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不言自明,然而久居城市,“自然”往往很难获得。那么城市中的绿化环境能否起到相似的作用?最近一个来自比利时的研究指出,绿化环境对青少年大脑发展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想象,在绿化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智商更高,行为问题也更少。而更早来自巴塞罗那的研究则指出,学校内外的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与提高心理能力有关,这种能力能够持续地操纵和更新信息,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公立学校主动把学生从教室带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接触绿化环境的重要性。
1
最近的研究显示,接触绿化环境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给孩子们带来认知上的提升,甚至可能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英国蓬勃发展的森林学校运动,从北欧的户外幼儿园课程中继承而来。这一运动的支持者们,坚持宣扬孩子们在户外玩耍和与自然接触的好处。
绿化环境对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2010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Marmot审查中,迈克尔·马莫特指出,“创造一个人们可以过上更健康生活、拥有更大幸福感的物理环境,是减少健康不平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审查引用了众多研究,这些研究将绿化环境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改善心理健康和降低压力水平、更好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面对问题的能力联系起来。
现在,针对绿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具体好处的科学研究也正在迎头赶上,显示出绿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例如,巴塞罗那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心2015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该中心在一年内监测了该市的2500名儿童,发现学校周围有更多绿化环境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记忆和较少的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使用卫星进行图像测量发现,学校内外的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与提高心理能力有关,这种能力能够持续地操纵和更新信息,被称为工作记忆,或高效工作记忆。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积极效应可能部分可以用空气污染的减少来解释。研究结果促使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的马克·尼乌文休森倡导学校应该“绿化”他们的环境。“如果你在那里种一些树,我相信你会看到一些总体上的成效,”他说。“例如,学校的平均分数会稍微提高一些。”
2
比利时的最新研究,发表在在线期刊《Plos Medicine》上,呼应了这些积极的发现,该研究更进一步得出结论,指出在绿化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智商更高,行为问题也更少。
对600多名年龄在10到15岁之间的比利时学生的分析发现,他们所在社区的绿化程度每增加3%,他们的智商分数平均提高2.6分,智商分数的增加对于智商较低的儿童尤其显著,小幅度增加可能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差异。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环境流行病学教授蒂姆·纳沃特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这项研究加入对智商的测量,是增加了一个让研究更加困难、却更完善的临床测量。我认为城市规划者或城市设计师应该优先投资绿化环境,因为这确实对创造一个让孩子发挥全部潜力的最佳环境非常有价值。”
其他研究发现,家附近有更多绿化环境的儿童骨骼明显更强壮,这可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而另一项研究发现,绿化更好的游戏区域增强了儿童的免疫系统。
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了562名挪威学龄前儿童四年。他们得出结论:“高度接触户外环境可能是一种廉价、易得且环保的方式,来支持和增强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认知发展。“它也可能是患有注意力障碍的儿童的安全干预措施。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大量接触自然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有效替代品。”
3
在早期,直到六岁,接触绿化环境已经证明的好处包括:改善平衡和运动协调,更好的睡眠,减少近视和成年后对自然的关心。
在15至17岁的青少年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明好处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提高注意力,提升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降低血压和皮质醇水平,以及增加学习热情。并得出结论,“每个孩子,无论他们住在城市的哪个地方,都应该在安全和便捷的公共绿化环境的步行距离之内”。
伦敦大学学院发展心理学教授艾琳妮·弗洛里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探索绿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像其他研究一样,她的发现表明,接触绿化环境可以给小学生带来认知上的提升。对于青少年来说,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有益的。
“流行病学文献非常清楚,在成人群体中,特别是在非常年老的群体中,我们看到绿化环境对健康和认知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也希望在早年看到这一点。但我们并没有看到绿化环境对青少年群体的幸福感有很强和一致的影响,但我们确实看到了其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的影响,特别是与环境认知有关的方面。”
- END -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