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有“戏”:在表演中成长,用戏剧去生活

教育   2024-11-21 20:31   江苏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已经被纳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之中,其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交流功能,与更广泛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情境、场景、情节、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有趣的、有效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教育戏剧,在“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的教育戏剧中,如何走向丰盈而审美的整全教育?

依于仁、游于艺、成于戏:戏剧融通课程与生活

文/陈刚(天府第七中学校长)

体育让人矫健舒爽,艺术让人纯粹优雅。从“人文筑基,适性生长”出发,天府第七中学(以下简称天七)致力于做有生活宽度、精神高度、人文温度的立人教育,戏剧成为天七育人图谱的关键一环。

学教合一、全景立人,体系完备的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持续原动力。2016年,还在筹备期间的天七发布立人课程体系,以培养底线牢固、底色亮丽、底蕴丰厚的杰出公民为育人目标,彼时恰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二者有颇多相似之处。相似的背后,恰恰在于天七追求学生的终身发展、认可稳定的质量,而不追求学校排名的无限超越。

据此,天七将课程分为基础类、兴趣类和特长类,追求教育全课程、课程全素养。本着让学生的才艺有展示的舞台、情绪有宣泄的渠道的主张,moon799这样的艺术展演平台出现在校园中,学生每个月自主申报、自主展演、自主评价活动,也可以在校园里任何一个场域搭建舞台去展示自己,自主生发戏剧创作。

1

让每个孩子参与,让戏剧在校园里自然发生

2021年,天七小学部成立,在此之前,我并未接触过小学,在我的想象中,“孩子上学的时候欢天喜地地往学校跑,放学的时候恋恋不舍、还想在学校待一会儿,这样的小学就是好学校”。因此在天七小学部的办学实践中,温暖有趣是其最鲜明的特质,兴趣和习惯是其最核心的任务,最重要的策略则是走出去、动起来。

在这样的设计下,从小学到高中,天七的艺术课程用综合艺术——戏剧来整合视觉、听觉、形体。从基本的能力发展、跨越学科的教学、艺术素养、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等各个维度进行界定,天七的课程框架从基础性、拓展性、活动性三个阶段的必修、必选、选修课程来构建。必修课程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兴趣而设,包括即兴戏剧、英文戏剧、音乐剧等;专修课程即戏剧社团,由老师选拔对戏剧表演感兴趣并且表现出一定潜力的学生参加课程,创作和孵化优质的儿童剧场原创作品。

戏剧就是孩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表现出对审美动向的感受、对世界的体会,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歪着斜着、打滚、狂笑都可以。在天七十二年一贯制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中,所有戏剧作品均在过程中创作、在课程中诞生,于小学注重综合艺术下的教育戏剧,“执仁书院”打破传统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教学的壁垒,统整各艺术学科为一体。于初中开展教育戏剧基础之上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广泛开设多种类的戏剧课程,包括与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融合的学科戏剧课,推动戏剧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在高中以戏剧打开艺术视野,通过如音乐剧、舞剧、木偶剧、读者剧场、跨文化戏剧等课程,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文化观。

要让所有孩子“play with drama”,一年一度的执仁有戏戏剧节成为年度全校性活动。从即兴剧场《年轮》、身体打击乐《执仁一日》、舞蹈剧场《我》、环境戏剧朗读《诗说》等多元戏剧呈现,到科幻画展、装置展、雨画展等多样化艺术表现,再到以戏剧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和主题融合课,首届执仁有戏戏剧节便展现出其独特之处:既作为艺术课程的展示,也作为艺术课程的评价,内容均来自日常的综合艺术课程,而不允许为戏剧节专门创排节目。

