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闽景:教育改革是全球的趋势,总是在改?是不改不行

教育   2024-10-21 20:30   江苏  

教育一直在改革。有人说,怎么又在折腾,高考一会儿3+1,一会儿3+3,不要调就好了。请大家注意,教育改革是全球的趋势,总是在改?是不改不行!

1

知识更新加快

有统计说,现在的人,平均一生会更换超过10份工作,换十次岗位。原来的知识可能都没用了,但是我们教育机构的课程还十分陈旧。有个预测说365行里面,未来面临淘汰的职业排名,银行的职员、政府官员、会计淘汰率都高达90%。一家印刷企业印刷装披萨饼的盒子,这个盒子做完以后,饼可以直接放在上面,直接吃,卫生要求很高。自从变成智能制造以后,原来是五百个人,现在整个生产线全部机械臂,只要两个人,就坐在电脑前看着,498个人都不需要了。

对于我们整个知识体系来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关于人的认知能力,我反复强调,从孔夫子时代到现在,我们的脑子没有多大变化,每一个人的认知速度一直没有变快。但是世界知识的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在1976年左右,世界知识增长速度超越了每个人的学习速度。这是什么概念?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人们会觉得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没有人说了,那个年代学好知识真的有用,单位觉得大学生来了不得了,因为他懂很多。现在大学生毕业,到了企业后,自己都觉得大学学的东西没有用,不是他不努力,是这个世界知识增长超越了每个人的学习速度,他再努力学,也是越来越无知。这是对我们教育的最大挑战,所谓孩子负担重,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世界知识增速太快,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2

脑科学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我曾请脑科学家洪兰做了一个报告,讲脑科学和育儿,非常精彩。脑科学领域现在是一个全球争夺的焦点,我们国家投了很多钱。估计以后高考会很简单,不用考试,只要给你看某个东西,测你兴奋度就可以了。有的人脑部就是零零星星的反应,有的人大脑就像放烟花一样,人脑的不同完全可以可视化,很真实。

脑科学对教育的影响会非常深刻。每个人的大脑都差不多,最左边的就是额叶,额叶就是额头前面的部分,额叶这一块,是大脑皮层最重要的地方。这一块地方,是两百年以前开始分化的,所以出现了智人,人和黑猩猩分开了。七万年以前,在大脑皮层这个部分,又有一次进化突变,出现了语言。所以我们额叶大脑皮层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打孩子的头。顶部这个地方是顶叶,和逻辑思维有关,而且和你的寿命有关。越长寿,顶叶越宽。爱因斯坦顶叶特别宽,数学逻辑思维特别强。枕叶在脑后部,和视觉有关,光线从眼睛进入一交叉,神经传到后面,就是处理视觉的。头部两边,叫颞叶,主要是处理来自耳朵信息的。

在大脑的深处,还有很多东西,中间有一个丘脑,这是苍蝇这样的动物最高的神经中枢,苍蝇没有大脑。人是慢慢进化而来的,越深的东西越早进化成型。这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叫海马体,海马体是扁扁的,估计是像海马而得名,有两个。海马和人的记忆有关,如果割掉以后,就记不住眼前的事情了,但是老的事情记得住。

还有个杏仁体,和人的情绪有关,把杏仁体割掉以后,人就不再有恐惧了,什么欲望都没有了。我们把大脑皮层放大,可以看到大脑的神经细胞,我们大脑的神经细胞有多少个?一千亿个,恰好和宇宙现在能发现的星团数量是一致的,所以有人说,大脑就是一个小宇宙。神经细胞外面有很多细细的像树枝一样的东西,叫树突和轴突,连接的部分叫做突触。经过学习,人的突触会发生变化。一般人的突触比较小,经过长时间增强训练的人突触会变得很大。

大脑通过训练可以实现惊人的改变,前提是专注的训练。大家知道宋代的米芾练书法的经典故事。据说他在家里面练书法,练不好,他去向校外老师求教。老师说,你要跟我学,没问题,但是你要买我的宣纸,三两银子买一张,必须买十张。米芾一咬牙买了,但买回去后他看着这个宣纸不敢写,因为太贵了,三天没敢写一个字。三天后,老师来了,非要他写。结果三天里面的进步超过三年,因为三天虽然没落笔,但是脑子里一直在想怎么写,三天超过三年。

