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对有先发优势和会员优势的“强敌”,双方在短兵相接的交锋下,成功地做到跳过爬坡期,持续保持丰沛的客流,有望实现 3 年回本的酒店。在当下酒店投资回本普遍拉长的形势下,它如何能做到这点?带着好奇,我用近两周时间,写了这篇冠军拆解,试着一窥其背后成功秘诀,为酒店投资人提供一些操盘思路。注:寻找隐形冠军系列,旨在挖掘分享88个“冠军”背后的秘密,该系列只作为内容分享,不构成投资推荐,各项信息来源于采访、市调,为保护在营门店的隐私,有可能会对数据调整,大家阅读时,重在了解背后逻辑,不要纠结细节。本文正文4000字,为照顾完读率,推文缩减至2500字,欲了解更多细节,请持续关注本系列。PS:在营店嘛,为避免泄漏酒店隐私,数据做了处理,大家不要纠结细节,重点看逻辑~~ - 场:虽紧邻大厂总部,互联网公司多,但毕竟是五环,周边配套不完善,距地铁口远
- 竞:一公里圈内有好几家中端酒店,且都是这一两年开业,外扩三公里圈,更是酒店扎堆、竞争激烈
总之,先天条件不是那种让人手拿把攥的一流项目,更像班里的“中游生”,能否向上蜕变成“学霸”,严重依赖操盘能力。
(解释一嘴:3年回本只是大概率上能,目前只运营了两年)两天的采访,我了解到项目诸多亮点,感触最深的是其对“顾客”的把握力——从前期的“选人”,到后期的“撬人”、“拓人”、“留人”……客群看似很多元——度假客群、商务客群、学生客群,样样都有……让人生出一种麦子不收还有豆子收的安全感。在酒店立项阶段,首当其冲的是弄清酒店的原点人群到底是谁,然后围绕其痛点和需求,进行品牌选择、产品定制和服务设计。这家酒店通过场/房/人/竞的综合分析,最终锚定原点人群为商旅客群,并进一步绘制出更具体的用户画像、使用场景、痛/爽点。如何去锚准酒店的原点人群,有机会另开一篇讨论,此处不展开。基于这个整体定位,投资人最终选择了一个契合度较高的品牌——朗丽兹(宏昆旗下)基于这个品牌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估算未来房价、入住率、投资额等,计算投资回报。最终,测算结果符合预期,项目遂拍板立项。Q加盟的品牌会员过亿,会员输送力很强,单就门店数和会员数而言,朗丽兹只能算全“小弟”,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用差异化吸引大客户,用强协议客开发能力,来弥补会员数量不足的短板。2022年冬,酒店还在筹建,协议客户开发已经先启动了。两家店从位置、价格、面积等来看,同质化比较严重,必须从用户视角出发,挖掘差异化。于是,店长带着销售分析项目SWOT,尤其针对Q,找出客户还有哪些未能充分满足的需求,如早餐、床品、房价等,依据客户需求排序,定制协议价格和权益,作为“撬客”的支点。Q店餐厅位于底层,自然光少,环境憋屈,菜品相对单调。洞察到这一点,这家店在前期规划设计时,就基于定位指导,结合自家物业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拥有一整面墙落地窗的阳光餐厅,保证就餐体验通透敞亮。客人有雅兴时,可以移步至此晨曦小坐、暑夜畅饮,享清风拂面,揽青山入目。根据用户反馈,屡次调整功能区和动线,迭代菜单,更新餐具,打造更有氛围感的就餐体验。周边大企业要求大房量,但区域内酒店普遍较小,无法适配需求。
自己虽然也只有90余间客房,但投资人在附近还有一家店,遂机智地将两家店合二为一去谈协议,提升了谈判成功率,也为两家酒店开源。有的放矢的付出更容易看到回报——酒店开业前便已签约164份协议公司,地推注册会员达到2600多个,达到房量的30倍,辐射周边5公里,这些协议公司有近一半后来成为酒店的重度用户,销售额高到630万。别看住同一家店,但本地客和商旅客在顾客需求、价值排序、品牌认知上差别很大。店长针对本地客的使用场景、入住需求和痛/爽点,制定个性化运营策略,吸引其到店。- 价格策略:不留溢价空间,周末放价到底,让熟悉片区的本地客觉得占了便宜,用低价拉他们来尝鲜。
- 渠道策略:本地客户多源于百度、高德、美团、去哪儿等渠道,重视此类渠道的搭建和维护。
- 营销策略:启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全面种草,降低获客成本,仅抖音渠道就贡献了约10%的客户。
最终,酒店形成了二三四商旅客,五六七本地客的稳定格局,虽有潮汐起伏,但基本盘扎实,2023全年综合入住率为89.46%,为“三年回本”目标的实现,打下了稳固基础。要实现如此高目标,意味着要开发消费更高的协议公司,保证他们能重复、高频的消费。这篇太长了,就先聊到这,如果大家想看后面,评论区留言:88。