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这是电影《青春万岁》片尾曲的一句歌词。1963年,不满30岁的王蒙自北京举家进疆,在尚未轧实的兰新路上一路行吟。他问自己:“伟大的中国,你究竟了解了多少?”
在新疆,王蒙和乡亲们抡坎土曼,住地窝子修湟渠,扛百公斤的麻袋装车……当他重回北京,以磅礴之势再启文学和人生的新篇章时,发现新疆已成为他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赋予他雄阔、乐观、温暖、幽默的底色。
时代的印记,终将内化为一代人的生命主旋律。回顾那些岁月,总使我们重拾文化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重读毛主席在井冈山时关于新中国的畅想:“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他对年轻新中国的浪漫想象,也是对中华民族“青春性”的肯定——革命人永远年轻,教育人永远年轻。
今天的教育人,我们应如何定义自己的青春,面对自己的暮年?
1
“我的书桌虽小,却有气象万千”
我有一间书房,不大,但我很喜欢。坐在书房里,常常想起季羡林先生的弟子卞毓方关于“书桌放在哪里”的遐想。
卞毓方先生说,他要把书桌放在天安门城楼上,让阅读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跟随着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他要把书桌放在遥远太平洋的一座孤岛上,在阅读中,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他要把书桌放在巴黎圣母院里,在阅读中感受心灵的圣洁与命运的灿烂;他要把书桌放在俄国大文豪的故居,让自己的文字走向创造的殿堂、走向世界……好不气派!
而我的书桌,虽只安放在书房里,却有一派品格和精神陪伴我、鼓舞我。书房的墙上挂着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勇士谭嗣同的一首诗:“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但有浮云渡,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这是谭嗣同登衡岳祝融峰时的真情抒发。“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不时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心潮澎湃。顿感那书桌并不狭小也不低矮,虽只“半勺水”,却有“蛟龙的飞腾”。书桌、阅读,带来一种精神气象。
一个有精神气象的人,就有永远年轻的品格;抑或说,年轻的品格里只有闪耀着精神内核的光芒,才会形成精神气象。
不可失落的“英雄主义”
马克思说:“人不是跪在世界之外的抽象存在。”人的站立,首先是精神的站立、是挺起的精神脊梁。生活在精神家园里,教师才能成长为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才能筑起中国新时代新的长城,并坚定走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
教师的精神家园该如何营造?孙正聿教授在《人的精神家园》里做了阐释:
“生活:精神家园的根基;文化:精神家园的内涵;教育:精神家园的培养;科学:精神家园的真理;艺术:精神家园的陶冶;哲学:精神家园的升华;理论:精神家园的支撑;心态:精神家园的张力;理想:精神家园的源泉。”
教授又将精神家园归结为人的英雄主义。他说,生活可以不是“英雄主义”的时代,但人生不可以失落英雄主义精神。
教育家精神的5种体现
教育家马相伯的精神,可以提炼成一句话:“我是一只狗,要把中国唤醒。”——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吕凤子的精神能凝为两个短语:“爱与美、正则”——教人学会内心有尺度、在爱与美的交融中创造教育的智慧。
诗人、文学家田汉,是伟大的精神导师。我将他的精神称作“起来精神”——呼唤中华民族“起来,起来……前进进”。
我称陶行知为“来先生”,他鼓励教师“来!来到孩子队伍里来!”“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整颗心掏给孩子、献给教育。
我还将于漪老师的精神称为“担当”精神——“我在课堂里,一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这都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精神的体现。
精神&物质生活一齐闪亮灿烂
我们常说“精神品格”,弘扬精神要从培养年轻的品格开始。在年轻品格与精神气象中搭起桥梁,将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设一条高速通道。
那么教师只靠精神生活吗?当然不是,我们都应当有越发丰裕的物质生活。
认识时代的本质、听从时代的召唤,肩头是满满的沉甸感、头顶飞扬着理想信念、胸中涌动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只有这样,精神生活才会让物质生活闪亮起来、灿烂起来。
2
“青春万岁”的大先生们
艺术家齐白石、黄永玉,晚年创作不断,青春勃发。语言学家周有光,他说上帝把他忘了,还研究不止。文学家王蒙,90多岁仍“青春万岁”,他说创作无新旧之分,新作涌现。
陶行知走得早,但我们常说“永远的陶行知”“说不完的陶行知”,他永存不灭光辉。
陈鹤琴高寿,临走时说,“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他是个长不大的儿童。
“教育家的教育家”的马相伯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都没有把中国叫醒”。虽带着遗憾而去,叫醒中国的声音依然震响……
这一批教育家都已离我们而去,留下了背影,却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正面。他们的人生无暮年。
“教师,应当有良心!”
