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时代”,中国教育呼吁能够主动学习的新企业家精神

教育   2024-10-22 20:31   江苏  
来源:【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一边是AI和英伟达如火如荼,另一边是硅谷科技公司裁员不断,特斯拉、亚马逊、谷歌、TikTok、微软等大公司在2024年初进行大规模裁员,许多小型初创公司也经历了几波裁员。根据layoffs.fyi网站数据显示,截至6月,2024年已经有317家科技公司裁员90916人。
换句话说,AI Boom(AI火热)遇到了Tech Downturn(技术行业大裁员)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颇让人费解。很多人好奇CS(计算机科学)还能不能学,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随着企业和国家将现有数据中心转变为‘人工智能工厂’,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除了经济周期(利息和地缘政治)的往复之外,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刻的变化趋势?如果有趋势,会有什么样的结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读了好几本书,并做了一些思考,得出一个结论:
职场的队伍会缩小、多学科化,类似于工业革命之前的作坊。我们把其称作新作坊时代。这些新作坊,人少而AI Agent 或机器人多,其中的人类是跨学科的AI Agent 管理者,也就是具备新通才素质的新企业家。对这些人的素质要求也很大程度上区别于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
我们先谈谈历史上对信息科技的担心。然后根据这些科技群组的特点,提出新作坊时代的概念和新企业家精神。结论部分给现在的家长和学校一些建议,谈谈应该怎么做。

1

人们早已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威胁
其实科技伦理和机器对人类生存和工作的威胁是有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概念以来的持续话题。
我最近看到了两张图,是1959年的报纸对人工智能(电子脑)对人类威胁的探讨。
有人说要找新的想法就需要看旧书。现在很多人对科技的看法过于急切,也有很多看法营销的成分比较多。说不定旧书中藏着更好的思考和更全面的想法。于是我找到一本旧书。2005年,畅销书作家Dan Pink在《Whole New Mind》中写到, 北美的孩子受到三个A的挑战:
Abundance 物质丰富不知道如何成为独特的人); 
Asia 外包问题(更勤奋地索取更少报酬的亚洲劳动力、工程师、程序员)
Automation 自动化(手机和高效的、以任务为导向的计算机的自动化)

他认为解决方案就是:除了文本的逻辑的能力,孩子们还要有设计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发挥同理心去创造和发现价值的能力。

今天的生成式AI也是Automation的延续。早在20年前,Pink已颇有前瞻性地提出下一次受技术发展影响的将是白领。
我们抛开物质丰富的原因,外包和被机器替代正是人们这么多年持续担心的话题。
2000 年代初期,许多软件工程工作都外包给印度等国。当时,作为一名年轻的工程师,Sal Khan认为自己必须去商学院,转行从事金融工作,以避免被来自国外的低成本劳动力所取代。
他在他的新书《Brave New Words》中承认自己当时错了。因为从那时起,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通货膨胀率。这是因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兴起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新的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的环境。如今他在书中带来一个好消息:
“生成式Al正在为进一步的创新创造着一个更加成熟的环境。从我的角度来看,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师们有无穷无尽的工作,他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几乎每个行业的新问题。“
类似的在 2012年, 我家和儿子的好朋友N一家在社区的街道上散步。看到一个新开的编程学校,我建议给两个孩子报一个编程课。N妈妈说,编程是印度人该学的工作,北美长大的孩子们不要学计算机。
时间到了2022年, N的妈妈已经成功地帮她自己的弟弟把两家金融技术公司做大。看着她周围计算机从业人的成功,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他们一样。所以她深深地为自己儿子高分却未被多大和滑铁卢计算机系录取而惋惜。

2

科技革命不仅仅是人工智能
我和N妈说,现在进行的科技革命不只是信息和智能方面的。《The Coming Wave》中,创立Deepmind 并领导过谷歌和微软AI产业的Suleyman说,“这股潮流中有智能技术,也有生命技术(主要是合成生命技术)和能源技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技术和其他物理AI的应用。
Suleyman提出一个很有趣的公式:现代文明=(生命+智能)×能源,来说明这些技术的相对重要性。他又说,科技的颠覆带着很强的势能,扩散性非常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加速:科技革新的频率加快和幅度加大,让人越来越应接不暇;

非对称:一些小的公司可以具备很大的影响,比如这两年的OpenAI;
无所不在:会被广泛使用,无所不在;
自动化:科技革新中的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科技甚至可以自动更新。

3

新作坊时代,旧职业消亡时代 
另外一本书《The Future of Professions》预测,将来职业的发展可能走向消亡,我们在逐步迈进后职业化(post-professional)时代。
作者详细地分析了很多在发生变化的职业,也分析了知识被创造和分享的未来模式。
作者认为,未来也有一些工作的赛道不拥挤,这些工作从事的人比较少,类似于“手工式(handcrafted work)”,但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它们是领导潮流的前沿工作,比如跨学科领域。一旦这类工作被人们研究出来了、用技术跑通了,就逐渐会被演化成日常的流程化的和自动化的工作。
这个看法和 Khan的看法不谋而就。未来的工作会改变很多,但进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工作不再流水化。更多的工作就像手工式,工作场所就像过去作坊一样,我把之称为新作坊时代。
在这种潮流下,工作单位会越来越小,管理者会越来越挑剔。这也许能解释最近的裁员潮。毕竟大作坊在慢慢消逝,公司不再几万甚至几十万地雇用员工。
我们好像回到了工匠式的时代:新作坊工匠时代,无论教育还是工作都在类似于作坊的地方进行。一小群了解多个学科,如工程、销售、营销、财务和设计的人将能够管理一个Al的“军队”,并将所有这些部件放在一起。在作坊里小团队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经验得以有效传递和交流,深入的关系可以建立。
所以我特别看重小的有特色的学校,他们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学生、师生之间也有更深入的交流。有人说:
三流的教育培工业品(批量培养,现在主流的形式)
二流的教育培养工艺品(高仿品,特色只是表面的); 
一流的教育培养艺术品(body mind soul的有机结合
这种艺术品的培养将是非常昂贵的,很大程度上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求非常严格。这些人会被要求有企业家的思维、运动员般的体质和艺术家的灵魂。