大脑突触能够变大,和分泌神经递质有关。分泌的递质是促进兴奋的,就有利于学习,分泌的物质是抑制的,就不会让信息通过。大脑有两套快乐系统,一个和兴奋快乐有关,叫多巴胺,就是跑步产生快乐感的原因。还有一个和满足有关的快乐,叫脑内啡。有一个实验,据说考试前嚼口香糖,有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为嚼的时候,大脑以为在吃好吃的,就很愉悦,然后多巴胺就出来了,做题目的时候就容易发生连接。有人说脑科学是人类击败人工智能唯一的机会,但是大脑的能力我们远远没有挖掘。

3

学习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大脑

学习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大脑。如果说,学了,大脑没有改变,就等于没学。任何有效学习的过程,都在大脑里面留下了东西。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把别人的脑子里的知识、书本里的知识或者网络上的知识,通过学习,变成我们自己脑子里的知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发生新连接的过程。

从学习的本质来看,为什么说我们和孔夫子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我们要学会某一个东西,都要通过看,都要通过听,通过触摸,信号通过神经,刺激大脑,分泌物质,产生连接。这个过程,不可能加快。大家不要以为有了信息化,我就不要学了,我百度一下就可以。这是不对的。因为你百度一下,知识并没有在你脑子里,仅在电脑屏幕上,和书上是一样,只不过在电脑来得快一点。要变成你脑子里的知识,还是要经过那套神经系统,百度不是真正的学习。

有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讲学习,里面有一句让我大吃一惊的话:正确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变成天才。我们总认为天才生下来就是天才,他认为没有天才这个说法,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每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除了基本的呼吸、心跳、运动以外,所有脑神经回路都是通过后天刺激形成的。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猫眼睛实验:出生三个月的猫,把他的左眼缝起来,八个月后打开,这个猫从此成为独眼龙,三个月到八个月,是生长枕叶脑神经回路的时候,八个月以后,脑神经回路稳定了,这个阶段右眼把整个枕叶都用掉了,左眼就瞎了。也就是说三个月到八个月的时候,对孩子的视觉形成至关重要。再比如说刚出生的小孩没有自闭症,自闭症是两年到三年才产生的,而恰恰这段时间里家长不正确的养育方法导致了孩子的自闭症。

学习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真的学习,舒适自然的学习,反复做某事。还有一种学习,叫有目的的学习,是专家的学习。还有一种学习,就是刻意练习,针对问题精准持续联系,直到形成心理表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当你的训练很正确,然后达到一万小时训练,你的大脑就能形成一个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回路,你就成了这方面的天才。

4

教育依靠技术进行高阶学习

大家想想看,五十年以前,什么叫做学习?那时的学习等于识字和学算术。现在学习这么复杂,要学这么多东西,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了。你们想想看,我小的时候,学对数的时候,有对数表,学根号,有根号表,现在我们的小孩儿还用吗?用计算器就可以了。如果你有一个图形计算机,你就可以研究高阶的函数图像,加一个1,加一个平方,图形就变了,而我们以前只能学到二次函数。

谷歌曾推出一个和VR有关的立体的画图工具。我花了三百块钱,专门体验这个工具,我在一个空间里面跑来跑去作画,还可以四面八方看这个树;你设计一个立体的服装,从四面八方看你弄好的服装。这样的训练机会,没有技术不可能。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3D陶艺打印机、六通道数码编辑机、原子力显微镜、激光雕刻机,而这些技术,将让我们的孩子学习体验我们小的时候从未可能体验的一些东西。是在原有基础上,站得更高的一个学习内容。

5

为创新而学成为可能

什么叫创新?我这里有一个定义,创新的本质,是大脑不一样。

脑子怎么不一样?一个成年人的不一样,看他的八小时之外;一个孩子的不一样,看课外兴趣教育。从这一点来看,校外教育太重要。鲍勃迪伦,一名流行歌手,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歌词写得和别人不一样。校外教育在促进孩子知行合一、连接社会、个性特长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

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成为可能

对孩子来说,有三种知识,一种是共同知识,这个很重要,我特别强调,对于共同知识,校外教育也会承担一部分。共同知识就是让这个孩子,能够成为中国人,就是拥有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是让一个民族凝聚起来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没有这个,谈不上创新。

