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校长万玮:教育人该如何审视自我与人生?

教育   2024-11-06 20:30   江苏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那么该如何审视人生呢?我常用一个方法,叫二阶思维。

二阶思维由美国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在他的著作《最重要的事情》(The Most Important Thing)中提出。霍华德·马克斯是橡树资本的创始人,橡树资本在2024年5月刚刚从苏宁时代手中收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俱乐部。

对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是一阶思维,对一阶思维的结果进行反思,就会产生二阶思维。我以前大学学的是数学,数学中有求导的概念,对于一段路程,一阶求导得到速度,二阶求导就得到加速度。

二阶之后还有三阶、四阶,对一个问题进行二阶、三阶乃至四阶以上思考的能力,我将之统称为“二阶思维”。

我在路上开车,前面有两辆车龟速并排开,我一下子生出了恼怒的情绪,这是一阶;我很快冷静下来,为自己的路怒而羞愧,这是二阶;羞愧之后,我为自己能有这样的情绪觉察而感到欣慰,这是三阶……

审视人生有许多维度,我将分别从知识、意向与学习三个角度来谈我自己的理解。

1

“知识论”课程:对知识的反思

5月中旬,从芬兰赫尔辛基传来好消息,2024年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Olympiad, IPO)落下帷幕,两枚金牌获得者一位来自老牌的哲学强国德国,另一位来自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枚IPO金牌,而这名金牌获奖者来自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

我在朋友圈发布这则消息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惊讶:长知识了,原来还有哲学奥赛。中国的中学生通常擅长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等理科的竞赛,而哲学,向来是西方尤其是欧洲的优势学科。5年前的2019年,中国历史性地获得一枚IPO银牌,获奖者同样来自于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

这两名学生读的都是IBDP,IBDP(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是主流的高中国际课程之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

除了六大学科组之外,IBDP还有三门独具特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就是TOK(Theory of Knowledge),中文翻译为知识论。

知识论(TOK)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于知识的理论。我们从小到大,学了很多知识,然而,知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我们又是如何认识知识的?细细思考这些问题,你会进入一个哲学的世界。

举一个例子。我前段时间偶然读到一句话:当下是因,过去的意义是果——我们总是根据当下来解释过去。

请问怎么理解这句话?

TOK分不同的学科领域,历史领域一个典型的TOK问题是:如果历史学家们对于同一个历史问题持不同见解,我们如何确定专家们的判断谁对谁错?

有一位TOK老师是这么开展教学的。她让学生们带着纸和笔,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线路在校园里行走,把沿途观察到的人、事、物都记录下来,包括图像、声音等每一个细节。

在汇总阶段,同学们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描述都不一样。老师接着问,真相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真相?我们又如何看待后人记录的历史?这时候,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尼采的观点——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知识论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探讨知识是如何产生、获得、分享和使用的;知识是什么,不是什么;谁有知识,谁没有知识;由谁来决定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向,标志性人物就是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在笛卡尔之前,哲学家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称之为本体论。从笛卡尔开始,哲学家们开始关注——哪些知识真实可信,这就是认识论。认识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获取的有关世界的知识。即便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永恒的真理是真实存在的,以我们人类的能力,能认识到世界的真相吗?

审视人生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很好的观察者,观察自己,观察他人,观察自己与他人有一个很好的工具,叫意向性能力。

2

意向性能力:对意图的洞见

有人说,GPT时代,我们和西方的硬件差距在拉大,而软件的差距可能更为致命,这里的软件指的是使用者的提问能力。GPT需要高质量的提问才能更精准地发挥功效。遗憾的是,提问能力恰恰是我们今天教育的短板。 

企业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丰田五问”,来自于日本丰田公司。“丰田五问”的一个经典例子来自于前副社长大野耐一,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丰田公司的产品质量为什么这么好,大野耐一说,因为我遇到问题总喜欢问至少五个为什么。

大野耐一喜欢在车间里走来走去,有一条生产线的机器总是停转,于是大野耐一问了五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回答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回答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回答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回答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回答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提问,问题的根源找到了,解决方案也呼之欲出——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充满好奇心,总是会追问为什么。不断追问下去,就会直抵世界的本质问题,家长们常常感慨,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有一个天然的习惯,在别人说出一堆庞杂的信息之后,会追问一句“So what?”所以呢?然后呢?以此来帮助对方提出自己真正的问题。

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曾说: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总要问:“然后呢?” 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几乎其他所有领域。

丰田五问法的本质是抽丝剥茧,发现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结果,往往是一个原因二阶、三阶、四阶乃至五阶及以上迭代的结果。这时,就需要我们对这一迭代的过程有所洞察,这就得提到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意向性能力。

意向性能力是原始人在社群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我们可简单理解为洞察他人意图的能力。

“我知道”是一阶意向,“我知道你知道”是二阶意向,“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是三阶意向,依次类推。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大局观从何而来》中说,人类具有五阶意向性能力。少数人如莎士比亚具有六阶意向性能力。我们不妨读读下面这句话,看看能否读懂:

