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朋友老韩有一天咨询我教育问题,他的儿子小韩上初中,性格内向,学习认真努力。然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老韩——小韩特别挑老师。
遇到喜欢的老师,小韩学习劲头特别足;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成绩可能就掉下来。
新学期,班上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特别严厉,小韩有一次作业忘在家里,被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下一次语文考试小韩直接考了个不及格。可把把老韩急坏了。”
上面的问题,是平和校长万玮的朋友老韩的困惑,表面看上去是孩子对待老师喜好的问题,而实则是孩子“高敏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也是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在万校长看来,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抗挫折教育”,这样天生高敏感的孩子,像兰花一样敏感、脆弱,一旦环境恶劣,外部挑战与压力大,兰花可能就会枯萎,凋零;而找到正确的养育方法,则会有“无限的上限”,最终收获满室芬芳。
1
从教近30年,我自己的教育理念一直在发生改变。
最初的时候,我相信人定胜天,我们要努力改变世界,如果不能改变世界,总可以改变自己。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推崇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理论。
渡边淳一专门写了一本书《钝感力》来论述这个理论。他说: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力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力》
在书里,渡边淳一总结“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的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后来,有人提出一个公式:钝感力+屏蔽力=人生无敌。这个公式也没啥新鲜的,我觉得有一句通俗的俚语更传神,叫做“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老韩一拍桌子说,我们家小韩钝感力是零!他太敏感了!你说的这个钝感力该怎么培养啊?
我摇摇头,你不要着急。如果五年前你来找我,我一定会跟你把钝感力讲透,但今天,我觉得你需要了解另一个理论——兰花与蒲公英。
2
《兰花与蒲公英》是一本书。美国有一位儿科医生,叫托马斯·博伊斯,同时也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科和精神病学荣誉教授,他通过多年的临床与科研,写了一本书《兰花与蒲公英》,这本书讲的可不是植物,而是养育。
博伊斯这样解释书名:有些孩子像蒲公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茁壮成长。不管蒲公英种子飘落到何方——肥沃的山地草甸也好,城市行道边的小小缝隙也罢——都能生根发芽。有些孩子像兰花,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若是身处逆境则异常脆弱,反之则能焕发出无限活力与创造力,前途不可限量。
《兰花与蒲公英》
博伊斯主要通过面对压力时的内在应激反应来区分这两类儿童。具体而言,是通过人类大脑内的两大主要应激神经系统:一个是皮质醇系统,还有一个是战斗-逃跑系统。
通过大量研究,博伊斯发现,15-20%的儿童,在面对实验室挑战时,皮质醇水平更高,自主神经系统的战斗-逃跑系统反应更强。这些孩子就是兰花型,剩下的80-85%则是蒲公英型。用通俗的话来说——兰花型的孩子更敏感,蒲公英型的孩子更钝感。
博伊斯还有另一个发现,应激反应更强的兰花型儿童右耳温度明显高于左耳。我们都知道,左脑负责理性思维,右脑负责情绪思维。当右侧大脑血流增加时,右耳温度也会升高。
因此,一个孩子是兰花型与蒲公英型,在出生之后,完全就由其生理特征决定了。
博伊斯写这本书的一大动因来自于亲妹妹。他自己是典型的“蒲公英”型,而妹妹则是典型的“兰花型”。
两人相差两岁,拥有几乎完全一致的童年,妹妹甚至更聪明,读书成绩更好,但因为家庭屡遭变故,兄妹两人人生道路迥然不同。博伊斯事业有成、婚姻美满、生活富足,妹妹却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未婚生子,一生悲惨,50多岁就去世了。
我对老韩说,小韩明显属于兰花型的孩子。兰花型的孩子表面上看有些脆弱,实质是对环境的极度敏感。