第二种知识是个性知识。我觉得个性知识,大部分是在校外完成的。他可能学钢琴,他可能学羽毛球,他可能学辩论,他可能去参加某一个夏令营,当然还可能看不一样的书。虽然我们校内也有拓展性课程,但我始终认为个性不在课内形成。

第三种知识叫创新知识,更是基本上由课外校外完成的。所谓的创新知识,这个知识本来没有,他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了新知识。比如在2010年,一个14岁的孩子,自己学习了为苹果手机制作APP的软件,开发了一个游戏叫泡泡球。做完以后,上传到苹果网店。有一天,这个泡泡球下载量世界排名第一,下载多少次? 一天70万次,这个14岁的孩子,一天就赚了70万美元。请注意,小孩的脑神经细胞比我们丰富,他们拥有更多的创意,技术已经可以让他们把创意变成现实。

7

人工智能将为学习提供新工具

这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很热,人工智能的提法是六十年以前提出的,慢慢发展到1997年有一波高峰,就是大家知道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1997年以后,有一段很低的低迷期。在最低谷的时候,斯皮尔伯格拍了一部电影《人工智能》,讲了一个机器人小孩儿的故事。到了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AlphaGo用的不是电脑,而是服务器集群,25万台服务器,相当于2.5万台深蓝,因为深蓝是超级计算器。下一盘围棋,电费就要三千块美元。和李世石下棋,25万台电脑连了起来。人工智能的特点是可以复制,这是人工智能最可怕的地方,而人类学习不可能拷贝。但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

8

从经典学习到超级学习

什么叫经典学习,从孔夫子到我们现在的学习,古代人看竹简,现代人看屏幕,都是经典学习,就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和自然的方法,把知识储存进我们的大脑。

超级学习是什么?我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学习新的起点。从技术教育的发展来看,我刚做老师那会儿,那个时候还没有复印机、一体机,要刻蜡纸现在不用刻,一拉就是一本。有了计算器,重复的计算就可以不学了。当然有些技术是促进感官感受度的,比如PPT、VR等等。还有一种技术可以降低获取知识成本,比如百度、谷歌、知乎这样的东西。而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综合应用,将从面向知识的单一工具发展到针对人学习的系统工具。

比如我戴了一个头脑,一戴以后,它会产生Alpha 波,Alpha 波就会刺激你产生多巴胺,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你看一遍就记住了,他会让我们的学习提速。接下来五年之内,就会出现大量的因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而创造出来的学习工具。

所以什么叫从经典学习到超级学习,我把它总结成四句话:超级学习就是基于脑科学的精准学习、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学习、基于人格化的创新学习、基于新技术的高结学习。

- END -

作者 | 倪闽景
来源 | 上海市科艺中心,有删节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優教育思想力沙龙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在之间·優教育文化空间
教育人的“第三空间”:教育同道人生发的人文精神意义家园 | 教育的“善托邦”: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暨上海在之间· 優教育文化空间开幕式 | 倪闽景:“在中国”与“在世界”:重新想象教育的未来 | 夏中义:士人与学人:为人师者的精神向度 | 致教师:为人师之精神谱系与专业成长 • 在之间 • 優教育文化客厅开幕 | 景凯旋:在之间,寻求更高的人生 | 星空下的人生路,既不价值空悬,也非沉沦世俗,教育“在之间”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

重置系统,蒲公英教育智库携手伊顿纪德以“行动提案”叩问未来学校变革 • 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 | 扩优提质,从课堂变革做起 • 第六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 | 拥抱AI时代,迎接新教材 • 第三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 •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 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 • 精彩回顾 | 回归教育本原,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 2023年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 创造 • 探究 • 实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主题研讨会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新书发布会 | 第二届全球融合课程创生研讨会暨《小学大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新书发布会 | 课改中国行(苏州姑苏)公益师训会暨“素养表现型教学与教学关系重构”观摩研讨会 | 中英国际教育论坛:返本新开,重新设计教育的价值与美

優教育
《優教育》是伊顿纪德品牌主办的公益教育读物,致力于“关注教育的价值与美”,回溯古今中外教育价值,呈现学校微创新案例,以人文精神弥补现代教育的缺失,以教育理想复归教育本质的精神之路。这里是教育人的桃花源,我们共同守护、耕种的自留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