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是一件有趣但又需要动脑的事情。同时学习,又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如同你现在读长文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喜欢那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比如用水枪做实验或者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去让孩子了解新知识。
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候明明觉得很有趣的东西,过几天却记不清了?这对知识的获取是没有太多决定性作用的。即使是小朋友也一样。
学习并不是每一秒都充满欢乐和娱乐,而是需要孩子动脑思考、不断挑战自己。
学习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而不是只是记住那些“好玩儿”的瞬间。
1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个困境:如何让学习既能吸引孩子又有真正的效果。
比如在学校,创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推崇,似乎一堂课如果不够生动活泼、与众不同,就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这些“有趣”的方式,是否真正帮助学生建立了牢固的知识结构,还是只为了短暂的娱乐和注意力的吸引?
在传授知识时,往往觉得学习方式需要独特,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学校老师强调自己教学多么“好玩儿”、个人风格多么鲜明。
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并没有多少决定性帮助,尤其是对小朋友来说。
学习中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短期的情节记忆,另一种是更持久的语义记忆。
情节记忆可以自动发生,能让我们回忆起一连串有趣的经历,但它的缺陷是“来得快、去得快”,而且非常依赖于背景。一旦情境不在,记忆也往往消失得很快。
看到网上有朋友这样解释分享为什么情节记忆效果不明显。
她在小学当校长时,看到一位老师用水枪给孩子们讲解角度知识。和传统的铅笔、量角器相比,水枪的确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课后,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只有水枪,根本记不得老师讲了什么具体内容。反而是同年级其他班级用普通方法学习的学生,把角度知识记得牢牢的。
所以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趣味是可以的,但如果从头到尾追求强刺激,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过于依赖背景或辅助工具的学习方式,只会让孩子的情节记忆特别“活跃”,但同时也在抑制他们的语义记忆,真正的知识反而得不到长期储存。
2
在知识的获取中,一部分内容比较有趣花哨,这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千万不能从头到尾都追求强刺激。
太有趣的学习媒介太依赖背景和辅助,会触发孩子强烈的短期记忆,同时抑制长期的语义记忆,阻碍知识的真正获得。
那么我们如何平衡“趣味性-情节记忆”与“有效性-语义记忆”?
要帮助孩子有效学习,我们以阅读为例进行实操,从这些角度着手:
分阶段加入趣味元素
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或故事先吸引注意力,但不能一路都靠“娱乐”带着走。
要逐渐引导孩子回到核心知识点上,让他们知道“有趣”只是学习的开头,而不是全部。
像水枪这样的课堂道具可以是开场工具,但要让孩子记住的最终是知识,而不是道具。
让“有趣”围绕知识点展开
如果要加入有趣的内容,那它应该是为理解知识点服务的,而不是脱离内容的娱乐。
比如读科学书时,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要引导孩子思考实验背后的道理,回到知识点上来,理解“这个实验和我们学的内容有怎样的关系?”
这样,孩子才能在兴趣中掌握知识的核心。
每次学习后加入“反思”
在结束一段学习后,不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比如问问:“今天学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和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反思不仅加深记忆,还能帮助孩子把短暂的情节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培养“深度学习”习惯
深度学习不是简单地快速浏览,而是带着思考,带着疑问去理解。比如,在读到某个科学原理时,可以让孩子试着在生活中找例子,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语义记忆会逐渐加强,使知识真的“扎根”在脑海里,而不只是表面的印象。
减少学习中的视觉干扰
对于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尽量选择简洁、重点突出的资料,尤其是科学类或逻辑类的内容,避免过多的图片、动画分散注意力。
清晰的文字或图表,往往更有助于理解,避免了“有趣的外壳”掩盖住了内容。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自主解决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孩子们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家长和老师不妨鼓励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寻找答案。
比如读到一段内容后,可以引导他们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道理背后是什么?”通过主动提问和寻找答案,不仅让知识更加深入,也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语义记忆才是学习的真正追求,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学习是需要动脑的过程,而成长和进步也总伴随着一定的“痛苦”。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让学生每秒都感到快乐的娱乐节目。如果孩子从课堂回来,只能说出一些有趣的片段而记不住核心内容,我们就该警觉了。
3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娱乐,而是深度的知识积累。学习,总是需要努力的。只要努力就不可能永远有趣。
学习,需要动脑,动脑才能进步;进步就会时不时伴随痛苦。 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性别性格差异,都没有例外。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提供短暂的快乐。
真正的学习是系统、连贯的,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并学会应用。我们通过适当引入趣味内容,再辅以结构化的知识引导和总结,帮助孩子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基础。
- END -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