顾明远先生今年95岁高龄了,他是教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一直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用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话来说:“顾老先生不仅面容年轻,思维更加年轻。”
一次大会上,一位校长提问:“我们总在分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中徘徊,纠结、焦虑,不知如何才好?”会场一片寂静,大家不知说什么好——冠冕堂皇的话没意思、固守己见的老话也说不出口,这也是我当时的想法。
此时,一句话震撼了整个会场:“教师,应当有良心!”这是顾先生瞬间站起来,面对着整个会场在呐喊。是的,只要有良心、只要人人都有良心,校长面临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北宋张载曾有“横渠四句”,顾先生也有四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朴实无华,却直抵教育本质、振奋心灵。
不朽者,他们只有人生的晚年
春秋时期,范宣子和叔孙豹为一个问题争论:人何以不朽?范宣子认为他的权力一代代传下去,可谓不朽。叔孙豹认为这不过是“世袭”,真正的不朽是:“太上首先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三不朽”。
教师是立德者、立功者,也是立言者。一生从教,躬耕教坛,默默奉献,应是不朽者。
不朽者当然是人生无暮年,他们永远澎湃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不断创造,人生便在灿烂美好的青春之中而无暮年。
“三不朽”让我想起了曹操一首乐府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生有暮年。但只要壮心不已、志在千里,就没有暮年,他们只有人生的晚年。
“我们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
人生无暮年,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劝慰,也是对年轻人的真诚提醒、教导和召唤。
年轻人还在活泼泼的青春状态之中,却有少数人呈现45°状态——半躺半坐,稍微做做、挣点小钱就行,缺失了奋斗、奉献精神,处在一种暮年状态。躺平、好逸恶劳、坐享其成,是青春期的社会病毒,是人生意义之大敌。
人生无暮年,要从青春奋斗开始。
黄永玉曾说:我们要在天上写下“人”字;在太阳底下坦坦荡荡;在人间烟火气里扑腾……
斯人已去,但是灵魂的光芒照亮了青春、照亮了暮年、照亮了未来。
年轻有品格,人生无暮年!
《青春的旗帜:教师人生的意义坐标》
成尚荣 著
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未来。
该书是教育专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教育随笔集。是《年轻的品格:教师的精神气象》的姐妹篇。作者从格律(基本要求)、格局(理想、信念和所追求的人生意义)、格调(教育实践的审美与创造),三个维度,分为五辑,分别从教育的意义、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方法和风格的形成等方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实内涵,并指明了方向。
成尚荣老师说:“人是意义的存在。人的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人自己寻找、创造的。教师,要不断去追寻意义、创造意义,才有可能在伟大的时代写出地平线报告,构建自己的审美人生。”
- END -
作者 | 成尚荣
来源 | 新校长传媒
投稿 | giftededucation@foxmail.com
“为人生而审美,重构学校新美育”2024第一届優教育美育论坛 | 美的浸润:从美的尺度,重新丈量教育 | 向美而生、以美化人——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 锚定“课改”动力:从理解到赋能,重塑教师的专业生活 | 人之为人,成人之美: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主题沙龙暨教育“在之间”·教师人文空间开幕式 | 以山水之名,躬耕教育,让生命无限敞开 | 家校社共育:循着生命的节律,共筑孩子“心理护城河” | 唤醒·复原·生长:从“情感转向”到“生命韧性”,回归幸福教育 | 重新想象学习:人工智能时代,让学会学习真实发生 | 科学与人文同源: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 | 寓教于"戏",走向丰盈而审美的全人教育 | 为人生而审美:存在•超越•安放——《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分享会 | 现代人为什么还愿意读唐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圆桌会 | 连接、互助、共生:荒原之上有一个“善托邦”——家校社在关系与连接中共生并茂 | 重寻诗教:向抒情传统致敬主题论坛暨《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南京站开幕 | 对话人文精神:以审美重建抵达“人之为人”的教育 | 教育人的诗意存在与专业成长 | 钱钟书的活法:思想默存于学术 | 寻根问道探源求美:伊顿纪德筹办教育人论道碧山
打开明亮的日常·优雅的教育生活
在每一个意义中诞生,趟过时间,庆祝生长 | “我—你”相遇:愿每一位教师行吟在大地之上,用全部的存在与辽阔的世界不期而遇 |李庆明:“思深深扎根于到场的生活”——田野的召唤带我从书斋走向一线 | 曹勇军:一位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 | 干国祥:真诚而深刻的阅读为生命埋下新的叙事可能 | 人文教育者樊阳:在阅读与行走中,投身于对“人”的理解 | 张延银:以自然尺度丈量生命:去做云朵和泥巴的孩子 | 成尚荣:在更大的人生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 傅国涌:人生就是个画圆的过程 | 张文质:在多元的生命交集中,“他”引渡你走向一个更开阔的世界 | 每位教师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打开明亮的日常,过一种审美的教育生活 | 成尚荣:一间书房联结着过去与未来 |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 陈文艳×赵艺:菜畦边的对话 · 一位校长与一名教师如何雕刻闲暇时光 | 张延银:只有在行进中事物才有意义 | 殷涛:从事着根的事业,涛哥想活成一朵花 | 詹大年: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只是为了好玩 | 夏昆:闲暇的闲暇——我的阅读、写作与游戏
新课标·新课改主题论坛·校长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