到戏剧节3.0(第三届)时,原来的两天延长到一个月,四大板块增为戏剧精彩、戏剧嘉年华、舞蹈专场、艺术课程展评、师生美术展、iSTART艺术节、戏剧教育论坛、欧洲文化季八个部分,近千名孩子在校园里自由穿梭,或观看同学们的表演,或自己动手制作木偶,与身边的人扮演角色。在所有内容来自平时课程、所有学生全体参与、所有校园场域都是戏剧空间的原则下,执仁有戏戏剧节始终探索戏剧创新的可能性,让知识学习与生命审美兼备,让思维创意与现实表达衔接,让戏剧节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戏剧节。

2

无界生长,从校园走向更远处

戏剧自诞生起就具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戏剧教育承载着全方位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基于创新性开设的戏剧必修课程,天府七中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正因此,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与美术馆、博物馆、剧场、高校、艺术培训机构、社区等共享资源共创项目,与国际戏剧教育协会等国际伙伴合作,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戏剧教育理念。

天七的实践不止于戏剧,而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小学部艺术组组长缪斌以联合策展人身份参与A4美术馆的儿童艺术节;作为繁星戏剧村驻村导演,与剧场探索各种戏剧教育的可能选项;天七作为馆校合作单位,将美术学科的期末画展设置在广汇美术馆……

作为戏剧艺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而成的全科和全人艺术教育形式,戏剧高度契合人的认知规律,具备学科统整的教学形式,同样让学生们的能力走向多样态发展。当一个小镇处处都是戏剧——在成都南部的麓镇,不仅有执仁艺术剧团原创的人偶剧《孵蚱》和教育戏剧工作坊,还有孩子们共同担任主理人的戏剧市集,所有人共同在游戏中感受戏剧的魅力。当登场演员不来自专业剧团,但有着“妈妈”这个共同身份——天七小学部学生的家长们每周五晚上来A4美术馆小剧场进行创作和排练,这个由家长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自我成长型的戏剧社群,深刻理解并践行着戏剧的意义。

从课堂到剧场,从孩子到家长,戏剧绝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校园里,而可以延伸到社区及广阔的社会场景。天七开拓更丰富且更真实的学习场景,让“生活即课程,社会即学校”,在家长、社区、美术馆、高校等各类角色和资源的嵌入中,让孩子们感受真正的艺术,让戏剧艺术惠及每个孩子,生发每个孩子生命的更多可能。

戏剧不止舞台,有“戏”课堂更精彩

文/柏玥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实验中学校长)

“有大思想,做微创新”,每位教育人都应有大的价值观观照,并落在每一天的小的教育行动中,之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为上戏附浦实),这指向学校的戏剧教育探索。

2016年12月,学校邀请戏剧导演、戏剧教育专家叶逊谦做讲座,学生们对戏剧充满期待,讲座持续到傍晚五点半,从最初的拘谨到最后的用身体摆出花朵形状的自由发挥,学生的笑容让我们意识到,问题在于英语课堂生态,而非孩子们不喜爱英语。“戏弄英文”项目就此开始,每周一次的戏剧课成了孩子们每周最大的期盼。

2018年,学生们在美国百老汇马萨诸塞州中学生戏剧节上获得两个集体奖和最佳学生导演奖。同年,学生和老师共同创作并演出校庆音乐剧《达义快乐》。而后,剧场经营的项目化学习在学校开展起来,到2023年第二届校园嘉年华时,孩子们已经可以完全自主经营戏剧节。

有人说戏剧是高贵的艺术,但下里巴人同样需要阳春白雪,这也是上戏附浦实虽位于浦东新区的农村地区,但依然坚持做戏剧教育的原因,而这也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1

从“戏剧家”到“戏剧+”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到引领孩子们走向美的旅程,上戏附浦实凝练校本育人目标核心词,关键在于五个方面的培养:

在学“戏”中学会求知。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戏剧学习知识,如在向钱学森致敬的剧目中,脱胎于整本书阅读,孩子们通过深入阅读和创编剧本,演那些影响钱学森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教师,深刻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世界。