4

新企业家精神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未必是创业开公司,而是一种主动学习和主动工作的精神。能够发现问题,看到问题的价值和所需要的资源。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常常感觉自己工作中需要类似商人和律师的能力。
借用Salman Khan在《Brave new words》一书中的话,学生拥有强大的沟通、协作和同理心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传统的企业家精神在于唤起学生创业的想法,大体是把资本、劳动力、土地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而如今的企业家思维则更多是一种个人的、个性化的眼光和愿景,是一种能够透过你工作的组成部分,构想出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专注在什么上面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Khan进一步指出,要想在AI时代发展得好,即使是打工人依旧需要这样一种企业家精神。而学校需要做到的是:
1.更经常地把孩子放在驾驶员(主导者)的位置上;
2.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孩子们掌握核心技能(包括对编程的理解)
3.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腾出时间。
除了经常提的个人特色和品行这些旧作坊也重视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新的核心能力值得家长格外重视:
1.寻找模式和价值的能力。
这是一种穿透的洞察力。这是未来工作的起点。只有有类似视野的人才能凑在一起。创新的人就是要寻找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
2.综合能力(或者说通才能力)
我们容易过分强调某一种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包括π型人才,甚至要超越π型人才马斯克和比尔盖茨最大相同点:“π型人才”引领未来。我认为这也是美本传统的博雅教育的优势。然而与此同时,就像Khan说的一样,要常常把自己放在驾驶员的位置上,这样综合优势才能得以发挥。
3.理解力和劝说力
这一能力可以是用数字讲故事的能力,也可以是设计和艺术的能力。其核心能力就是用户和消费者的心理学和认知学。
Khan用自己创建可汗学院作为例子,认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当他开始创建可汗学院时,他已经知道如何编码,所以他可以开始制作原型,而不需要任何金钱或帮助。
他也擅长把已经存在的工具放在一起,并看到其他人没有的工具的效用。他使用YouTube制作视频和即时消息。他当时是一名对冲基金分析师,所以尽管以前从未经营过非营利组织,但他凭借对财务和会计的足够的了解,依旧可以让可汗学院起步。
能够以这种方式开始项目的人作为企业家总是有优势的,但他们自己能走多远是有限的。在某个时候,他们需要筹集资金并雇用人员。正如软件和互联网促进了显著增长一样(他能够将可汗学院扩展到10万用户),他相信生成式Al将允许下一代企业家走得更远。

5

家长和学校该怎么做?
Khan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让路
所有人生来就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不幸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教育系统无意中打压了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孩子们被教会了守规矩,被填鸭般地喂养知识,被迫步调一致地学习。孩子们不被给予犯错和学习的机会。
然而,在我们正在进入的世界里,这不仅仅是专业化。那些成功的人可能深入到一个或两个领域,但他们也需要广泛的创业专业知识,以便将所有部分放在一起。当年轻人最有能力成为创造性的企业家时,系统反而让他们陷入困境:忙于学习工作的同时,挤不出任何时间来做他们有激情的事情。
第二步:教育的传统内容
正如比尔·盖茨所提到的,未来成功的人将是那些拥有深厚而广泛技能的人。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和算术(arithmitic)的“三个R”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除此之外,对历史、艺术、科学、法律和金融的深刻和理解将使一个人更加全面。当然我们可以用新的技术工具来帮助孩子们掌握这些技能,而不必强制执行工业时代的旧模式。而我给家长们的建议则是:
新作坊时代,社区也是重要的。
依靠排名选校是危险的,你要看到你的学校是否人浮于事,是否很多人借着一个名校的招牌去混日子。这些学校是否对未来有独特清醒的认知,并考虑学生是否可以适应即将来临的变革。
我们的学习工作都要寻找自己归属的社区。在那些学校和学校以外的社区里,你可以和你的伙伴们做伟大的令人激动的事情。希望你从今天开始就放弃排名,开始寻找自己的社区和归属。未来属于你的小社区和你的新作坊。一个好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外活动则是最好的开始。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教育最落后的是放弃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课外活动,把发挥天性和创造力的大好时机用到了试卷和补课上,这是在消灭孕育伟大的可能性。如果一加一减做个变革,就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 END -

作者 | 舒己怀

来源 | 爸爸真棒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倪闽景:“在中国”与“在世界”: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 | 夏中义:士人与学人:为人师者的精神向度 |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 景凯旋:在之间,寻求更高的人生 | 星空下的人生路,既不价值空悬,也非沉沦世俗,教育“在之间”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

重置系统,蒲公英教育智库携手伊顿纪德以“行动提案”叩问未来学校变革 • 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 扩优提质,从课堂变革做起 • 第六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 拥抱AI时代,迎接新教材 • 第三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 • 精彩回顾 | 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 |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课改中国行(苏州姑苏)公益师训会暨“素养表现型教学与教学关系重构”观摩研讨会 | 中英国际教育论坛:返本新开,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

優教育
《優教育》是伊顿纪德品牌主办的公益教育读物,致力于“关注教育的价值与美”,回溯古今中外教育价值,呈现学校微创新案例,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的缺失,以教育理想复归教育本质的精神之路。这里是教育人的桃花源,我们共同守护、耕种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