老韩问,那像小韩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3
我说,对于小韩这样的兰花型的孩子,我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老韩说,先听好消息。
我说,好消息是,兰花型的孩子上限很高,一旦养育得好,孩子可能会非常优秀。兰花有什么特点?花中君子,高贵典雅,坚贞贤良,俊逸脱俗。兰花一旦盛开,满屋飘香,令人心旷神怡。
那坏消息呢?老韩问。
坏消息就是,兰花的下限也很低。兰花很挑环境,不好养活。一旦环境恶劣,外部挑战与压力大,兰花可能就会枯萎、凋零。
那该如何养育呢?老韩问。
我说,对于兰花型儿童的养育,博伊斯在书里提了三条建议。
用“控制感”对冲“威胁感”
惯例是兰花型孩子的保护伞,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通过可预见性让孩子有控制感,从而感到舒适。简而言之,就是尽量不要搬家,不要频繁换学校,家里如果有保姆和司机,不要频繁更换,等等。
在“保护”与“放手”之间寻找平衡
因为兰花型的孩子太过敏感,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要适当保护,而不是完全放手,将他们置于困难甚至危险的环境中。同时,要不吝赞美,多表扬,少批评。
让孩子充分体验游戏与想象的快乐
这一方法对兰花型与蒲公英型的儿童同样重要。家长要更多陪伴孩子,让孩子通过各种幻想、假扮与表演,来获得情感的满足。
我对老韩说,兰花型儿童还很容易自我否定,他们对自我形象评价过低,而且对自己过于敏感这个特征也会产生羞耻感,因此,家长要有更多的耐心与包容。兰花很娇嫩,但是,一旦养育方法得当,将会满屋芬芳。
4
老韩有点懊恼地说,我和孩子妈妈平时工作忙,跟孩子沟通的确不够。孩子过于敏感,我们总是教育他要适应环境,批评比较多。
我对老韩说,你觉得孩子究竟要穷养还是富养?
老韩说,我之前一直坚持孩子要穷养。虽然我们家条件还不错,但在物质上一直对小韩很苛刻。
我点点头说,我之前也困惑过好长时间,不过博伊斯的这个理论给了我答案。
之前有一个观点是,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男孩子穷养,是培养他们的韧性,将来有更多的责任感与担当。女孩要富养,是从小要见世面,长大之后就不会轻易跟一个穷小子跑了。
老韩点点头,我身边不少人确实是这么个说法。
我说,根据博伊斯的理论,富养与穷养跟性别没关系,蒲公英型儿童可以穷养,兰花型儿童则需要富养。蒲公英型儿童比较皮实,有钝感力,飘到哪里都能迅速生根。因此,即便外部的教育环境恶劣一些,也无所谓。兰花型儿童则需要精心养育,要认真研究他们,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一旦有失误,可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创伤。
5
老韩问我,你是哪种类型?我说,我以前是兰花型的。因为我很内向,也很敏感。不过,这些年,我自己通过修炼,慢慢地让自己迟钝一些,去提升钝感力与屏蔽力。
老韩问,怎么修炼?我说,很简单,就是从大我,到小我,到无我。
敏感的背后是“我”,“自我”的“我”。自尊心太强,就容易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要慢慢地从“自我”中跳出来,把“大我”变成“小我”,最终进入“无我”的境界。
老韩还是有些疑惑。
我跟老韩开玩笑说:你这种蒲公英型的人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悟性与灵性略显不够。作家冯唐总结自己的成事法则,叫做“三不”——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
不要脸三个字,话糙理不糙。在这个世界上呆久了,就会知道,很多人好面子,而面子是最不重要的。一旦放下面子的执念,就进入自由王国。
英国作家毛姆说:大胆去做,不要怕,没有人在乎。就算有人在乎,人又算什么东西。兰花型的人太要面子,就是大我。能做到不要面子,就是小我。
那无我呢?老韩问。
无我,就是没有面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
人人皆兰花
世界是一面筛子,筛过去的是蒲公英,筛不过去的是兰花。
博伊斯在书的自序里说:“从广义的、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实所有儿童都是这个世界的兰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教育需要疾风骤雨,也更需要春风化雨。
离别时,我跟老韩说,小韩不能独自调整跟语文老师的关系,需要你介入帮忙。可以约语文老师聊聊,肯定她负责任的态度,也请他宽容孩子的高敏感性,拜托她对孩子以鼓励为主。
同时,要加强跟孩子的沟通,在家里给孩子营造充足的安全感。外部环境满足一定条件,兰花就会绚烂绽放,花香四溢,馨香怡人。
- END -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