在演“戏”中学会做事。经费有限,从服装到道具,学生们亲力亲为,因而掌握各种技能,学会如何将一件事做到最好,学会为这部剧服务。

在磨“戏”中学会生存。一个学生可能认为自己的台词读得很好,但导演或老师可能会提出否定意见……面对挫折,孩子们学习如何调整和改进,这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增强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排“戏”中学会共同生活。学校戏剧团不仅是区级艺术团,更是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孩子们展示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平台。戏剧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倾听和专注能力,还强调跨年级的合作精神,大孩子在帮助小孩子的过程中,传递知识与爱心,彼此成长。

在编“戏”中学会改变。一部剧本需要精心打磨,要弄清楚为什么改,怎么改。对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过程极其宝贵,不仅提升他们的戏剧素养,还锻炼他们的思考、理解和创新能力。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小小戏剧家,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戏剧;这更是戏剧+:戏剧不仅是一种美育,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融入学科教学。戏剧在孩子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帮助彼此终身成长。

2

以戏育人,面向每个孩子的终身成长

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巧妙融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从目标导向到实施模式,形成完整的育人图谱。在课堂教学中,上戏附浦实将戏剧元素融入英语、语文、数学等学科,让孩子们在戏剧的情境中学习和表达。如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元复习,老师会根据主题制定剧本大纲,学生们分成小组来丰富剧本内容和角色设定,确保使用到单元内所有词汇和句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古诗文小剧场来表演古诗文。数学教学也同样融入戏剧元素,通过戏剧化方式讲述数学公式的论证过程,如在拯救希帕索斯的故事中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论证过程。而基于戏剧的项目化学习中,剧场经营成功地将商业课程的精髓融入戏剧教育之中,已经成为成熟模式。

实施国家学科课程的戏剧化教学之外,在具有学校特色的体验性课程中,学生完整地参与演出,体验戏剧的魅力;在一系列延伸课程中,如书画社的同学负责设计戏剧海报,合唱团则创作并演唱戏剧的主题歌,使其成为戏剧表达的延伸。

上戏附浦实戏剧教育的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表演。如一部剧中只有9个角色,但通过“同幕异构”的方式,全班40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在排演《雾都孤儿》时,戏剧的创造力在于13个孩子做旁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演绎旁白的方式,一个最初对扮演旁白角色不满的孩子,通过创造力和与老师的沟通,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旁白转变为一个摇滚歌手,将这个故事传唱给世人,这甚至成为剧中分量最重、最惊艳的角色,戏剧作为一种好玩的教育手段,激发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感。

而戏剧教育不仅关注于表演,还深入探讨角色背后的心理动机。如在讨论剧中角色邦布尔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提出各种解释:因为成绩不好而经常遭受父母的体罚,或是因为在马路上被误打的经历。这样的讨论让孩子们能够将自己的经历与角色的行为联系起来,为心理教育提供介入的契机,使得戏剧教育变得更加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戏剧在育人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还引导他们了解各种生涯规划。

将生涯教育与戏剧教育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与探究,戏剧情节能将普通且枯燥的议题生活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讨论与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正确处理与释放压力。同时,真实的人物故事,能激发孩子们的生涯规划意识,并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和指引。未来,学校还计划推出更多以大师为主题的剧目,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物的生涯。

正如鸟儿振翅飞向高山,上戏附浦实希望通过戏剧教育,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这里展翅飞翔,触及更多的生命可能性。

- END -

作者 | 陈刚、柏玥萍

来源 | 《優教育》第43期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 延伸阅读 ——

回答2023:循美的阶梯,拾阶而上,以行动致敬美好教育 | 伊顿纪德·優教育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精彩回顾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精彩回顾

▲一方池塘:连接、互助、共生 |《優教育》第42期简报

▲重新想象未来学校 |《優教育》第41期简报

優教育
《優教育》是伊顿纪德品牌主办的公益教育读物,致力于“关注教育的价值与美”,回溯古今中外教育价值,呈现学校微创新案例,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的缺失,以教育理想复归教育本质的精神之路。这里是教育人的桃花源,我们共同守护、耕种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