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现状与发病机制
免疫球蛋白 A 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超过 30% 的 IgAN 患者最终发展成终末期肾病( ESRD)[1],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在我国及东亚国家尤为常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2]。
我国 IgAN 患者长期预后的队列研究显示,尿蛋白控制良好的患者(0.5~1 g/d)中,22% 的患者 10 年内发生肾衰竭;而尿蛋白持续超过 1 g/d 的患者,10 年肾脏生存率仅为 36% [3]。
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全身免疫炎症指数是 IgAN 的独立危险因素 [4]。
IgAN 发病机制的「 四重打击 」学说是基于黏膜免疫反应失调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 [5]。简单来说,即黏膜来源的 IgA1,尤其是糖基化缺陷的 IgA1,进入循环并形成以 IgA 为主的免疫复合物,这些大分子免疫复合物进而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引发补体旁路或凝集素途径激活及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肾脏损伤,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下降等临床表现 [2]。故 IgA 肾病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同组织学特征疾病的总称 [6]。
图 1 IgAN 发病机制的「 四重打击 」 假说
治疗策略
IgAN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导致了 IgA 肾病治疗策略的复杂性 [6]。总体而言,IgAN 的治疗以 RAS 阻滞剂等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减缓 ESRD 进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在权衡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个性化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以抑制肾脏局部炎症反应,如图 2 所示 [2、7]。
图 2 IgAN 的治疗策略
2021 年,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建议,对于经 3~6 个月最佳支持治疗后,尿蛋白仍持续 ≥1 g/d,且 eGFR>50 mL/min/1.73 m² 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6 个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8]。
2024 年,KDIGO 发布的「IgA 肾病和 IgA 血管炎临床管理实践指南(公开审查草案)」[9] 中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使用方案和注意事项等意见进行了修订,具体如下:
01 使用指征
在无法获得布地奈德靶向释放制剂的情况下,建议对有进行性肾功能丧失风险的 IgAN 患者,在进行全面的毒性风险评估后,采用短期的低剂量全身糖皮质激素疗法,并结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2B)。
02 使用方法
低剂量全身糖皮质激素方案:甲泼尼龙(或等效药物)每天 0.4 mg/kg(最高 32 mg/d),持续 2 个月,然后每月减量 4 mg/d,总疗程为 6 ~ 9 个月。
甲泼尼龙转换为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是:1 mg 甲泼尼龙 = 1.3 mg 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其他治疗应包括:针对肺孢子菌及乙肝携带者的预防治疗,及根据当地指南采取保护胃肠道和骨骼的措施。
03 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IgAN 之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抗炎药物,但没有证据表明在本指南推荐的剂量下,它们能够减少病理性 IgA 或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与减少病理性 IgA 的疗法联合使用时,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尚不明确,但不应超过并且可能远低于 KDIGO 2024 狼疮性肾炎管理指南第 10.2.3.1.1 条中建议的狼疮性肾炎的糖皮质激素低剂量方案。
以下患者特征可能会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毒性的风险:eGFR <30 mL/min/1.73 m² ;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肥胖;潜伏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结核);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未控制的精神疾病;骨质疏松;白内障。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使用牛津分类 MEST-C 评分来决定何时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
也没有数据支持隔日糖皮质激素方案的有效性或毒性降低。
糖皮质激素是否必须要用?
早些年 LV 等 [10] 进行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尽管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 2/3 以上的肾衰竭事件,但是也明显增加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
Rauen 等人的 STOP-IgAN 研究 [11] 揭示了糖皮质激素对于长期肾功能保护没有优势,但具有显著危害,被认为是一项阴性结果试验。
随后的 TESTING 研究[12] 同样显示了糖皮质激素显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致死和重症感染,均超过了早期观察到的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优势。
随着靶向病理性 IgA 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治疗方法的出现,长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疗法可能不再必要,治疗应集中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尽快快速减量至停药 [9]。
小结
目前,IgA 肾病治疗策略正逐渐向多靶点的综合治疗策略转变,从传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代走向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时代 [2]。
但鉴于糖皮质激素在高危 IgAN 人群中可能具有短期益处,且低成本和易获取性,意味着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全身糖皮质激素疗法可能作为一种替代方案而继续广泛使用,临床必须仔细考虑其不良反应,用药前需进行充分的感染筛查、接种疫苗及限制激素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9, 13]。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TAT
投稿 | huangwendi@dxy.cn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