我想(一阶)

你一定认为(二阶)

他希望(三阶)

你觉得(四阶)

我想要(五阶)

你能明白(六阶)

心理学家说,意向性能力是人类能够构建宗教等大型组织的基础。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意向性能力跟下棋一样,我下了一步棋,对手在上一步棋就预料我可能会走这一步,而我也知道对手知道,对手知道我知道他知道……人类的感受与情绪更为复杂,有一些人具备强大的认知能力,不需要缜密的推理,对复杂的关系天然有洞察力。

如同电影《教父》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从一阶二阶三阶四阶慢慢算起,用一句大白话说,——凡事多想一步。

这种用大白话解释的方式相当重要,因为它实际上代表了全世界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3

费曼学习法:对理解的还原

若干年以前我读过一篇报道,一位农民成功地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博士。媒体采访他,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农民说,我没读过什么书,我就跟我的孩子说,让他们在学校里好好学,周末回来的时候,把学到的知识讲给我听,如果我能听懂,说明他们真的是学会了。

这位农民无意中训练孩子掌握了一种特别厉害的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美国人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提出来的,他1918年生于纽约,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费曼13岁学完微积分,24岁加入“曼哈顿计划”(美国造原子弹计划),同年拿到普林斯顿物理学教授,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曼学习法的本质是用简洁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各种专业概念,让一个对此领域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听懂。如果不能做到,说明没有真正理解。

费曼自己是这一学习法的忠实践行者。他常常要求实验室的人员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他讲解,这样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费曼是一个传奇科学家,他博学而多才,除了物理学家身份,他竟然同时还是锁具收藏家、艺术家、舞蹈家、邦戈鼓手、玛雅象形文字的解释者……能横跨这么多不同领域,很可能跟他自己提倡的费曼学习法有关。

费曼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晚年的时候,费曼常常说起父亲如何启发引导年幼的他。在一个流传很广的视频里,费曼讲了一个故事:

孩子们在田野里玩,一个伙伴对我说:“嘿,看那只鸟。那是什么鸟?”我说:“我对这种鸟一无所知。”他说:“这是褐喉画眉”,又说,“你爸爸什么也没有告诉你。”

事实恰恰相反,我父亲当然教过我。

看着一只鸟,我父亲会说:“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是褐喉画眉;但是在葡萄牙,它的名字是……在意大利,名字是……”,他说,“在中国,名字是……在日本,名字是……”等等。

“喏,”他说,“各种语言中你都可以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但是当你知道了所有这些名字之后,你其实对这鸟还是一无所知。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不同地方的人怎么称呼这种鸟而已。”

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有学生问王阳明:老师我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王阳明回答:“你若晓得,不必记得,你若记得,必不晓得!”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有三个境界,一是记得,二是晓得,第三个则是明得。所谓明得,就是像费曼一样,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一个复杂深奥的道理讲明白。

费曼说:人和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来自于学习的资历、年龄甚至也并非源于做实验的次数,而是取决于对知识的反思、总结和升华的能力。

我自己对费曼学习法有很深刻的体会。每次当我接到一个演讲的任务,准备的过程是我学习最高效的阶段,因为要输出,必先输入,而且是大量的输入。输入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力求用简单明晰的语言呈现出来,让听众理解。有一个成语叫深入浅出,是对费曼学习法的最好诠释。

4

去习惯化

二阶思维是对思维进行求导,是对思维的反思、再反思,最后直抵事物的本质。

培养二阶思维就要与人的惰性做斗争,其中一个惰性叫“习惯化”。对于习惯的事物,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陷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我们会躺在舒适区不能自拔。

审视人生可以从去习惯化入手。过去这样,便对吗?别人这样,我也必须这样吗?我们不妨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对一个习以为常的习惯进行追问,每天尝试做一些新鲜的事情,体验不同的感觉。

人生若只如初见。审视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天都过成全新的一天。

- END -

作者 | 万玮
来源 | 平和教育集团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倪闽景:“在中国”与“在世界”: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 | 夏中义:士人与学人:为人师者的精神向度 |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 景凯旋:在之间,寻求更高的人生 | 星空下的人生路,既不价值空悬,也非沉沦世俗,教育“在之间”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
重置系统,蒲公英教育智库携手伊顿纪德以“行动提案”叩问未来学校变革 • 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 “深化科学教育,做中国好校长”主题研讨会 | 扩优提质,从课堂变革做起 • 第六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 拥抱AI时代,迎接新教材 • 第三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 • 精彩回顾 | 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 |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课改中国行(苏州姑苏)公益师训会暨“素养表现型教学与教学关系重构”观摩研讨会 | 中英国际教育论坛:返本新开,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

優教育
《優教育》是伊顿纪德品牌主办的公益教育读物,致力于“关注教育的价值与美”,回溯古今中外教育价值,呈现学校微创新案例,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的缺失,以教育理想复归教育本质的精神之路。这里是教育人的桃花源,我们共同守护、耕种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