急处理措施如何做?
血液透析中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包括打哈欠、背后发酸、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出汗、视力模糊等,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低血压的表现。
透析中低血压在血透治疗中的发生率约 10~30%,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栓形成、意识丧失、癫痫发作甚至死亡。
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具体原因见表 1,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透析间期容量增长过多,透析中水分清除速度超过血管内再充盈速度,从而出现血管内容量相对不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